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誰是“中國第一”?(5)

2014-09-16 18:14:05

    要打價格戰,規模擴大、成本降低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因為商家無論使用何種戰略戰術和手法,都不能違反商品經濟的本性-有利可圖。價格戰是有形的,背後的規模戰才是無形的。

    在打“鬥雞大戰”和“冰激淩戰”時,雙方的力量還並不像2008年這麼懸殊。截至2000年4月,肯德基有門店320家,而麥當勞有260家。但在北京,麥當勞的門店數量一直多於肯德基,也就是在“鬥雞大戰”時,北京麥當勞的門店已達56家,而肯德基僅有32家。

    從1999年開始,肯德基在中國的開店速度明顯加快。等到“冰激淩戰”時,肯德基一年時間内在北京的餐廳數量增加到將近60家,擴張速度之快當時令業内人士為之驚舌瞠目。而如此大規模、高密度地增開新店,在肯德基進軍中國市場後,還是第一次。其用意不言而喻-在北京每個角落中以便捷、規模比高麥當勞。

    由於比肯德基進入中國晚三年,幹勁十足的麥當勞曾經後發制人實施趕超戰略。你很難想象,在1992~2002年的10年間,麥當勞也曾經處於一種瘋狂擴張的狀態逐鹿中國,平均每年的開店數為38.3家,並在北京市場後來居上,領先於肯德基的開店數量。但在2002~2004年的關鍵三年間,麥當勞的發展速度明顯減緩,三年間的年均增加店鋪僅60~70家,而在同一期肯德基卻大踏步前進,新增店鋪則超過400家,在1999年~2004年,5年時間從327家發展到了1 200家。尤其是2002年2月~12月間,肯德基在中國增開200家分店,總店數達800家,而麥當勞這一時期經營的中國總店數為543家。

    但最不可想象的是,直到2005年初麥當勞才考慮將中國總部由香港遷往上海。後知後覺的決策反應速度,無疑滞後制約了其擴張速度,更影響了其在中國市場選址圈地的決策速度,以至於在對同一個目標店鋪選址的決策過程中,往往讓肯德基捷足先登。

    在中國市場掰手腕、較著勁的麥當勞與肯德基,力量開始逐漸懸殊起來。但客觀地說,分別在1987年和1990年進入中國市場的肯德基和麥當勞,兩者的市場起點是基本一致的。肯德基雖有先發優勢,但當麥當勞正式進入中國時,肯德基餐廳的店鋪數也僅僅是屈指可數的4家,可以說並未形成明顯的競争優勢。其後兩者都採用直營連鎖的快速發展戰略,鬧了一個旗鼓相當,但為何在進入新世紀的2000年前後,會形成如此懸殊的市場落差呢?

    

本文摘自《肯德基——中國式進化》


   本書作者在持續8年對肯德基的觀察、報道、研究的基礎上,記叙了肯德基自1987年進入中國後22年的發展歷程,從團隊、供應鍊、拓展戰略、產品、服務、危機處理、企業文化等各個角度剖析了肯德基在中國成功的深層次原因,記錄了肯德基中國進化的全軌迹,點明了跨國企業在中國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本土化。這既是一部企業發展史,也是一套企業成功經營管理的操作準則。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