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恩--管理的根本動力(2)

2014-09-22 12:56:26

    總之,無論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管理體系中,恩,始終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相互關系的紐帶,是管理體系穩定運轉的基石。

    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岚》中有這樣一段話。紀曉岚對和?說:“說誰謀害萬歲爺我都信,唯獨說你和大人謀害萬歲爺我不信。只有萬歲爺安好,你和大人才能享受這高官厚祿;只有萬歲爺安好,你和大人才能有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威風不是?”這段話道出了恩對於管理活動的重大意義,揭示了被管理者對管理者忠誠的本質。從歷史來看,事實也確實如此。乾隆年間,和?威風八面、富可敵國,賣官鬻爵、奢侈至極。後來嘉靖當政,和?失勢,傳言抄沒的家產堆積如山,價值相當於大清帝國數年財政收入之和,世有“和?倒,嘉靖飽”之說。雖然這方面的數字尚有争議,但對於乾隆皇帝對和?的大恩,我們從今天北京恭王府及其花園的遺存也可想見其中的一斑。

    盡管今天的社會環境與君王時代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恩對於管理活動的重大意義卻絲毫沒有任何改變。如,國家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單位以高薪、住房等各種優厚條件吸引和挽留人才等,都是恩在管理活動中意義的集中體現。作為管理者,你手中掌握著資源分配的權力,而被管理者正是由於對這些資源存在著需求才會聚集到你的旗下、接受你的管理。翻開報紙、打開網絡,各式各樣的人才招聘廣告見縫插針、無孔不入。如果你是老闆--管理者,你自然會十分重視應聘者必備條件和素質的描述,但如果你是個正在找工作的求職者--“準被管理者”,你最關心的,當然是薪酬、補貼、福利,以及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内容。

    善作廣告

    古人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恩,不但能吸引人才,而且能使人們為管理者去沖鋒陷陣、灑血抛頭。

    但是,在未賞之前,如何才能讓人才為你去賣力呢?

    一是要通過廣告招攬人才。

    二是通過重賞小功擴大影響,鼓勵人們為你去立大功、賺取更大的“賞”,是謂“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

    在中國歷史上,大張旗鼓的招賢納士之舉,莫過於燕昭王高築黃金台。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過一首五言詩頌揚這段千古佳話:

    燕趙延郭隗,遂築黃金台。

    據辛方趙至,鄒衍複齊來。

    由於齊國借平定燕國内亂的名義打進燕國,燕國差點被滅掉,所以燕昭王即位所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國内一派凄涼景象,田地荒蕪,房屋倒塌,百姓在廢墟上啼饑號寒。燕昭王奮發圖強,決心複興燕國,他深知治理國家,最要緊的是延攬衆多的人才,有了人才,國家才能百廢俱興。但如何覓求賢才呢?昭王苦苦尋思,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為此,他不恥下問,很誠懇地去向郭隗請教。郭隗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  

    古時有個國君,打算用千金去求千裡馬,但3年也沒買到一匹。一名内侍自薦為國君去購買。3個月以後,輾轉打聽到千裡馬的消息,可惜剛一趕到,那匹馬已死了。於是,内侍就用500金把死馬的骨頭買了回來。國君大怒,說:“我要的是活千裡馬,誰讓你用500金買了個死馬的骨頭?”内侍從容答道:“死馬骨頭尚且值500金,何況活馬呢?天下知道這個消息,一定會把駿馬送上門來的。”果然,不到一年,千裡馬就送來了3匹。

    

本文摘自《管人要靠恩威德》


   每個管理者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著“恩、威、德”這三種管理手段。
本書以幽默的語言,機智的筆調,豐富生動的歷史典故。精當地诠釋了“恩、威、德”在管理中的實踐方式。
作者結合中國本土管理實踐和西方現代管理科學,提出“適度管理”的理念:管理沒有最好,但卻可以有效地防止最壞;你的管理是可以不斷優化的。
讀完本書。可以幫助你:
◎明晰恩、威、德在管理中各自的功能;
◎理解恩、威、德三者在管理中的相互關系;
◎全面把握各種不同的管理模式及其優劣長短;
◎評估自身的管理狀態,找到最適合你的管理方式。
◎擺脫壞的管理方式.挖掘潛在管理能量,使管理資源配置優化。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