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亂局是歐洲與美國的經濟利益之争

2014-10-24 18:21:36

  雖然歐洲推出QE政策,希望拯救經濟。但是,如果歐洲内部或歐洲外圍國家如烏克蘭爆發戰争,無疑將沖擊歐洲的經濟表現,令歐洲QE政策藥效大減。
  而美國卻希望烏克蘭越亂越好,只有如此,美國才能“一石二鳥”,不但可以間接打擊歐洲經濟,還能讓歐洲越來越依靠美國。
  烏克蘭亂局自2013年11月起一發不可收拾,在2014年更驟然生變,該國繼罷黜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後,再對其簽發逮捕令。烏克蘭政局劇變,導致俄羅斯準備增兵烏克蘭克裡米亞,以保護其在烏克蘭的利益。俄羅斯此舉隨即遭到歐盟、美國的強烈抗議,美國在2014年3月初更威脅稱要制裁俄羅斯,同時也暫停了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
  對於烏克蘭突然“變天”,歐、美、俄三方紛紛插手烏克蘭事務的主要原因,大多數的分析認為:一是由於烏克蘭西部親歐人士與該國東部、南部親俄派之間的親歐或親俄路線之争;二是因為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烏克蘭,其地理位置位於歐俄之間,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早已將烏克蘭視為禁脔的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就停泊在烏克蘭南部克裡米亞,是俄羅斯抵禦歐美的重要屏障。何況,在卧榻之側,俄羅斯也難容歐美鼾睡。
  此外,對於歐美尤其是美國而言,控制烏克蘭,建立親歐美的政府,是阻止俄羅斯東山再起的殺手锏。
  雖然上述因素都言之有理,但是,如果揭開這些因素的面紗,我們會發現經濟利益才是牽動烏克蘭亂局,歐、美、俄角力的主要肇因。可以說,烏克蘭是成也經濟,敗也經濟。
  經濟差,民心思變
  烏克蘭内亂是由於經濟困局。我有同事在2013年前往烏克蘭旅遊後,認為烏克蘭的消費水平在東歐國家中是非常低的,例如,在烏克蘭首都基輔乘搭地鐵,全程都是一個價,只需不到2港元(1港元=0.8元人民幣),不但遠遠低於香港,比北京還要便宜;在露天咖啡室喝杯咖啡,11港元不到;到四星級酒店吃個豪華自助餐,每人僅需約50港元。
  雖然該名同事認為烏克蘭的消費水平低,但烏克蘭的民衆卻不這樣想。烏克蘭政府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的人均實際GDP僅為30 953格裡夫納(不到3000美元),排在全球第140名左右,排名比非洲不少國家還要低。在該國衆多的民衆只有約200美元月薪的情況下,露天咖啡室、四星級酒店自助餐的消費對他們而言是很奢侈的。
  烏克蘭民衆收入低,主要是因為該國經濟存在幾大痼疾。
  首先,烏克蘭經濟仍以鋼鐵、金屬和化學等重工業為主,未能跟上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步伐,導致經濟逐步下滑。
  其次,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後,全球經濟遭受重擊導致外需減少,令依賴原料出口的烏克蘭大受影響,嚴重沖擊經濟表現。
  最後,烏克蘭外債累累,且信用評級太差,繼續發行國債乏人問津,外匯儲備又快速減少,已經無力償還對外的賬款。經濟變差,企業經營困難,政府稅收大減,導致公共財政難以為繼,財政赤字更高達GDP的8%,已到達破產邊緣,政府更難以投入資金發展經濟。
  因此,在上述多項經濟難題的影響下,烏克蘭近年來經濟停滞不前,民衆生活每況愈下,政府官員貪污腐敗嚴重。所謂窮則思變,經濟困境導致烏克蘭不少民衆懷抱“歐洲夢”。但是,烏克蘭政府在2013年年底突然叫停與歐盟簽署貿易協議,改與俄羅斯加強關系,此舉招致大批民衆極力反對,最終引發了親俄的前總統亞努科維奇遭罷黜。烏克蘭政局變天,俄羅斯隨即加強軍事力量準備介入烏克蘭。
  歐洲憂烏克蘭分裂
  歐盟積極插手烏克蘭事務,是受經濟利益驅動的。
  首先,歐洲接近30%的天然氣由俄羅斯提供,這些天然氣大部分通過烏克蘭輸氣管道輸往歐洲,烏克蘭政局突變,萬一導致該國突然“斷氣”,西歐天然氣的正常供應將受到影響。天然氣供應的減少,無疑將給西歐國家的經濟、社會帶來沖擊,嚴重的將導致部分歐洲國家經濟接近“斷氣”。
  其次,歐盟憂慮烏克蘭國家分裂將給歐盟經濟帶來沉重負擔。雖然歐洲推出QE政策,希望拯救經濟,但是如果歐洲内部或歐洲外圍國家爆發戰争,無疑將沖擊歐洲的經濟,令歐洲QE政策的藥效大減。
  英國外交大臣黑格於當地時間2014年3月1日,強烈譴責俄羅斯擬增兵烏克蘭的行動“是對烏克蘭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嚴重威脅”。
  英國之所以要強調“烏克蘭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是因為包括英國在内的歐盟非常擔心烏克蘭國家出現分裂。歐洲一直將烏克蘭西部親歐人士當作牽制俄羅斯的“棋子”,如果俄羅斯的軍事介入導致烏克蘭分裂成“西部親歐國家”和“東部、南部親俄國家”,那麼,以農業為主、經濟非常差的“西部親歐國家”,無疑會強烈要求加入歐盟,實現其“脫俄入歐”的美夢,成為歐盟的“兒子”,從而獲得歐盟的保護和援助。
  烏克蘭僅僅在2014年和2015年兩年,估計就需要約350億美元的援助,才能暫時彌補短期的財政缺口,以支付公務員薪資、退休金以及償還到期的債務。至於烏克蘭未來還需要多少資金援助,由於該國政府的財政不夠透明,難以準確估算。這對10年前大肆東擴導致内部債權國和債務國之間紛争不斷、新舊成員國之間因移民、銀行和監管等問題矛盾重重的歐盟而言,則是噩夢。歐盟應該不想再惹麻煩,接收一個負債累累、貧窮和未來會經常伸手要錢的“西部親歐國家”。
  基於這些經濟考慮,歐盟自然不想烏克蘭成為其“兒子”,而只願把烏克蘭當“棋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雖然歐盟承諾會向烏克蘭提供資金和支持,並會考慮讓烏克蘭加入歐盟,但烏克蘭政府在2013年年底還是叫停了與歐盟簽署貿易協議,輕易地倒向俄羅斯的原因。只是烏國不少民衆的“歐洲夢”還沒到“夢醒時分”,未能看清歐盟的別有用心。
  美國希望一石二鳥
  美國介入烏克蘭事務,同樣基於經濟利益因素。對於一向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而言,世界哪裡“不平”哪裡就有它,介入烏克蘭政局是其必然舉措,但當中更暗藏美國的經濟考慮。
  美國介入烏克蘭事務是希望成功扶植該國的親美政權上台,以達到一石二鳥之效。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輸出地是歐洲,其供應了歐洲接近30%的天然氣,天然氣的巨額收入已影響俄羅斯的貿易平衡、經濟發展水平乃至國家興衰。如果親美的烏克蘭政府中斷了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那麼一來可以極大地打擊俄羅斯的收入,沖擊俄羅斯的經濟;二來美國可搶奪歐洲天然氣市場份額。得益於頁岩油氣的開發,美國在2012年的天然氣產量首次超越俄羅斯,開始逐漸擠壓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市場,加上美國對歐洲的天然氣市場垂涎已久,烏克蘭亂局則讓美國看到頁岩油氣進入歐洲市場及打擊俄羅斯的機會。
  俄羅斯要建經貿聯盟
  俄羅斯要拉攏烏克蘭加入歐亞聯盟(Eurasia Union),以發展經貿聯盟,構建歐亞新帝國。美國前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佈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曾指出:“沒有烏克蘭,俄羅斯便不會成為帝國。”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烏克蘭在軍事戰略位置上對俄羅斯來說異常重要;二是在經貿上烏克蘭也對俄羅斯意義重大。
  在遭受歐債危機沖擊,歐洲經濟元氣大傷,美國又實施“重返亞洲”戰略及關註中東暫時分身乏術之下,俄羅斯在2013年趁機提出了建立以俄羅斯為中心的歐亞聯盟,期望在原蘇聯地區建立經貿聯盟,發展和壯大經貿往來,以此促進經濟發展,擺脫長期依靠出口石油、天然氣發展經濟的困局。同時,俄羅斯希望通過歐亞經濟聯盟發展統一貨幣計劃,這樣既可與歐元區相抗衡,又可作為重建新的歐亞帝國的首步。
  目前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已加入歐亞聯盟。在俄羅斯呼籲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等其他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入該聯盟之際,烏克蘭政局突然生變,親俄政權倒台。如果俄羅斯不介入烏克蘭事務阻止其倒向歐美的話,不但烏克蘭會投入歐美的懷抱,還容易觸發骨牌效應,促使其他的原蘇聯加盟共和國效仿烏克蘭,紛紛加入歐美的陣營,從而導致歐亞經濟聯盟無疾而終。
  中國可漁翁得利
  歐美與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争論激烈,中國其實有機會漁翁得利。歷史經驗早已表明,俄美相争,中國往往可左右逢源。同時,烏克蘭在歐美與俄羅斯的雙重加壓下,也很有可能會尋求第三方的幫助,尤其是經貿上的幫助。中國如果通過經貿合作協助烏克蘭發展,有機會成為第三方,不但可以得到拓展經貿的回報,還可以通過烏克蘭打通通向東歐國家的陸上絲綢之路,推行在歐亞大陸的戰略。
  讀者們則須留意當中帶來的投資機遇和風險。烏克蘭的亂局以及歐美俄的紛争如果持續,將會導致全球投資者的風險胃納縮小,投資者轉投美元、黃金等避險。因此美元匯價、黃金價格將上漲,歐元、俄羅斯盧佈匯價則會下跌,全球股市波動難免,大家進行投資時需要留意。

本文摘自《美國退出QE之後的世界》


   本書對這些大衆非常關心以及關系到切身利益的經濟現象進行了深度剖析,既不大量羅列經濟學理論,也不堆砌數據,而是誠實地呈現許多被“主流”聲音刻意回避的事實,讓讀者清楚地看到量化寬松政策改變全球各地經濟和社會的來龍去脈,看清經濟新形勢,並正確應對沖擊,從中抓住機遇,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