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記憶
回頭展望,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光芒是如此耀眼。在起點的1978年,那個灰暗的、死氣沉沉的並與世界隔離得太久的中國,已經成為了一種清晰的遙遠。在當時,即使是再有洞見的預言家,也不敢對這個國家的未來作出輕易的判斷。
1978年,被永遠載入中國史冊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這一年,世人稱之為“中國改革開放元年”。
同是這一年,美國的《時代週刊》將鄧小平評為了“年度人物”,這家有著巨大國際影響力的週刊選用了一個精心考慮的標題:“一個嶄新中國的憧憬”(Visions of a New China)。等到8年之後的1986年,鄧小平再度被評為年度人物時,他們才大膽地用了如下的評語:“改變了的中國,改變了世界”(Transformed China,Changed the World)。
1986年,肯德基當時的母公司百事公司在中國的可樂灌裝廠已經獲得初步成功,百事前總裁簡道爾率領百事全體董事到訪中國,這在當時的外資企業中是前所未有的。此行,簡道爾甚至還結識了鄧小平,並參與了美中商會的建立。這一次的訪問讓他們相信,肯德基進入中國的時機成熟了。
1987年11月12日,北京下了場雪。
北京前門大街,一家紅白相間的漂亮房子開始營業,餐廳門口站著一身乳白色西裝、手腕上挂個黑色拐棍、戴著眼鏡的“白胡子老頭”。一個小男孩對這個笑容可掬的雕塑產生了興趣,他好奇地把手伸向“白胡子老頭”手中端著的炸雞桶;在他身後,是黑壓壓的隊伍-因為等待的人太多,公安人員都甚至被派來維持秩序。
讓人驚訝的是大街上只值幾毛錢的汽水到裡面竟然賣幾塊錢!起初肯德基的菜單上只有炸雞、土豆泥、菜絲沙拉和小面包等幾種少得可憐的選擇,在20世紀80年代末,僅僅兩塊炸雞、一個面包、菜絲沙拉和土豆泥組成的套餐就賣到了13.7元,這已相當於當時中國普通人月工資的1/4。而更具體的一個疑問是餐牌上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帶變樣的幾樣吃食,到底能賣給誰?
但幾天後,全北京的老百姓就都知道北京有了一家賣炸雞的老外餐館,那雞是從美國來的,叫“啃的雞”。這就是著名快餐連鎖店“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餐廳,據說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家肯德基連鎖店。門口站著的“白胡子老頭”就是“肯德基”的招牌和標志-哈蘭•山德士上校。
這個翹著白胡子的美國老頭,越洋跨海不遠萬裡,帶著他的一勺土豆泥、一碟菜絲沙拉、幾塊奶油味很重的炸雞塊,這種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菜肴,居然在北京紫禁城旁的一塊“風水寶地”上安營紮寨,在魯、川、粵、閩、蘇、浙、湘、徽等中國“八大菜系”面前占了一席之地,更甚至幾乎取代了中國人心目中頗有聲望的烤雞、烤鴨、涮羊肉!
本文摘自《肯德基——中國式進化》
本書作者在持續8年對肯德基的觀察、報道、研究的基礎上,記叙了肯德基自1987年進入中國後22年的發展歷程,從團隊、供應鍊、拓展戰略、產品、服務、危機處理、企業文化等各個角度剖析了肯德基在中國成功的深層次原因,記錄了肯德基中國進化的全軌迹,點明了跨國企業在中國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本土化。這既是一部企業發展史,也是一套企業成功經營管理的操作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