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民辦教育企業有著更成熟的發展經驗,更加善於資本市場上的博弈。私募可以將國外先進教育管理理念引入。
私募基金在將一所“學校”轉變為“企業”的過程中,如何進行戰略規劃、完善公司治理,以及之後的IO等方面有專長。
當然,要在教育這個特殊的行業内和私募獲得雙贏,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就是“校長”。
從“校長”到“老闆”,是一個商業化的過程,再到“企業家”,則是如何保持基業常青的過程。由於身份間的“對立”,這些過程將是充滿艱辛,甚至矛盾重重的,尤其在中國的教育產業化仍剛剛起步的今天。
首先,是基金及股市對企業增長速度的要求,與教育本身品牌培育以及保持良好教學質量間的矛盾。盡管新東方在股市上表現良好,但校長俞敏洪卻在上市後感慨,壓力很大,也很疲憊,甚至“後悔把新東方做大”,後悔“把新東方弄上市”。“作為一家好的上市公司,你就要‘鐵定’做到收入增長多少,利潤增長多少,以及人數要增長多少。但對於一個教育機構來說,它最大的可持續性發展的保證,是在於它的教學質量,而並不在於它的學生每年增長了多少。我就陷入這個矛盾,一方面要保持公司的可持續增長,另一方面要保證教學質量同步增長。”
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從建立到赴紐交所上市,整整13年的細火慢炖,方才煲出“新東方”這一鍋香濃的高湯。環球雅思從1997年開創,到2006年獲得風投也過了將近10年的路程,而在2008年獲得的第二輪融資,才使得環球雅思在上市的路上能夠越走越快。
張永琪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教育企業的同行提出建議:在争取投資時最好量力而行。審視自己的發展是否可以達到私募基金提出的要求,如果以犧牲教學質量換取資金,那結果將是拔苗助長。
與風投家們相比,教育家們在生意經上確實欠火候,許多學校校長在新東方和環球雅思資本進入熱潮之後,在媒體報道推動和市場壓力下,開始發熱。一時間“百年教育理想”孕育而生,不論學校大小,現在經營狀況如何,不管上市目的如何,都開始四處尋找風險投資機會,家家上市的決心成了學校大小場合的表態口號,仿佛中國培訓教育人人都能淘金。一時間,教育融資商業計劃書,雪片般投向手拿資本的風投家們。每份商業計劃書都精心包裝描繪了往年輝煌的業績和代表來年雄心壯志的財務收益數字。
本文摘自《環球雅思的連鎖傳奇》
蘇格拉底曾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從1997年開始做雅思培訓,到如今12年彈指一揮間,環球雅思學校已經從當年僅有26平方米的教室發展成為今日在全國60個城市擁有分校的民辦學校,其獲得的榮譽更是不計其數。2009年環球雅思再次獲得軟銀賽富的投資,並開始籌備上市。
如同所有的創業一樣,環球雅思的成立和成長,也伴隨著艱辛與困難,當然也有快樂與幸福。無論是困難還是幸福,沉澱下來的回憶全都是一種財富。把環球雅思的故事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能在逆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希望之燈。讓更多的人明白,創業並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