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2014-11-03 16:29:11

  我認為溝通環節中最難的一件事情是“聽”,雖然兩只耳朵是自己的,但耳朵就像七、八歲的孩子一樣調皮,不能總聽從於自己的内心,而是會受到週圍環境、心情、個人的主觀印象、價值取向等的影響。“聽”的問題會導致很多的誤解、沖突,仔細想想,下面的這些錯誤我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

  聽錯了: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信息的反饋是錯誤的。

  聽不進去:内心排斥性、不尊重、沒有耐心、不服氣或者壓根就不相信。耳朵首先有一道屏障,不管什麼信息都不能被接收。

  聽了一半:我們經常會斷章取義,並自以為了解了全貌。信息的不對稱和不完整非常影響溝通的效果。

  選擇性地聽:只聽自己願意聽的,帶著明顯的價值觀和個人意見。不能得到全面的、完整有效的信息。

  聽而不見:明明就在耳朵邊卻聽不見。尤其是多人的會議中,大家往往對職位高的、有影響力的人的話聽得仔細,忽略不重要的角色的話,聽而不見也經常發生。

  聽非所說:表達反映了說話人的思維邏輯、判斷、傾向和想要表達的目的。聽不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來聽,還要站在講話人的立場來聽,就更容易理解其所說的内容和意思了。

  聽不懂:人人都有虛榮心,有時候聽得不是很懂或者不是很明白但是不想表現出來,只好裝作聽懂。這種情況也不少見。

  這樣算下來,聽的問題很大。那麼如何學會聆聽,如何提高自己聽的技巧呢?我們先從認識“聽”字開始學習。中國的文字總是蘊涵了很多密碼,了解文字的來源有助於我們認識這個字本來的涵義。

  



  幾年前的一次培訓中,一位年輕講師關於聆聽的解釋我一直記在心裡。這裡不是故意咬文嚼字,中國文字的確承載了大量的文化和價值觀,不管我們是否知道她,她都是存在的。“聆”字有仔細聽的意思。其中聲旁的“令”字有美好、善的意思,其實聆聽要聽的是那些善的、美的語言,因此那些不好的話就當作沒聽到。“聽”字的甲骨文從“耳”到“口”,直觀地表示了聽與口和耳的關系,但發展到篆體就不僅僅是耳與口的關系了,可見在從甲骨文(公元前14世紀)到篆體(小篆)(秦漢)這兩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聽”字附加了更多的内涵。(另外一個有趣的事情是,大多數的字在從甲骨文到金文到篆體的發展過程中,都是從繁到簡的。但是聽這個字,卻是越來越複雜。似乎聽這件事情,不單單是由耳朵聽到,由口傳出聲音那麼簡單。)

  先看我們熟悉的繁體的聽字,左上是耳,左下是王,是人站立的會意。小篆寫法的聽字,左邊為“聖”,表示聽的時候要像面對聖人一樣,集中註意力,懷恭敬心。右上為目,就是說聽不僅僅用耳朵,還要用眼睛。聽的時候還要註意目光的交流、非語言的交流。右下為心,與其說是用耳朵聽,不如說是用心聽才能聽到真言,聽到語言之外的意思。中國文化的“心”字,不單單是指解剖學意義的“心髒”這個器官,它是指人作為具有靈性的個體具有的精神層面的東西,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看看中醫中對於心的解釋。這個“心”在聽的過程中表示了你的主觀意識、心理反饋。因此總結下來,“聽”要用耳朵、眼睛,最重要的是用心來聽,才算夠資格。

  再舉一個佛學的例子,更進一步地讓我們明白如何聽。浩瀚的佛經典籍中有一部著名的論叫《菩提道次第廣論》,其中專門教導如何聽聞的章節對我們很有啟發。節錄如下:

  正式聽聞的規矩中有一種叫“斷除器三過”,意思是說我們在聆聽的時候要避免或斷除類似比喻中器皿的三種過錯。

  “器三過”就是:

  1.器口倒置。

  2.雖然向上,但不潔淨。

  3.雖然潔淨,但底部穿漏。

  假如器皿具有這三種毛病,那即使諸天雲行雨施,也:

  (一)雨露甘霖仍不能註入器内。一開始就帶有拒絕、傲慢的情緒,你只能聽見說話的聲音,卻聽不到講話的内容和意思,自然會產生誤解。即便是良言善語也難聽進去。

  (二)又或雖能入内但被穢物污染,不能成辦飲用等功能。就是說雖然主動接納,但是内心存在疑惑或者擔心,或者某種成見和看法,已經像戴著有色眼鏡看事物。你接收到的信息先被污染了,不再是別人的真實意思和想法了。

  (三)又或雖然未受穢物污染,可是隨即漏失,不能留存於器内。就是說聽的内容缺失,有些聽進去了,有些沒有,也容易產生問題。

  這樣,我們的聽聞便不會有很大利益,所以必須令自己遠離這些過失。在佛經之中曾以三句話指出這三種過失的對治方法:谛聽,谛聽,善思念之(要認真地聽聞,徹底地聽聞,並謹記於心。為求通達一切,專註傾聽,專心一意,極為冷靜地思惟聽聞。

  說到這裡,?結下聆聽的技巧,那就是要:

  帶著恭敬的態度,認真仔細地洗耳恭聽,才能聽進去。

  不僅僅用耳朵,還要註意聲音之外的交流。

  用心聽,更深入地交流;要有耐心,更透徹地溝通。

  聆聽,要聽真善美的語言,這也是人的本性使然。巧言、假話、目的不端的話不要聽,這就有效避免了因為聽到不好的話語而使自己主觀上產生負面的、歪曲的印象。

  

本文摘自《從硬功夫到軟實力》


   為什麼即便學富五車,掌握了衆多必備技能,仍然在職場上屢有挫敗感?《項目經理修煉之道:從硬功夫到軟實力》用真實的案例告訴你,除了硬技能,職場中的軟實力也同樣重要。硬技能只是第一道門檻,如何跨越它,在項目管理的駕馭上更為得心應手,更上一層樓?《項目經理修煉之道:從硬功夫到軟實力》從個人内功、團隊文化、組織管理三個關鍵層次給出了答案。
  《項目經理修煉之道:從硬功夫到軟實力》 分別闡述了領導力、高效團隊與團隊文化、壓力管理、制度化管理、溝通與沖突處理、項目談判、幹系人管理(PMBOK新增知識點),以及多元文化環境下的項目管理中與軟實力相關的方方面面,結合真實案例、大型跨國企業的項目管理經驗、作者個人的心路歷程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揭示了項目經理成長的心法,打開了項目管理的另一扇窗戶。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