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業的DNA(7)

2014-09-14 19:02:32

    2 號工廠的企業文化要求全體員工對生產安全的規章盲目服從。盲從行為在工業時代早期的資本主義企業當中隨處可見,比如19 世紀歐洲的大型制造工坊,20 世紀早期美國的舊式組裝工廠,以及他們在封建時代的雛形。在過去,工作崗位奇缺,而勞動力十分充足,並且大多數勞動者都缺乏足夠的訓練,只能從事簡單的手工勞作。那時候的大實業家、野蠻資本家和壟斷經營者都競相在各自的勢力範圍内奪取霸權,並不約而同地用鐵腕政策統治自己的下屬。在2 號工廠裡,所有人都得照老闆的吩咐辦事,沒人敢挑釁老闆的權威,不然就自食苦果。他們並不一定懂得為什麼要戴安全帽或穿藍工裝,也不關心這些,只需要盲從於老闆的吩咐,他們便能達成個人目標。於是,他們把問題藏在心裡,戴上了安全帽,穿上了藍工裝。

    3 號工廠盡管看起來既整潔又明亮,但它的企業文化中充滿了默認和順從。默認與順從的文化是一種規則本位的文化,想加入這一文化,首先需要學會規則並恪守規則。在3 號工廠,各種詳細的規章條款都早已制定規範,工人們能做的事就是要麼對規則千依百順,要麼花額外的時間來與規則共舞,並從中牟利。在20 世紀資本主義商業世界中,默從式的企業文化占據了主導地位,因為相對來說,規則本位的文化體系更適合高效率和大規模生產活動。在自上而下的企業組織模型裡,高層管理者發出的指示可以輕松透過組織的脈絡滲透到整個底層,而且一般都能達到可預估、可控制的效果。這樣一來,盡管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新增的員工也都能接受到有效的培訓與管理。規則本位的企業文化大大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正是由於這種文化具有高度可預估、可控制的決定性特點,那些了解這一文化運作規律的企業精英們就可以在企業等級階層的任意角落裡嶄露頭角,並沿著規則的道路爬上成功的頂端。總的來說,默從式企業文化是一種比較有利於系統管理的文化,它為企業建立起了一套森嚴的等級階層體系,位於體系最高層的少數管理者可以利用這一體系很有效地統治整個企業。

    與2 號工廠的企業文化相比,默從式文化體系算得上是一個積極的、有開創意義的巨大進步。直到幾年前,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可以靠這一文化體系成功地開展經營和管理活動。在這一體系下,人們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 盡管是受控制的信息),並因此享受到更大程度的穩定性,更好地相互協作,大多數員工在這一體系内都能做到自我定位。默從式企業文化是理性主義文化體系的最高發展階段,它將所有人都當做完全理性的個體來對待。它認為人們喜歡胡蘿蔔而讨厭大棒,物質的成功對人們來說是終極動機。在這一文化體系所取得的所有成就裡,理性主義都在通過一種非人性化的途徑解讀錯綜複雜的人為行為領域。在這種解讀方式下,人類世界看起來更加黑白分明,而且沒有交界處的灰色地帶,這也正是這種文化體系易於開展管理、易於發揮控制力的原因所在。從一開始,員工們便被理性地告知了企業對他們的規則與期望,以及遵守規則並完成這些期望後將會獲得什麼樣的物質回報。然後,他們便選擇默默順從這些規則和期望。默從式企業文化為人們規定好了行程,人們只需要沿著規則默默前行即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已經創造出了無法計量的物質財富,不少偉大的企業因此而繁榮強大,很多人的生活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提高。最終,整個人類都因為這一文化體系而獲得了進步。

    

本文摘自《方式決定一切》


   在HOW時代,不僅要“放手去做”,更要“正確的做”“遵從規則”已過時,“超越規則”是殺手锏不僅考慮“能夠做”,還要學會“應該做”
  安然、AIG、三鹿奶粉、國美等,接二連三的公司醜聞突然間讓我們發現: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可以說,信息技術催生了“透明文化”,同時也宣告了全新的“HOW時代”的到來。
  《HOW時代》提出了颠覆性的觀點:
  HOW比WHAT更重要 在透明文化盛行的今天,產品和技術(做什麼)極易被複制,而正確的方式(怎樣做)才最具創造力。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