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些讀者認為,“富不過三代”是在改革開放後,一些家族企業創始人創造了大量的財富,無法傳承給二代接班人而因此提出的,如果讀者持這樣的觀點,那肯定是錯誤的。
研究發現,中國富豪的財富傳承大多還未到三代。全國工商聯前不久在國内21個城市的抽樣調查顯示,有70%左右的民營企業主竟然不懂財務報表,有些企業主甚至不看書、不看報。民營企業主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在接班時能擁有更高的學歷和更豐富的知識。①
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就在《孟子》一書中有過相關的闡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而“富不過三代”就是其演變而來的。
縱觀中國歷史,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連橫的策略,發動了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滅韓、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滅趙、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滅魏、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滅楚、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滅燕、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滅齊。在從未屠城的戰争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國家——秦朝②,自此以後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經歷三代而亡的政權比比皆是,見表1-3-1。
縱貫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歷史上的數個政權都沒能傳過三代,這其中的原因非常複雜,但主要原因還是二代接班人能力不夠,不能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
帝位江山都沒有傳過三代,對於中國的家族企業傳承而言,富不過三代,更像一個財富魔咒,“富過三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正因為這樣,無數家族企業創始人沒有倒在沖鋒陷陣的戰場上,卻倒在取得決定性勝利後交接班不順的路途中。這既是無數家族企業創始人心中難以言狀的遺憾,也是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也因為這樣,“富不過三代”才成為教授、學者關註的熱點。
不可否認,不管是兩千多年來中國帝位的開創者們,還是古今的商賈們,為了傳承龐大的家業,抑或是為了繼續光耀門楣,都在積極地探索如何走出“富不過三代”這個怪圈。遺憾的是,他們在上千年的探索中,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中國工商聯2009年編制的《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有300多萬家民營企業,其中90%以上是家族企業,這說明數百萬家家族企業都面臨著不同的接班問題。在這數百萬家家族企業中,有的是家族企業創始人交不了班,有的是家族企業接班人沒有興趣接班,更多的是家族企業接班人沒有能力接班。
作為家族企業的接班人,他們作為一個階層,因為代際轉移或更叠,總是伴隨著創業者的雄心代代消減或者轉化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如何保持企業基業長青,顯得愈發意味深長。同時,接班人的能力與素養關系到家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家業長青、成為百年老店的大前提。①
本文摘自《中國家族企業為什麼交不了班》
中國家族企業創始人耄耋之年才謝幕,這到底是誰的錯?
“老子不放心”、“兒子沒信心”、“職業經理人不真心”,中國家族企業的重擔到底該交給誰?
“立長不立次,立男不立女”,中國家族企業創始人“家文化”觀念為什麼如此根深蒂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中國家族企業接班問題為什麼會面臨後繼無人的境地?
“山雨忽來,群龍無首”,中國家族企業創始人突然離世或者突然缺位為什麼會導致企業打亂?
……
如此多的問題像魔咒一樣,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做到“富過三代”呢?
本書作者透過層層迷霧,剖析了家族企業交接班失敗的根源,從而揭開了家族企業交接班的不為人知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