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在長時間内通過受他人影響,如父母、老師、朋友等,或者通過個人生活經驗而形成。它與規則不同,規則只是我們珍視的價值觀的代理,就如同法定選舉年齡是心智成熟度和社會參與感的代理一樣。價值觀不是一種將事物的重要程度量化評分的機制,它直接把我們和那些重要的事物聯系在一起,並盡到人類的本職。所以,類似地,用價值觀考察我們的所作所為,也能賦予這些行為更深刻的意義。如果兩名建築工人拿同樣的工錢做同樣的勞動,誰的收獲會更豐厚?那名砌磚匠,還是那名參與到一座宏大教堂建設工程中的建設者?
無數的理由使我們相信,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反思自己與規則體系的關系。21 世紀的商業環境為越來越多新興的創造與革新提供了搖籃,而將自己從規則條款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使你找到更多通往創造與革新的道路。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透明化的世界裡,我們最終達成的目標和我們達成目標時採用的方式同等重要,而How 就是讓我們在無處不在的競争中超越潛在對手的秘訣。
現在很少再有什麼生意能不受“雜貨店綜合徵”(the grocery store syndrome ,一種慢性眩暈和平衡障礙疾病。患者在雜貨店購物,看到從天花闆到地面都堆滿了東西時,就會引發眩暈、身體失衡。這裡指市場選擇面超過消費者接受容量的供大於求的現象。--譯者註) 的影響。所有的雜貨店都標著具有競争力的低廉價格,在價格因素之後,消費者將憑自己的消費體驗來決定到底光顧哪一家店,而人為交流的質量高低便可以在這一環節產生影響:我們都願意光顧那些看起來使人愉快,商品擺放醒目、拿取方便,同時營業員服務態度熱情的店鋪。為了在事業中達到類似的高度,我們需要找出一種方式來在競争中脫穎而出,需要通過最能激勵自己的語言--“應該”的語言來進行思考。
從“規則”到“價值觀”
用價值觀的語言來思考問題能為你打開更廣闊的發揮能力的空間,乍一看,有些人會覺得其中充滿風險。對企業高層管理者來說,從規則本位思維到價值本位思維的轉變也許會危及他們的管理力度和領導權,讓他們擔心會出現失控狀態。規則本位思維並不要求下放多少權力到底層,因此企業高層管理者有理由相信他們能控制下屬的一舉一動,這也是當年封建主義和壁壘資本主義遺留下來的舊習。而價值本位的管理模式提倡分權分責,將決策的權力和責任交到各級執行者手裡。價值觀並不是黑白分明的,也不能被直接量化,它和信任感有著相似之處,兩者都能促使他人要麼全心地信服你,要麼一心與你決裂。兩者都能為前途帶來不可估量的可能性和隨之而來的解讀空間。
本文摘自《方式決定一切》
在HOW時代,不僅要“放手去做”,更要“正確的做”“遵從規則”已過時,“超越規則”是殺手锏不僅考慮“能夠做”,還要學會“應該做”
安然、AIG、三鹿奶粉、國美等,接二連三的公司醜聞突然間讓我們發現: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可以說,信息技術催生了“透明文化”,同時也宣告了全新的“HOW時代”的到來。
《HOW時代》提出了颠覆性的觀點:
HOW比WHAT更重要 在透明文化盛行的今天,產品和技術(做什麼)極易被複制,而正確的方式(怎樣做)才最具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