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第一章 房地產的第一場雪(4)

2014-08-19 08:42:31



  投資者、炒房者購房壓力重擔在身,日趨理智的購房者也在按兵不動,看到市場大勢已去的開發商更是急在心頭,三者構成"三足鼎立"之勢,深圳房地產市場顯得愈發冷清和蕭條。

  從市場交易狀況來看,2007年11月深圳房地產綜合指數、住宅指數、寫字樓指數、商鋪指數均出現小幅下跌,深圳房地產市場步入調整期。

  根據2007年11月24日深圳市統計局公佈的1~10月經濟運行統計分析,深圳市1~10月商品房施工面積為2907.2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施工面積2062.1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6%;商品房竣工面積為288.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7.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206.2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0.5%;商品房銷售面積為514.9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3.2%。

  "下降",成為最為普遍的用詞,與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裡,深圳商品房竣工面積和銷售面積都在直線下降。

  一般而言,按照市場規律,供應減少勢必造成價格的上漲,然而深圳房價卻沒有由於供應減少而出現上漲的局面。究其原因,房價過高且已經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人們對房地產的熱情,隨著天氣的寒冷而不斷降溫,市場萎縮,價格也就失去了上漲的理由。

  與新建住房相比,二手房因其價格相對合理,實用性強,一直備受購房者青睞。在新建住房被購房者列為不受歡迎對象時,深圳的二手房市場也開始走下坡路。"基本上都在下跌,成交額跌幅都在5成左右,"一位地產總裁這樣表示,他甚至預言:"深圳中介的寒冬降臨,洗牌的時候到了。"果不其然,在2007年11月,深圳部分房產中介公司已經門庭冷落,有些已經開始關鋪裁員:在景田片區,在魯班大廈附近的中原地產、世華地產門前顧客稀少;在梅林片區,長河地產、創道地產等多家商鋪紛紛關門……

  深圳房地產給全國房地產佈上一層薄薄的冰,這股寒意並未就此止步,而是蔓延向北,一直到北京。在北京,也開始出現房價上漲幅度趨緩的迹象。

  2007年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發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其中明確規定,限制外商進入房地產的土地連片開發、高檔物業、房地產中介、經紀等多個領域。外資一向被視為房價飙升的推手之一,對外資的限制進入,無疑是政府為房價降溫的決心表示。這項政策的出台,直接導致了北京高端物業被持有者抛售。

  高端物業被抛售已經成為不可掩蓋的事實,但這只是個別現象,北京普通住宅交易量的下降才是不可忽視的普遍現象。根據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11月以後,北京市住宅期房成交量每週都呈現連續下滑的趨勢。



本文摘自《樓市的震蕩與洗牌》


   金融危機肆虐全球、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資本市場慘淡、銀根緊縮、原材料漲跌互見……在内憂外患的雙重重擔之下,中國經濟轉型的困難輻射到各個角落,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的調整自然也在所難免。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房地產就由輝煌走到了迷茫,國家政策招招有力、銀行關起敞開的大門、土地變成拖累、購房者持幣觀望……於是,招架不住的企業紛紛退出市場,實力與野心兼具的企業“陰謀”、“陽謀”一起發,外資趁機流入。市場上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房地產的悲喜劇,每天都是競争日,每月都是淘汰月,一年都是洗牌年。在這場還未結束的房地產震蕩與洗牌中,無論是失敗者,還是繼續抗争者,或是政府、購房者,都留下了一串串自己的足迹。這些或深或淺的足迹組合起來,就勾勒出此書的大致輪廓。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