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第三章多頭領導(1)

2014-08-20 22:12:34



  第三章多頭領導

  森林裡有一群猴子,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遊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樹下的岩石上,被一只猴子撿到了。這只猴子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於是,它成了整個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漸漸習慣向它請教確切的時間,尤其在陰雨天的時候。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由它來規定。這只猴子逐漸建立起威望,最後當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猴子認識到是手表給自己帶來了機遇與好運,於是每天加倍時間地在森林裡尋找,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手表。功夫不負有心人,它果然相繼得到了第二塊、第三塊手表。

  但出乎意料的是,得到了三塊手表反而有了新麻煩,因為每塊手表的時間顯示得都不相同,猴王不能確定哪塊手表上顯示的時間是正確的。群猴也發現,每當有猴子來詢問時間時,猴王總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猴王的威望大降,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變得一塌糊塗。只有一塊手表,可以知道是幾點,擁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帶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對於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否則將使這件事情無法完成;對於一個人,也不能同時由兩個以上的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人無所適從;而對於一個團隊,更是不能同時採用兩種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則將使這個團隊無法工作。

  在上面的故事中,猴王其實是被"多頭領導"了。而這種"多頭領導"的現象,在現實的企業管理中其實並不少見,尤其是在國内的企業管理中,這種現象更為普遍。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這種多頭領導的狀況是由中國的傳統文化影響決定的。

  首先,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造就了人們"官本位"的思想。這一思想的具體表現就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只要職位比你高,就可以管你,而不管是不是在自己的管理範圍之内。同樣,作為下屬,見到比自己職位高的上司,不管是不是直接管理自己的,都必須要畢恭畢敬,說什麼聽什麼。這種傳統文化塑造出來的"官本位"思想,使得領導者習慣於對任何事情都"指手畫腳",因為下屬不敢不聽。而作為下屬,由於缺少了"平等"的文化氛圍,就不得不委屈地接受各級領導的"指揮"。

  其次,在東方的管理文化中,幾乎都流露出強烈的"等級意識",這也是由東方文化的性質決定的。以日本為例,日本人的等級意識可謂是根深蒂固的,這一點讀者可參閱美國人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著作《菊與刀》。中國人的等級意識並不是很強,這從古代的那句"王侯將相,甯有種乎"就可見一斑。但是,中國卻一直都處在一個等級色彩比較濃厚的文化環境中。

  在一個等級意識濃厚的氛圍中,管理的層級很可能就會變得繁雜臃腫,再加上人們會刻意地去服從這種制度,從而導致管理層在管理的過程中越位現象、推诿現象層出不窮。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本土企業在學習西方的扁平化管理時,只能學到形式和表象,卻無法真正達到扁平化管理境界的原因。

  扁平化管理要求上級授權、放權,以提高效率,但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皇權是至高無上的,推而廣之,除非不得已,上級是不能輕易把權力交給其他人的。在這種組織氛圍内,即使在形式上設立了扁平化的組織機構,但由於沒有充分的授權,下級仍會事事請示,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徒有其表。

  需要澄清的一點是,筆者並不是在此批判等級制度。關於等級的作用,阿弗裡德·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中闡述道:社會階層的劃分非常適合環境的類別,它使採取等級制度的民族或國家強大了。因為既然社會等級的劃分是生活的一個支配性因素,如果產生的影響大體上不利,那麼採取等級制度的國家一般就不能勝過別的國家了。這些國家的卓越成就並不證明等級制度沒有缺點,而是證明它的優越性--與那個進步的特定階級相比--超過了它的缺點。



本文摘自《如何打造團隊戰鬥力》


   團隊的重要性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人所率領的團隊並不能發揮出1+1〉2的效應。原因何在?當你認為你是在率領一個團隊時,也許它不過是一個群體,甚至是一個團夥。這就是你的團隊為什麼總是不能圓滿完成任務的原因。本書通過對團隊、群體、團夥的分析,闡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團隊,提出了團隊“戰鬥力”與“有效戰鬥力”的概念,並告訴讀者如何塑造一支具有“有效戰鬥力”的三角形團隊。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