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企業裡,總有只做夢不行動的員工。倘若你故意拖延逃避,你就可以找出非常多的借口為自己辯解。其實,不需要解釋理由,立即動手去把它完成,業績只有通過行動來證明!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業績是評判個人的主要標準,用“以腳做夢”開創自己的輝煌業績是對“不折騰”的最好註解。
標準“不折騰”,不做“差不多先生”
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我們常聽到的一個詞語就是“差不多”。因為“差不多”,往往使我們走了許多彎路,“差不多”是造成我們在工作中“折騰”不斷的不可忽視的原因。我們理應為自己定下一個行動的標準,這個標準不是“差不多”,而是“完美”。所有的結果不再是“差不多”,我們所有的努力必定不會“白折騰”。
幾十年前,國學大師胡適先生寫了一篇《差不多先生傳》,深刻地描繪了中國人的差不多心理。我們可以回味一番,看看裡面有沒有自己的影子。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可謂無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也一定聽別人談起過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頭上,因為他是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缜密。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媽媽叫他去買紅糖,他卻買了白糖回來。媽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個省?”他說是陝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陝西。”他說:“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鋪裡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罵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說:“‘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本文摘自《努力工作,不折騰》
本書從企業到員工及公務員的角度出發,在闡釋“不折騰”理念的基礎上,重點講述了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工作中“不折騰”的意義和必要性,並著重論述怎樣才能在工作中“不折騰”。旨在幫助職場員工樹立自己的“不折騰”意識,避免員工個人在工作中的“曲線運動”,為組織的穩定發展和個人的工作業績提升給予一定的啟發,以期達到人人都將“努力工作,不折騰”紮根於自己的内心深處,並將此作為一項重要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