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第一章團隊與群體的區別(1)

2014-08-20 23:40:39



  什麼是團隊的戰鬥力

  第一章團隊與群體的區別

  熟悉家電行業的人都知道,空調市場的競争早已不能用"激烈"來形容,或許用"殘酷"會更貼切一些。這些年來,每年都會有新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希望分到一塊蛋糕,但同時,每年也都會有企業在殘酷的競争中折戟沉沙,黯然退場。

  1996年的空調市場可謂是硝煙彌漫,戰火不斷,各廠家均不惜代價,建立起龐大的銷售隊伍,以期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可就在這些龐大的銷售隊伍之中,有一家企業卻反其道而行之,僅僅組建了一個只有23人的銷售小團隊,憑著這支"小分隊",這家企業在空調市場上南徵北戰,打敗了衆多強大的對手,締造了一個銷售的奇迹。

  這家企業就是格力電器,而這支"小分隊"的負責人就是有"營銷鳳凰"之稱的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就在1996年,董明珠帶領著她的23名營銷員迎戰春蘭和華寶上千人的營銷隊伍,最終打敗對手,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可見,人多不一定力量就大,"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也並不少見。要想讓一群人在一起發揮出1+1>2的效果,還必須用靈活的手段把他們凝聚起來,讓他們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否則,人再多,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衆,說不定只是内耗就已經把自己的力量用盡了。

  有一個現象也許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有著上百人、上千人甚至上萬人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創造的利潤比例比不上只有幾十個人團隊的高科技公司?

  答案就在於,勞動密集型企業雖然人數衆多,但他們僅僅屬於群體,沒能形成團隊。團隊與群體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團隊具有創造性。通過團隊成員間的合作互補,每個人同時具備了自己的優勢和別人的優勢,因此能產生"核裂變"式的爆發性力量。

  而群體卻只有制造性,最好也只能達到1+1=2的效果。即使群體中有個別人具備創造性,但由於無法和其他人合作互補,也就無法產生1+1>2的效果。

  通過更深入的研究,我們發現,之所以會出現以上現象,原因就出在群體與團隊的性質差異上。

  那麼,群體與團隊有什麼區別?通常來說,群體和團隊之間有著六點根本性的區別:(1)領導方面。作為群體,應該有明確的領導人;而團隊可能就不一樣,尤其是團隊發展到成熟階段時,成員共享決策權。

  (2)目標方面。群體的目標必須跟組織保持一致;但團隊中除了這點之外,還可以產生自己的目標。

  (3)協作方面。協作性是群體和團隊最根本的差異,群體的協作性可能是中等程度的,有時成員還有些消極、有些對立;但團隊中是一種齊心協力的氣氛。



本文摘自《如何打造團隊戰鬥力》


   團隊的重要性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人所率領的團隊並不能發揮出1+1〉2的效應。原因何在?當你認為你是在率領一個團隊時,也許它不過是一個群體,甚至是一個團夥。這就是你的團隊為什麼總是不能圓滿完成任務的原因。本書通過對團隊、群體、團夥的分析,闡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團隊,提出了團隊“戰鬥力”與“有效戰鬥力”的概念,並告訴讀者如何塑造一支具有“有效戰鬥力”的三角形團隊。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