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亂世向治世轉折時期--低恩、高威(1)

2014-09-21 17:56:43

    第二節 亂世向治世轉折時期--低恩、高威、

    高德的“清官型”領導

    一個提倡節儉的社會,必定是一個物質匮乏的社會,但沒有人追求享樂,就不會有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昌盛。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從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但是,這句話說起來輕巧,真要從“大亂”到“大治”,卻要經歷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於要積累後續發展的資本,所以用來分配的資源就會相對貧乏,因此也就不可能對組織成員施以高恩;同時,由於百廢待興,要想集中力量辦大事,就要以高威對組織成員進行強制性剝奪,並對於反對者給予嚴厲的打擊和鎮壓;最後,為了避免“官逼民反”,重返“亂世”,管理者必須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並通過各種輿論向被管理者進行以“成由節儉敗由奢”為主要内容的“德育”,以使人們“安貧樂道”、艱苦奮鬥。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實行的就是低恩、高威、高德的清官型領導。首先,在經濟生活中實行嚴格的計劃經濟,人們的勞動所得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必須,而在農村的相當一部分地區,甚至交完公糧以後的農民自己還要餓肚子。第二,在社會管理活動中,建立了強大的中央集權統治體系,並且把“亂世”中“人民戰争”的做法移植到了社會管理活動中,甚至連少年兒童劉文學也能與侵害集體利益的破壞分子進行殊死的搏鬥。北京老張在小學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個“批鬥大會”,一位薅了集體地裡紅薯秧的“破壞分子”,被他的侄女、俺的紅衛兵學姐告發,頭戴一個紙糊的寫有“壞蛋”兩個字的尖帽子遊街示衆。不只是百姓,對於那些膽敢向國家財產伸手的官僚,也照樣是堅決打擊、絕不心慈手軟。

    憑心而論,劉青山、張子善的“奢侈生活”,與今天的貪官污吏們比起來可以說是不可同日而語,相差又何止十萬八千裡呢?但是,還是被堅決地處決了--如果按照他們的標準來處決今天的幹部的話,老百姓有一種說法是:“一個挨一個地槍斃會有冤枉的……”--北京老張對此話沒有進行過考證,如有出入,概不負責。與此同時,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百姓,統統是樸素的衣著、“環保”的飲食。焦裕祿是黨的好幹部、王進喜是黨的好工人、陳永貴是黨的好農民、雷鋒是黨的好孩子,全國上下人人靈魂深處鬧革命、狠批“私字一閃念”,形成了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良好道德風尚。

    與建國初期相比,不,即使與十幾年前相比,我們今天的官員和百姓們都是幸運的:官員們不但有效益工資還有年終獎金,全國億萬老百姓們呢?土地承包了,再也不用為薅一把紅薯秧而遊街了。如今,你想節儉、想不花錢都不行了,國家拼命地降息、徵收你的利息稅,擴大内需、拉動消費,鼓勵你去過“奢侈”的生活。

    那麼,為什麼政府的臉先後判若兩人,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用《察今》中的話說就是:“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時也。時不與法俱在,法雖今而在,猶若不可法”一個提倡節儉的社會,必定是一個物質匮乏的社會,但沒有人追求享樂,就不會有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昌盛。

    1. 低恩,進行必要的資本積累

    帝王登基之後為什麼總是要大殺功臣呢?因為他們的功勞太大,給多少恩惠他們都會覺著是應當應分的。

    一把引誘猴子的黃豆

    

本文摘自《管人要靠恩威德》


   每個管理者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著“恩、威、德”這三種管理手段。
本書以幽默的語言,機智的筆調,豐富生動的歷史典故。精當地诠釋了“恩、威、德”在管理中的實踐方式。
作者結合中國本土管理實踐和西方現代管理科學,提出“適度管理”的理念:管理沒有最好,但卻可以有效地防止最壞;你的管理是可以不斷優化的。
讀完本書。可以幫助你:
◎明晰恩、威、德在管理中各自的功能;
◎理解恩、威、德三者在管理中的相互關系;
◎全面把握各種不同的管理模式及其優劣長短;
◎評估自身的管理狀態,找到最適合你的管理方式。
◎擺脫壞的管理方式.挖掘潛在管理能量,使管理資源配置優化。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