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正快速崛起,但是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和社會等基礎仍然比較薄弱,即使美國在結束QE政策後整體國力或會受到損傷,中國的整體實力與美國仍有明顯差距。
美國竟然吹捧起實力弱於自己的中國來,這當中有何玄機呢?
中國要稱霸世界了?請讀者註意,這不是我在自吹自捧,而是世界銀行贊助的國際比較項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在2014年5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按照購買力平價原則統計,中國的經濟總量將在2014年超越美國,晉身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中國即將獲得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地位,大家高興嗎?我相信不少讀者是很開心的,但按我說,大家還是先別高興。因為購買力平價原則在統計學上深具欺騙性,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商品進行比較,來獲得對某國有利或不利的結果,世界上多數國家是不會使用這種方法計算經濟總量的。
但如今,由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控制的世界銀行,卻通過這個非主流的購買力平價原則來推舉中國做老大,這種對中國“我說你行,你就行”的半強迫式“加冕”行為,大家不會覺得很奇怪嗎?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美國如此用心良苦地奉承中國,對此我的看法是“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簡單而言,美國這次是想“捧殺”中國。
我為什麼要這樣說?第一,美國過去“棒殺”中國不太成功。中國此前常在國際上遭遇西方的“棒殺”。無論是在遭遇貿易壁壘方面,還是在南海、東海等主權領土争議方面,美國都曾調動亞洲某些國家作為馬前卒,通過包圍、進逼中國,企圖遏抑中國的發展。但美國忘記了象棋是中國發明的,而且中國還精通國粹圍棋。因此,中國以“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域”的反包圍戰略,反擊美國對中國“象棋式”的進攻,突破了美國的“棒殺”。不甘罷休的美國,因此另生“捧殺”一計。
第二,美國要給中國盡量多樹敵人。可能很多讀者不了解,美國把中國捧上“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寶座,實際上是想玩挑撥離間的把戲。
其實早在數年前,美國就開始這樣操作了。美國著名金融歷史學家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2008年曾提出“Chimerica”(中美國),表示“中美國”將決定未來世界的繁榮。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曾成功預言經濟危機的“末日博士”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曾將2009年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Group of 20,簡稱G20峰會),稱作中美兩國主導的“G2”峰會。
現在美國主動“讓賢”,將中國捧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但會讓俄羅斯、印度等“金磚國家”心裡不舒服,認為中國何德何能坐上世界霸主之位;非洲、亞洲等發展中國家也會感到中國與大家不在同一陣線,利益不再一致,容易對中國產生“羨慕嫉妒恨”的心理,這無疑將讓中國陷入“寡助”的局面。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美國希望將中國高高捧起後,令中國飄飄然,以削弱中國的崛起。
不知道讀者有沒有意識到,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衆多中國民衆產生了“暴發戶”心理。這種心理香港民衆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曾有過,那就是大把花錢希望外界看到自己富起來,更加不能容忍外界用輕視或者不尊敬的眼光看自己,有了這種“暴發戶”心理之後,就容易產生不容輕侮、目中無人(別國)的自大、自滿。
可能讀者會問,這種自大、自滿有危害嗎?有,而且危害非常大。蘇聯、日本正是因為中了西方的“捧殺”陷阱才開始衰落的。以日本為例,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經濟快速發展,歐美不但將其捧為“世界第一”,還說要向日本學習先進經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擡不起頭的日本人何曾受到如此高規格的贊美、禮遇?因此,日本開始過度自信和自滿起來,以致“傻乎乎”地簽訂了“廣場協議”,讓日元匯率兩年内暴升超過一倍,結果造成樓市、股市出現大泡沫,最後泡沫破裂,導致日本經濟衰退20年。我認為,日本經濟未來還要繼續衰退20年。
看到這,請讀者告訴我,中國要重蹈日本的覆轍嗎?
更重要的是,美國給中國戴上這頂“世界第一”的高帽,還是為了要求中國肩負更多的“大國責任”,說白了就是要求中國做“冤大頭”,答應或者承諾做出一些需要付出沉重代價、超出能力範圍之外的舉措,從而削弱中國的實力。
例如,美國一直表示中國應該身先士卒,照顧小國,負上“順差國責任”“債權國責任”“儲蓄國責任”以及“碳排放國責任”等大國的責任,以此要求中國犧牲一些利益,加快人民幣升值,進一步開放國内市場尤其是金融市場,多些進口、少些出口,遵守高標準的碳排放規定等。
其實,作為世界經濟強國的歐美諸國,要擔負以上的責任都非常吃力,何況是人均國内生產總值排在八九十名的中國?中國當然需要負國際責任,但最好是量力而為,如果強行背上所謂的“大國責任”,無疑會增加中國企業的成本,滞礙經濟發展,削弱中國崛起的能力。何況,中國内部也有不少發展問題亟須解決,把更多精力用在内部才是正道。
寵辱不驚,直面“捧殺”
面對美國的多次“捧殺”,中國政府已經可以做到以寵辱不驚之心面對美國的吹捧和包圍,同時也會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繼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對於部分已有“暴發戶”心態的國人而言,大家應該明白的是,中國要成為經濟強國乃至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以國際的標準而言,經濟總量只是其中一環,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擁有國際上的影響力乃至文化、價值觀的輸出能力,這種“軟實力”才是制勝之道。
此外,作為一個有大國風範的國民,大手大腳花錢炫富、自大自滿心理非常不可取。正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國人要獲得國際社會的真正認可、尊重,要懂得《道德經》所言“江海之所以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將自己放得越低,越謙卑,反而越能贏得別人的尊敬)的道理。
大家也必須清晰地認識到,雖然中國正快速崛起,但無論是政治、軍事、經濟、科技和社會等基礎都還比較薄弱,整體實力其實與美國仍有明顯差距。
研究過去500年帝國興亡史的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Paul Kennedy),在他的著作《世界強權的興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中指出,一個帝國的衰落主要是因為經濟出現嚴重衰退,加上軍事過度擴張,社會、政治出現重重問題。美國目前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美國在未來數十年仍將是世界霸主,中國要崛起仍然有非常漫長的道路要走。
因此,讀者除了要看穿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對中國“捧殺”的意圖外,還應該更加謙虛、謹慎、不亢不卑,盡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業,這才是對中國經濟最有利、最有貢獻的做法。
本文摘自《美國退出QE之後的世界》
本書對這些大衆非常關心以及關系到切身利益的經濟現象進行了深度剖析,既不大量羅列經濟學理論,也不堆砌數據,而是誠實地呈現許多被“主流”聲音刻意回避的事實,讓讀者清楚地看到量化寬松政策改變全球各地經濟和社會的來龍去脈,看清經濟新形勢,並正確應對沖擊,從中抓住機遇,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