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作為一個領導,
首先要想一想下屬最希望的是什麼
2006年10月8日《商道如水》。
語錄解讀
李嘉誠在回答企業留人的秘訣時說,“我自己的公司裡現在有很多中國人和外國人,留住他們的辦法很簡單:作為一個領導,首先要想一想下屬最希望的是什麼。”
在人的管理上,李嘉誠採取的是 “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所謂“以人為本”,李嘉誠認為,一個企業要發展,一定要有好的文化氛圍,小型企業的管理者要争取每件事情親自處理,所謂“力不到,不為財”;而大型企業,則一定要有組織,最主要的是要建立主要行政人員對公司的信任感,讓他們覺得公司很有吸引力,值得終身效力。同時也要讓員工明白,他們工資與分紅越來越多,他們的工作能力也要同時配合,這樣公司才能維持下去。也就是說,當員工每天辛辛苦苦幹完活,邁著疲憊的步伐回到家時,企業應該保證給予他的忠實員工以優厚的待遇,使得員工能夠衣食無憂。而員工通過辛勤的勞動,獲得合理的報酬,和家人過上幸福生活,這才是“以人為本”的實質。
李嘉誠對員工既寬容,又嚴厲。曾經有長實的員工這樣說:“如果哪個員工做了錯事,李先生必批評不可,不是小小的責備,而是大大的責罵。他真要急起來、惱起來時,半夜三更挂電話到員工家,罵個狗血淋頭的也有。”當然,李嘉誠並不是喜怒無常地“亂罵”,總是“罵到實處”。但也有罵錯的時候,一旦他發現罵錯了人,他也會知錯就改。在他冷靜後,他會向被批評者賠禮道歉,說明原因。
李嘉誠認為,一個合格員工,最起碼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信仰,即要認同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二是要有信任,因為企業是一個團隊組織,沒有信任是不可能成為團隊的;三要有信用,就是自己幹的活要對得起自己的工資,這就是最基本的信用。“對於合格的人才,要給他們好的待遇及前途,讓他們有受重視的感覺。當然,要有良好的監督和制衡制度,這是一定要有的,不管怎麼樣,都要有個制度,不能山高皇帝遠。否則,一個好人也會變壞。”
本文摘自《深度解讀李嘉誠的創業故事》
他被譽為頂級地產商和零售商,他經營著世界最大的港口,壟斷著面向内地的輸電線,他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他從制造業到地產業、再到港口業、電信業,隨後又進入零售業、互聯網行業。盡管他在每一個行業都屬於後來者,但他不斷地超越自己和前人,最終成為每一個行業中的數一數二的人物。他統領的和記黃埔集團,被美國《商業週刊》、《財富》雜志譽為“全球最賺錢的企業”。他就是李嘉誠,叱咤商海半個多世紀的“全球最佳企業家”。 本書從創業精神、經商與做人、團隊建設與人才使用、管理藝術、戰略決策、投資與資本運營、社會責任等七個方面收錄了李嘉誠的精彩語錄,原汁原味地奉獻給讀者,並以李嘉誠的創業故事為實例進行深度解讀,希望讀者在閱讀經典語錄時,不僅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心靈上的溝通,更能夠領悟到語錄背後深層次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