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宏觀的政策引起微觀層面上對調控措施的阻力,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削弱了中央宏觀調控的力度,為房地產市場的非理性繁榮推波助瀾。政策越是層層加碼,房價越是漸走漸高。
在房地產企業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博弈中,房地產企業贏得暫時的勝利。然而房價遠遠背離房子本身的價值,以及購房者購買力與房價的尖銳矛盾,都是不争的事實。2007年開始,中央政府連續出台了一系列組合拳:加息、提高首付、提高存貸款準備金率、銀根緊縮,截至2007年年末,累加效應顯現,房地產切切實實迎來了行業寒冬。
仿佛在一夜之間,房地產市場進入了看不到底的黑夜。在國家銀根緊縮的壓力之下,房地產企業在資金鍊搖搖欲墜的危險中向崩潰的邊緣越走越近:銀行貸款無門、樓盤無人問津、閑置的土地亟待開發、上市融資更是困難重重。
在危難來臨時,房地產商們人人自危,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道困難的選擇題,生存還是死亡。此時的房地產企業如同溺水者,即使面臨葬身大海的危險,也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分辨救命稻草在何處。而對於房地產商而言,最需要的、最暖人心的一句鼓勵就是:生存!
如何跨過這道生死門,從而越過死亡選擇生存,至關重要。固然,在銀根緊縮政策壓迫下的房地產市場狀態低迷,但房地產企業依然要堅持"剩者為王"的原則,千方百計讓自己從這場規模浩大的行業洗牌行動中逃脫,避免成為犧牲者。
只要活著,一切都還有希望,但只要在這場行業災難中倒下去,東山再起的機會就十分渺茫。因為,房地產企業一旦支撐不下去,手中原有的土地化為烏有,甚至還可能背上厚厚的債務重擔。
再者,此次連番的地產調控,將中央政府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決心表露得淋漓盡致。加上其他國家房地產市場泡沫的前車之鑒,中央政府不會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規範市場上。被清洗出房地產行業,正是實力不濟的最佳證明,試問,對這樣的企業,政府是否還會輕易地發給其通行證?毫無疑問,答案是否定的。
莎士比亞說:"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活下去,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這是處於生死困境中的房地產企業別無選擇的突圍方式。
本文摘自《樓市的震蕩與洗牌》
金融危機肆虐全球、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資本市場慘淡、銀根緊縮、原材料漲跌互見……在内憂外患的雙重重擔之下,中國經濟轉型的困難輻射到各個角落,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的調整自然也在所難免。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房地產就由輝煌走到了迷茫,國家政策招招有力、銀行關起敞開的大門、土地變成拖累、購房者持幣觀望……於是,招架不住的企業紛紛退出市場,實力與野心兼具的企業“陰謀”、“陽謀”一起發,外資趁機流入。市場上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房地產的悲喜劇,每天都是競争日,每月都是淘汰月,一年都是洗牌年。在這場還未結束的房地產震蕩與洗牌中,無論是失敗者,還是繼續抗争者,或是政府、購房者,都留下了一串串自己的足迹。這些或深或淺的足迹組合起來,就勾勒出此書的大致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