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這樣“差不多”的心理是堅決要不得的,我們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這個誤區當中去。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多問自己幾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嗎?差的那一點會給自己、給企業組織、給客戶帶來什麼不利影響?”
當然,社會上每個人的位置不同,職責也有所差異,但不同的位置對每個人卻有一個最起碼的做事要求,那就是摒棄“凡事差不多”的工作態度,為自己的工作樹立嚴格的標準。
“制造世界上最好的汽車”是勞斯萊斯的座右銘。每輛勞斯萊斯車都是最棒的,完美成為勞斯萊斯的唯一標準,這種完美為它贏得了永恒的聲譽。同樣,做到完美是任何一個企業或個人所追求的最高標準。
18世紀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是著名的文學家,他創作的悲劇《查伊爾》公演後,得到了觀衆很高的評價,許多行家也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之作。
但當時,伏爾泰本人對這一劇作卻並不十分滿意,認為劇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故事情節的描寫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因此,他拿起筆來一次又一次地反複修改,直到自己滿意才肯罷休。
經伏爾泰這樣精心修改後,劇本確實一次比一次好,但是,演員們卻非常厭煩,因為他每修改一次,演員們都要重新按修改本排練一次,這讓他們花費了許多精力和時間。
為此,出演該劇的主要演員杜孚林氣得拒絕和伏爾泰見面,不願意接受伏爾泰重新修改後的劇本。這可把伏爾泰難住了。他不得不親自上門把稿子塞進杜孚林住所的信箱裡。然而,杜孚林還是不願看他的修改稿。
有一天,伏爾泰得到一個消息,杜孚林要舉行盛大的宴會招待友人。於是,他買了一個大餡餅和十二只山鹑,請人送到杜孚林的宴席上。
杜孚林高興地收下了。在朋友們的熱烈掌聲中,他叫人把禮物端到餐桌上用刀切開,當在場的人把禮物切開時,所有的客人都大吃一驚,原來每一只山鹑的肚裡都塞滿了紙。他們將紙展開一看,原來是伏爾泰修改的稿子。
杜孚林哭笑不得,後來,他怒氣沖沖地找到伏爾泰,對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伏爾泰說:“我希望以完美的劇作展示給觀衆。”
可以試想,伏爾泰如果處處以“差不多”來要求自己,他不可能成為偉大的文學家,也不可能在世界文壇占有一席之地。一個人成功與否在於他是不是做什麼都力求做到最好。每個員工都不應該以“差不多”作為標準,馬馬虎虎、敷衍了事,這樣只會在工作中留有遺憾。
本文摘自《努力工作,不折騰》
本書從企業到員工及公務員的角度出發,在闡釋“不折騰”理念的基礎上,重點講述了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工作中“不折騰”的意義和必要性,並著重論述怎樣才能在工作中“不折騰”。旨在幫助職場員工樹立自己的“不折騰”意識,避免員工個人在工作中的“曲線運動”,為組織的穩定發展和個人的工作業績提升給予一定的啟發,以期達到人人都將“努力工作,不折騰”紮根於自己的内心深處,並將此作為一項重要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