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解讀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2014-09-25 18:40:53

  (一)總理首次出訪釋放積極信號
  大陸新任總理李克強將開始首次出訪,其中印度、德國在經濟意義上最受關註。尋求更多與印度、德國的合作,也在預示著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某些信號,台灣業者應該有所關註。
  印度和中國都是人口大國和發展中國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印度人均GDP比中國落後了一些,但是IT、金融體系比中國超前。印度傳統農業較落後,需要相互學習。然而,目前中國和印度經貿往來的規模還非常小,某些領域還存在競争。
  雖然前段時間中印邊境有一些摩擦,但畢竟兩國都是金磚國家(BRICs)成員國和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有很多共同利益訴求。印度和中國在經濟方面有一些互補地方,如資源、某些領域的高科技,還可以分享金融改革開放的經驗。今年3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發表的《德班宣言》,提出了一系列加強BRICs國家經濟金融合作的倡議,都需要中印兩國協調一致,去一一落實。
  總的來說,加強與金磚國家、新興市場國家的合作,是李克強出訪印度釋放的信號。此外,借鑒印度金融發展經驗,加強雙邊在高科技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的合作,應該提上議程。深化中印經濟合作不僅有利於促進兩國經濟共同發展,也有利於維護亞太地區和平和穩定。
  德國作為歐洲的核心、發達經濟體的重要代表,其制造業、電子行業非常先進,技術方面總體領先。歐盟對中國是貿易逆差,但德國對中國是順差。德國在歐盟處於領導地位,對處理中歐之間經貿問題、合作,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歐盟對中國的投資貿易方面有一些摩擦,但雙方領導人都意識到維護大局和加強合作的重要性。
  所以,李克強出訪德國可談的經濟内容將非常多,如加強雙向投資、人民幣國際化、破除技術封鎖、分享城鎮化經驗等,都是非常值得關註的議題。
  歐洲需要吸引中國資本進行投資,中歐之間雖然貿易規模太大,但投資規模太小。中國的資本加上德國的技術、加上南歐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從塞浦路斯到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都需要增加投資,從而增加就業和拉動經濟增長,中國和德國的合作潛力巨大。
  金融合作也是重點。尤其是助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以德國為核心的歐盟需要拿出更加積極的姿態。在歐盟國家中,英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一直很積極,英國不僅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而且致力於將倫敦建設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法蘭克福應該迎頭趕上。中德兩國合作,把法蘭克福做成歐洲無可替代的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應該成為促進中歐貿易和投資合作的重要舉措,提到議事日程了。
  在高科技方面,德國要減少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限制。中國農村城鎮化、信息化、工業化都非常需要技術,能夠將德國的技術在中國推廣應用,對雙方都有利,雙方可在現有合作基礎上再進一步。
  德國小城鎮的城鎮化經驗也值得借鑒。目前中國“攤大餅”、以大城市為主的城鎮化模式,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城市病,如交通問題、污染問題與社會穩定問題等。中國應該因地制宜,推廣“就地城鎮化”模式,德國有成功的經驗可以與中國分享,尤其是德國在城鎮化過程中在環保、發展服務業和人文關懷等方面的經驗,非常值得中國借鑒。
  此外,李克強訪歐可能與瑞士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此前,冰島成為歐洲第一個和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的國家。這種“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的路線圖,可以通過樹立成功樣闆,逐漸建立更多的自由貿易區;通過降低關稅和成本,進一步促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從而深化中歐經貿合作。這也體現了大陸新一屆政府領導人在國際經貿合作方面,將繼續堅持全球化和市場化的方向,為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目標所做的積極努力。
  (台灣《旺報》約稿,寫於2013年5月16日)
  (二)解讀總理到達沃斯夏季論壇演講
  2013年9月11日,徐洪才做客中央電視台新聞直播間,對李克強總理在大連召開的達沃斯夏季世界經濟論壇發表演講做實時點評。
  期待了解中國經濟政策走勢
  主持人:應該說我們和大家一樣,都在期待李克強總理即將在稍後的論壇開幕式上發表演講。今天演播室裡邊請到了我台特約評論員徐洪才先生,和我們共同關註這場被稱為是“頭腦風暴”的經濟論壇。徐先生,歡迎您!剛剛也註意到主持人孫豔在現場的觀察,非常關註李克強總理接下來在這次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會傳遞出中國當前經濟狀況是什麼樣的,以及未來中國經濟走向會是什麼樣的,因為希望在這樣一個主旨演講當中,有心人聽到中國經濟的腳步聲,您怎麼樣來看?
  徐洪才:實際上呢,我和大家一樣,也是寄予期待,因為在這樣一個大的世界級的論壇上,“官商學”三界精英雲集一堂,大家分享觀點,是頭腦風暴。這裡面,特別是作為東道主的大國總理,首次在達沃斯論壇上亮相,你對世界經濟當前運行格局,對於中國經濟目前的現狀,遇到的困難,下一步有些什麼政策舉措,等等方面,大家都很感興趣,所以呢,大家都寄予期待。
  主持人:這個期待當中,都會圍繞今年一系列“創新”,尤其是“創新”的主題展開相關的讨論,您在這個“創新”上有什麼樣的理解?
  徐洪才:前兩天,總理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中講,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更是制度層面的。所以,我們說改革也是一種創新。那麼從國家層面上,中國新一屆政府領導人,大家已經看到了一個良好開端,改革的決心很大。各項改革已經穩步推進。下一步,中國改革到底哪些東西、哪些内容,大家拭目以待。
  主持人:其實,在世界一個範圍内來看中國總理的表態,也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當然,所讨論的都是各國經濟如何複蘇的問題。您認為在這一屆經濟論壇當中,最核心的一個主題,將會是什麼?
  徐洪才:最核心的問題是,目前世界經濟總體上看是在艱難的複蘇過程當中。發達經濟體,日子好像有點向好,是一個好消息。個別的局部的一些新興經濟體呢,遭遇了一些困難,總體上看,還是在艱難複蘇。在這個過程當中,機會在哪裡?問題在哪裡?中國未來發展是不是可持續,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前一陣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低了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擔憂中國經濟要下滑,有人說要“硬著陸”,實際上呢?不是這樣,7月份8月份的經濟數據現在看來是令人鼓舞的。
  主持人:為什麼不是一個“硬著陸”?有什麼數據來做支撐呢?
  徐洪才:這個很簡單,就是說我們7月份、8月份這兩個月的情況,跟5月份、6月份對比度比較大,像一些主要的數據:PMI、PPI、投資、消費、淨出口,等等,這些數據都表現出了一種樂觀的、止跌起穩的、回升向好的趨勢。這是一個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採取了與過去不同的政策取向,特別是強調要釋放改革的紅利,通過改革而不是傳統模式那種,靠增加赤字、印鈔票等辦法,刺激經濟增長,看來新的政策效果已經顯現出來了。所以,大家對未來表現出了一種樂觀的情緒。
  主持人:經濟危機已經發生了5年,世界很多國家還沒有完全從金融危機陰影中走出來,尤其是複蘇的基礎看來還比較薄弱,美國仍然處於相對5年前好的狀況,但是歐債危機還是比較深重,比如像希臘,西班牙還沒有走出歐債危機陰影。所以,在這個時刻,在9月份在中國,在大連舉辦夏季達沃斯論壇,大家肯定會關註一直以來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狀況。您認為全球的目光聚焦夏季達沃斯,聚焦中國的話,從哪些角度關註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會從哪些角度來提出對於中國經濟的一系列建議?
  徐洪才:這些問題比較大了。總體講,就是剛才講的,發達經濟體現在複蘇迹象比較好,正在醞釀寬松政策退出。我們現在關心的呢,政策退出速度不要太快,不要對世界經濟造成大的負面沖擊,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我們已經註意到發達國家正在主導制定全球治理規則,美國在亞太地區搞TPP談判,在大西洋跟歐洲搞TTIP談判;另外,服務貿易談判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重新構造全球經濟格局當中,新型經濟體、發展中國家,我們的位置在哪裡,我們的利益在哪裡?我們有沒有機會參與?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引擎,我們曾經在過去幾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如何在世界經濟恢複中仍然發揮作用,未來中國的農村城鎮化,還有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這些方面,對於西方國家、發達經濟體意味哪些發展機會?中國的發展潛力和世界的機會到底在哪裡?另外,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應該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怎樣的作用?盡更大的責任?這些方面,大家也想聽一聽總理他的觀點。
  主持人:您剛才也提到了一些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比如說,2001年我們好不容易通過一系列的談判加入了WTO,那麼我們作為迅速增長的經濟體,經濟總量也非常的大,然後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後,全世界的目光都關註中國經濟走向,但是目前又要重開一些新的爐竈,TTP也好,TTIP也好,我們這樣一個重要經濟體參與不到這樣一個新的經濟體制構建當中,那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
  徐洪才:顯然是不合理的。現在總體來看WTO下的多邊貿易體系框架,我們還是要堅持經濟全球化這個大方向不能變。與此同時呢,就是各種雙邊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方案也值得鼓勵。像發達經濟體搞的TTP、TTIP這些東西,其實我個人覺得,跟經濟全球化趨勢並不矛盾。當然,這中間如果沒有中國積極參與,顯然是不合理的。目前現在呢,全球治理結構還是發達國家在主導,新興經濟體最近幾年有了一些聲音,而且有一些聯手集體行動,表達我們的訴求,也有一些具體措施。比方講,在金磚國家層面上,我們搞了像金磚國家銀行、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以及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就是說,新的全球治理“三駕馬車”和老的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以及WTO構成的“三駕馬車”之間形成一個互補,大家共同參與,這是未來的方向,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公平、合理、有序的全球經濟新格局。
  主持人:很多媒體從從業者觀察到了,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在開幕式前有一個亮點,就是有別於以往各屆達沃斯論壇。這屆是李克強總理提前幾天,在很多媒體和企業家還沒有參會註冊的情況下,他就已經在施瓦佈主席主持下舉行了一個國際大型企業家座談會,在這個座談會上傳遞了一些關於中國經濟的看法,您對此有什麼解讀?
  徐洪才:它主要釋放出了一種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信心。中國有信心,前景比較好,那麼世界就有了信心。可以說,中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定海神針”。現在看來,原先在幾個月前大家還有點擔憂,有一些“噪音”,認為中國可能會“硬著陸”,現在事實證明是多餘的。
  李克強講話表達中國經濟改革決心
  主持人:剛剛總理在開幕式上是做了個演講,並且是現場回答施瓦佈主席的兩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來解讀一下他的演講,您對於李克強總理在這次演講提到的一系列觀點有什麼樣的觀察?能夠總結提煉出哪些關鍵詞?
  徐洪才:我覺得,概況起來講一句話,就是信心更足了。這個信心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有信心,這個得到了過去事實的檢驗,對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第二個,就是對下一步我們的改革開放大家信心更足了。我們已經實施了一些改革,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下一步還有很多内容,有很多工作等著我們去做。第三個,就是世界經濟的發展看來也有信心和希望,因為中國是發展中大國,充滿著機遇、發展的潛力,這個機會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我們總理講了,要和世界各國分享這個機會,共同建立一個美好的世界明天。現在總體來說,就是信心更足了。
  主持人:這個信心更多來自總理剛剛有條有理的分析,解讀了目前大家關註的一些疑點,比如說,會不會硬著陸啊?地方的債務性問題會不會不安全啊?他回答了這些問題:第一,不會硬著陸;第二,安全可控。總體來講,因為經濟形勢讓我們感到有信心。接下來,未來經濟形勢會怎麼樣?他提出了繼續改革開放這樣一系列的創新舉措,我想會給世界各國、會給很多的觀察者帶來更多的信心。當然,剛剛回答兩個具體問題的時候,您也頻頻做了記錄,一個問題是關於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您覺得傳遞出了什麼信息?
  徐洪才:我覺得就是,他堅持了過去我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包括“兩會”以及後來出台的“金融國十條”提出的改革方案。我們過去搞了利率市場化,貸款利率的市場化放開了,下一步改革包括:存款利率市場化、市場準入、民間資本介入、小型金融機構發展、多層次金融體系,等等。最終目標是要保持金融穩定,同時要把金融的穩定、金融的改革、金融的開放等等結合起來,讓投資者和儲戶受益,得到更多的實惠。
  主持人:總理在演講中,也提到了中國的“國際擔當”這樣一個問題,他用到了中國的一句古語,叫“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當然,回答問題的時候,他也提到了相關的一個表述,提到了當前國際貿易格局這個問題,您對於他在回答當中,有什麼樣的特別觀察,以及他想要傳達怎樣的信息?
  徐洪才:他有一個新的提法,叫作多邊貿易體系的“全球化”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體化”之間要“雙輪驅動”,這是一個新的提法,反映出了目前經濟全球化是個大趨勢,勢不可擋,但是與此同時,又出現了一些新特點。發達經濟體倡導搞TTP、TTIP等等雙邊自由貿易協議,可能對未來全球經濟、貿易、投資產生深刻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寄予希望,就是要建立一個公平有序、大家共同參與治理的,這樣一個公平合理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而不是由某些個別發達國家單方面制定“遊戲規則”,那是不合理的。未來世界充滿希望,中國會有更多的擔當,是負責任的。
  主持人:謝謝徐洪才先生的精彩解讀。

本文摘自《變革的時代》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經歷了巨大變化。後危機時代,中國自身經濟如何加快推進改革轉型;中美經濟、中歐經濟、中國與東盟10+3、TPP、TTIP、人民幣國際化、國際金融改革、中歐鐵路、海上絲綢之路等等,這一系列的關鍵詞背後蘊含著哪些經濟戰略;面對新一輪的全球經濟秩序調整,中國如何協調、影響並參與制定新全球經濟秩序與規則,如此等等,這些都是今天迫切需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本書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博士最近兩年跟蹤研究經濟問題的理論成果,書中一些成果曾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内參》上發表,其觀點對國家經濟政策制定產生了一定積極影響。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