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我們來到新聞集團在紐約的總部,與默多克先生談中國移動向新聞集團收購鳳凰衛視19.9%的股份的事。由於事先做過很多溝通,所以收購的事項談得很順利,除了收購鳳凰衛視的部分股份以外,中國移動與新聞集團還就雙方開展業務合作達成了協議。
中午,默多克先生和鄧文迪女士請我去曼哈頓四季酒店旁邊的一家意大利餐廳用餐。馬路上車輛擁擠,行駛速度緩慢,默多克建議我們步行前往。我們下了車,走在第58街的人行道上,邊走邊聊。
默多克被稱為“媒體大王”,但是在談話中,他說得最多的不是電視,也不是報紙,他在與我們的談話中提得最多的是SNS,即社交網絡服務。他很自豪地告訴我們,新聞集團用5.8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有名的社交網絡聚友網(MySpace),他還興致勃勃地向我們描繪了社交網絡的前景。
我急於搞明白社交網絡的概念。我問:博客是社交網絡嗎?聊天是社交網絡嗎?我知道問題提得有些外行。
默多克回答:社交網絡包含了博客和聊天等形式,但還有更多的内容,比如音樂、相片、視頻的傳送。簡單地說,社交網絡就是朋友間交往的平台。
下午,在位於曼哈頓中城的新聞集團大廈裡,默多克帶我們參觀了新聞集團的一些部門,還看了福克斯電視台新聞制作的現場。每到一處,默多克先生總是介紹我們是來自全世界最大的移動通信公司的。在公司會議室裡,默多克帶領了新聞集團負責新媒體的團隊向我們介紹了新聞集團發展新媒體的計劃,還詳細地介紹了聚友網。
聚友網是以娛樂為主的社交網絡,在當時是美國發展最快的社交網絡平台,聚友網提供免費的個人主頁、電子相冊、博客空間、音樂和視頻上傳空間等服務,也提供搜索引擎和電子郵件系統。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聚友網成為全美訪問量前五名的網站。經過默多克先生的介紹,我們不僅對聚友網有了印象,也對社交網絡這個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
聚友網是這樣介紹自己的:
聚友網是一個老少皆宜的在線社區
朋友在這裡隨意交談
單身人士在這裡邂逅同道
制片人在這裡與自己的“粉絲”交流
家人在這裡保持聯系,勾畫家族的圖譜
專業人士在這裡拓展自己的人脈
同學和學友在這裡追憶當年
久未謀面的朋友在這裡重逢
聚友網的勢頭一度非常猛。2006年8月,谷歌成為新聞集團旗下的聚友網等網站的獨家搜索引擎和廣告提供商。根據協議,只要聚友網能有足夠的網絡流量並滿足其他一些條件,谷歌將在3年内支付9億美元。消息傳來,業界對聚友網充滿期待。
後來,我又與默多克先生在北京見過幾次面。記得有一次,是與國内的一群IT人士一起在頤和園的船上和默多克先生共進午餐,大家都祝賀新聞集團收購聚友網取得的成功。在達沃斯論壇期間,我也與默多克見過面,聚友網經常是我們所談的話題。默多克說,聚友網在短短的兩年内已經發展了6 000萬用戶,這些用戶是新的一代人,可稱為聚友網一代。那時只要說到聚友網,就可以從他臉上看出他對社交網的巨大興趣和期待。
在以後幾年裡,社交網絡得到了飛速發展,使人意想不到的是,2006年還剛剛處於起步階段的社交網絡臉譜網此後異軍突起,發展的勢頭迅速超過了聚友網。2011年,新聞集團以3 500萬美元的低價將聚友網出售給網絡廣告公司Specific Media(特定媒體)。
當聚友網在新聞集團旗下迅猛發展的時候,人們都認為,聚友網的例子證明,當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既可發揮新媒體快速、高效、面廣的優勢,又可吸收傳統媒體豐富的經驗,這實在是一種很好的結合,許多人將此看作是傳統媒體的發展方向。幾年後,聚友網在激烈的競争中陷入發展困難,新聞集團將聚友網低價出售以後,人們不僅僅為這樣的交易在歎息,有人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難道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真的無法融合嗎?
不管怎麼說,聚友網給人們帶來了社交網絡的最早概念,臉譜網、推特(Twitter)等各種社交網絡如火如荼地發展都是在聚友網之後。很多人都是從聚友網開始認識社交網絡的。
通常所說的社交網絡,是指人與人之間在互聯網上進行社交聯系的平台,在這個平台裡,人們分享興趣,共同參與各種活動,或者建立現實生活方面的聯系。社交網絡以互聯網為基礎,通過郵件,即時通信、博客、在線社區等方式,互相交流文字、語音、照片、視頻等各種信息。
社交網絡並非是突然產生的,早期的互聯網除了提供網站浏覽和電子郵件服務以外,就已經能提供用戶間互相交流的服務,例如BBS服務。BBS的原意是公告牌系統,具有上傳數據、閱讀新聞、與其他用戶交換消息等功能,幫助人們互相交流溝通。後來,又出現了論壇式的在線社區的交流形式。隨著博客等新的網上交際工具的出現,用戶可以通過在網站上創建個人主頁與其他人分享喜愛的信息。社交網中的即時通信功能又使得用戶可以在網絡上以實時聊天的方式交流信息。這些新型的網絡交流形式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是實時性,與郵件收發和網絡浏覽不同,社交網中的即時通信是以永遠在線的方式出現的。二是廣泛性,社交網把原先一人對一人的交流延伸為一人對多人,多人對多人的交流。社交網絡綜合了互聯網上先後出現過的各種各樣的社交聯系方式。
最初的社交網絡往往局限在某一個有特別關系的群體裡,如學校學習時同班或同年級的同學、某一類音樂的共同愛好者等,後來又不斷擴大範圍。社交網絡提供多種交流的方式,除了聊天和博客以外,還可以分享音樂、圖畫、照片和視頻。
社交網絡推動互聯網向現實世界無限靠近,涵蓋了以社交為核心的各種網絡服務形式。早期的社交網絡是以桌面電腦為終端的,後來,手機進入社交網絡,使得社交網絡得以快速擴大。
當各種各樣的社交網站相繼出現,社交網絡變成一個全球性的熱門話題。一些已經運行了多年的即時通信系統也在不斷延伸功能,具備了社交網絡的各種功能。
騰訊的QQ就是一個普及程度很高的即時通信工具。1999年剛開通的時候,QQ是以一種網絡聊天的形式出現的,後來功能不斷增加,用戶可以互相傳送文字、照片等各種多媒體信息,又出現了QQ群、QQ空間。許多人在名片上都印上了QQ號,還把使用QQ的時間稱為Q齡。發展多年後,QQ已經具備了社交網絡的各種功能。
QQ的使用從電腦之間的聊天開始,後來又擴大到手機。QQ給成千成萬的使用者帶來了方便,帶來了歡樂。
我曾經多次問過一些在城市工作的拿著手機的農民工,平時用得最多的是哪一項手機服務?回答:QQ聊天,一有空就玩。一個月需要花費多少流量?回答:5元錢30兆數據套餐。夠用嗎?回答:夠用。
30兆流量能夠帶來那麼多的快樂,聽了也感到愉悅。
QQ受歡迎的程度從騰訊2013年年報中的以下數據就能看出來:
即時通信活躍用戶8.08億戶
即時通信最高同時在線用戶1.8億戶
QQ空間活躍用戶 6.25億戶
看了這些數據,通信和信息行業的同行們都會羨慕的。
2007年中國移動也推出了一個即時通信產品:飛信。飛信保留了網絡聊天的各種功能,突出了手機與電腦相互間的交流,實現手機和電腦間的無縫即時互通,保持永不離線的狀態,用戶還可以方便地直接從電腦向手機發送短信。此前,QQ、MSN等衆多的即時通信平台起初都是以電腦為基礎設計的,後來才延伸到手機上的使用,但是飛信的設計從一開始就是以手機用戶為基礎的,充分體現了手機應用的特點。而且利用中國移動自身的特點,飛信可以與短信捆綁在一起使用。
飛信一推出,就深受年輕人的喜歡,用戶數量突飛猛進。一段時間,經常收到短信問是否願意加入飛信朋友圈。一次,我去天津的一所大學,大學内有個“動感地帶”的活動中心,管理員告訴我,飛信正在“病毒式”地擴散,在班級裡,誰不參加飛信朋友圈,誰就有一種落伍的感覺。聽到這樣的消息,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飛信的推出早於微信,且飛信在初期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但是,當微信和微博掀起了社交網絡的大潮以後,飛信不僅沒有順勢發展,反而被逐漸冷落了。今天回憶起來,也覺得很可惜。有人分析說,飛信之所以難以發展,是因為即時通信與電信運營商的話音和短信等基礎業務相沖突,即時通信會直接取代短信,所以電信運營商從本質上就不會鼓勵發展即時通信,更不會花更多的精力發展自己的即時通信業務。我不太同意。事實上,中國移動為了加快發展飛信業務,主動採取了許多優惠的措施,例如飛信用戶可以免費從電腦端給手機發短信。
運營商在社交網絡的發展中該走什麼樣的路?這是這些年運營商們苦苦思索的一個問題。
本文摘自《移動時代生存》
移動時代,手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手機也正在成為人們的生活本身,很少有人能脫離手機生活。今天,全球移動電話總數已經超過70億部,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人們正在期待移動通信新的發展與可能。
《移動時代生存》以作者親身經歷與體會為基礎,結合嚴肅的思考,講述中國移動通信發展的歷史,中國電信行業發展的台前幕後,描繪手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給企業和個人帶來的機會,思考在手機時代人們應該如何調整自己,並展望未來的信息產業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