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星首先需要一種編程語言。蓋茨和艾倫打電話給制造牛郎星的公司,該公司位於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基城,向他們承諾將提供一種編程語言。他們選擇了在20世紀60年代開發出的Basic,它主要是為DEC公司生產的微型計算機設計的。Basic(初學者通用符號指令代碼)比Fortran要更適用於短程序,也更容易學,因為它的指令比較簡單。這種語言十分流行,它的原作者是兩名達特茅斯學院的教授,他們宣稱這組程序沒有所有權,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地使用或者修改它。
不到六個星期,蓋茨和艾倫就為牛郎星完成了一套Basic版本。他們倆達成了名叫"微軟"的合作夥伴關系,以此兜售這個程序。艾倫乘飛機到新墨西哥州完成了這筆交易。很快,微軟的Basic賣得非常好,甚至賣到500美元一套。這樣的好市場使蓋茨離開了哈佛,沒再回去。
2007年,比爾蓋茨辍學創業32年後,獲得母校哈佛大學榮譽法學學位。--譯者註牛郎星退出了微機舞台,但微軟的Basic語言仍是重要的編程工具。原因是蓋茨和艾倫把它與英特爾的通用芯片線做了匹配,而英特爾的芯片是牛郎星和後來許多個人電腦的心髒。Basic語言的價格占到一台小小的電腦的整個成本的很大一部分,這引起了很多電腦愛好者不滿。他們開始複制程序,免費地到處發送,聲稱軟件應是一種公共資源。蓋茨堅決反對這種把軟件看作是電子世界中的"水"和"空氣"的說法。他公然指責盜版者為竊賊。"大多數的編程愛好者應該意識到,你們當中的大部分用的是偷來的軟件",他在一本電腦雜志上寫道。他譏諷地嘲笑他們這種共有理念,他刻薄地評論道:"硬件是要錢買的,但是軟件卻是用來共享的。有誰關心寫軟件的人是否得到報酬了呢?"
誰關心?比爾蓋茨。
個人電腦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工作和娛樂的方式。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不計其數的人們開始賣掉他們的打字機,更換成台式電腦。一切的一切,包括從圖案設計到文字處理到檔案管理,在電子技術的幫助下,都能更容易更快地完成了。1980年,IBM,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生產商決定開始生產個人電腦。IBM有自己生產一切部件的傳統,但在當時的形勢下,IBM得把個人電腦的兩塊最重要的部分外包出去,因為這要便捷得多。
本文摘自《微軟創建NT和未來的奪命狂奔》
比爾蓋茨和他的微軟公司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能夠展望未來。微軟既不滿足於在應用軟件方面不錯的市場份額,也不滿足於在關鍵的操作系統業務上依靠DOS和Windows獲得的顯著優勢,他們一直在展望未來。而現在微軟的未來被稱為Windows NT。作為最先進的軟件創新,NT也許會在全世界直到下個世紀的範圍内重新定義計算的標準。NT賦予廉價的個人計算機的能力堪比龐大的大型機而且並沒有犧牲其内在的靈活性和個人計算機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