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做就做”的時代,只要大致上遵守規則,就不在乎獲取成功的方式;只要沒有陷入規則編織的地面,就算我們過關。社會公衆看重的是最後呈現給他們的數據--也就是說,他們只在乎你“做了什麼”(What they did),而非你“做的方式”(How) 。然而,當世界越來越透明化時,人們對於企業的要求已不再是遵紀守法那麼簡單。或者說,由於如今每個人都可以對你實現目標的手段和方法了如指掌,所以,“運作方式”變得和“運營目標”同樣重要起來。突然之間,單純地遵守規則已經不夠了,因為我們不僅能夠看見,而且能夠理解規則與被約束者之間的關系。在互相連接、高度透明化的How 時代,你再也不能“想做就做”,而應該想做且用最恰當的“方式”去做。
方式制勝
無論世界如何發展,變數帶如何變化,總有一些人類特徵不會改變。比如,我們都希望自己獨一無二,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贊揚,還希望能為自己、為家人、為群體、為整個社會作出貢獻。而且,我們始終在盡可能地尋找各種途徑來實現這些願望和目標。作為人類志向和成就感的具體表現,我們的商業活動也包含以上目的。蓋洛普公司的一次民意測驗顯示,實際上,人們從工作中獲得的幸福感並不一定與所得薪水相關,而是與認同、贊揚以及每天能夠施展所長的機會有關。在《財富》雜志評出的“100 家最適合工作的公司”中,每一家上榜企業都是這一點的真實寫照,從它們的日常經營行為和員工的精神面貌上就能輕易地發現這一點。
世界的聯系變得越來越緊密,取得成功的難度也在增加。過去,有一張來自重點大學的本科文憑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現在,連星巴克一般店員的最低學歷要求都是碩士甚至博士學位。過去,工程學專業非常熱門,而現在,由於中國和印度培養了大量的工程師人才,工程師的文憑已不再是通往成功的敲門磚。過去,靠近顧客的區位優勢非常重要--比起遠程供貨商,企業能以更低的成本為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而現在,你會發現來自世界各地供貨商在同你競争,想要在對手如林的全球化市場中取勝,就必須找到一種體現差異化的持久途徑。但是,競争對手的不斷增加導致差異化變得越來越小,渴望獲取成功的所有人都面臨一個新的問題:新的時代到底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
“做了什麼”是20 世紀資本主義企業家體現差異化優勢的途徑。過去,我們非常善於發明創造;有人通過發明並申請專利取得成功;而發明不出的人則通過“山寨版”生存。我把它叫做“物質型創新”(Innovating in What) 。當時的市場鼓勵並且保護“物質型創新”--它是整個社會的寵兒,公衆矚目的焦點,政策保護的對象。而那些物質型創新者( 發明家) 的照片總會登上《福佈斯》或者《財富》的封面上。
本文摘自《方式決定一切》
在HOW時代,不僅要“放手去做”,更要“正確的做”“遵從規則”已過時,“超越規則”是殺手锏不僅考慮“能夠做”,還要學會“應該做”
安然、AIG、三鹿奶粉、國美等,接二連三的公司醜聞突然間讓我們發現:自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可以說,信息技術催生了“透明文化”,同時也宣告了全新的“HOW時代”的到來。
《HOW時代》提出了颠覆性的觀點:
HOW比WHAT更重要 在透明文化盛行的今天,產品和技術(做什麼)極易被複制,而正確的方式(怎樣做)才最具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