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上海各個區縣的房地產交易中心大廳裡,人聲鼎沸人頭攢動。每一個辦理業務的窗口前,都排列著一支長長的隊伍。這些排隊的人們,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來——盡快完成房產過戶手續。這樣的場景,不唯獨發生於上海,在神州大地的衆多大城市裡,上述的一幕無一例外地上演著。發生了什麼事情,讓大城市裡的人們如此不淡定?確乎是大事:新一輪的樓市調控政策來了。3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繼續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正式對外發佈。此時距離2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出台樓市調控新“國五條”僅僅8天之遙。這一紙通知,輿論普遍解讀為“國五條”的實施細則,盡管這一通知並沒有給出具體的操作措施。各大城市房地產交易中心大廳裡之所以在週末人滿為患,正由此而生發。自然,此情此景,人們早已見怪不怪了。因為每一次樓市調控,無不如此。綜觀此次樓市調控“國五條”以及通知,其實並無多少新意可言,不過是重複著往日的招式,而力度略有不同罷了。各地方政府被要求穩定房價,公佈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執行不力者將被約談和問責,這是以前說過的。對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實施“限購”和“限貸”,提升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這也是以前說過的。
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應,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規劃建設雲雲,這更是老生常談。然而,此番新政中一條有關稅收的表述卻擊中了公衆的神經:“對出售自有住房按規定應徵收的個人所得稅,通過稅收徵管、房屋登記等歷史信息能核實房屋原值的,應依法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徵。”雖然先前的政策中也有這樣的表述,卻並非“一刀切”,而是存在著兩種選項:或者按照交易差額的20%徵收,或者按照交易全額的1%徵收,兩者均可。而在實踐中,幾乎所有的二手房交易都採用全額1%的方式徵收,無他,因為後者繳納的稅款比前者低,低得多!也因如此,倘若此次強令按照差額的20%徵稅,則二手房的交易買賣成本將大幅提升。這直觀地說明了稅收對交易成本的影響。稅收增加,則交易成本上升。因此顯而易見,倘若“依法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徵”這一政策得到嚴厲執行,則未來二手房買賣的成本會大幅提高。而這又會導致什麼發生?
學過經濟學之人都知道,價格反映著成本和需求的變動。稅收提高帶來的交易成本的上升,必然反映在房價上。因此,倘若“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徵”政策落地,首當其沖會導致二手房價格的上漲。需求定律說,價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二手房價格的上漲,會帶來二手房需求量的下降,從而導致二手房市場交易規模的收縮。加上樓市調控帶來的預期轉變,人們轉向觀望,二手房交易的市場規模在新政之後必然會大幅地縮減。這對以二手房交易為生的房產中介公司而言,無疑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因此,樓市新政的推出,房產中介公司是第一個“中槍者”。可以推論,隨著市場成交的低迷,中介門店“關門潮”的出現,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同樣可以推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生存下去,房產中介勸誘買賣雙方“做低房價”以減少稅收,簽訂“陰陽合同”的行為會盛行。當然,房產主管部門的内部人員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尋租”空間。
然則在新政實施後發生的二手房交易中,大幅提升的稅收最終會落在誰的頭上,買家還是賣家?回答是,兩者都是,誰也跑不了。稅收原理說得清楚,向誰徵收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無論是向買家徵稅還是向賣家徵稅,結果都是一樣的:買家和賣家共同承擔稅負。但這種稅負承擔,並不是平均分攤的,買家和賣家各自承擔多少稅負,取決於在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在一個供給富有彈性而需求缺乏彈性的市場上,買家將承擔更多的稅負;反之,在一個供給缺乏彈性而需求富有彈性的市場上,則是由賣家承擔更多的稅負。由此可見,稅負更多地落在缺乏彈性的一方。所謂彈性,通俗地說,衡量的其實是市場參與者選擇餘地。越多選擇餘地,彈性越大。因此,在新政實施後的二手房市場上,那些供給少、需求者衆的房源——比如北
京三環以内、上海内環以内的好房子,稅收更多地落在買家頭上。甚至,如果房子足夠好,賣家完全有能力將稅負全部轉嫁於買者。反之,那些供給多、需求者少的房源,稅收更多地落在賣家身上。如果賣家急於出手,買家也完全有能力將稅負推給賣家承擔。
當然,稅負全部由賣家或者買家承擔是極端的情況,絕大多數情況處於兩者之間,稅收最終將由買賣雙方共同承擔。一方面想要穩定房價,實現“住房價格控制目標”,一方面卻在大手加稅提升交易成本,並導致供應大幅減少,豈非自相矛盾南轅北轍?!稅收手段未必不可用,但必須用對地方、用對方向。在接連曝出“房叔”“房嬸”“房姐”“房妹”之類衆多“房多多”之際,稅收在何處用力,其實是不言自明的。對保有環節徵收的房產稅,應當覆蓋至於全體存量房屋,而並非僅僅針對新購房屋。對擁有二套房以上者,從第二套房開始徵收房產稅——放寬至第三套房屋開始徵稅亦無不可,稅率累進逐步加碼,第三套的稅率高於第二套,第四套的稅率高於第三套,以此類推。與此同時,大大簡化交易環節的稅收,大幅降低稅率,促使那些囤積在個人手中既不自住又不出租的“空置房”流向市場,參與市場流通和交易,使這閑置的資源得以利用。毫無疑問,這樣的稅制安排,無論從效率還是公平而言,都遠勝於樓市調控新“國五條”中之“依法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徵”!
本文摘自《解惑中國經濟》
《解惑中國經濟》一書針對當下社會經濟熱點現象下筆,通過經濟學的視角,以隨筆的手法,深入淺出地分析了其背後的道理。邏輯井然,文採斐然。《解惑中國經濟》作者用自己紮實的經濟學基礎,和身為記者的敏銳度,就廣大讀者關心的社會經濟現象,例如“雙十一”“霧霾”“比特幣”“樓市”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背後的經濟原理加以剖析說明,立體且全面的展現了當今的中國經濟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