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破窗效應”只能破窗

2014-11-28 16:39:49

  破窗效應大家並不陌生,認為環境中的破壞現象或行為如果被放任不管,會誘使人們仿效,情況會變得更加糟糕。這個理論源自於犯罪學,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Q.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L.Kelling)提出,並刊於《The Atlantic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題為《Broken Windows》的文章中。破窗效應基於犯罪心理,“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惡化的起點,接下來就會產生連環效應。以一幢有少許破窗的樓房為例,如果破窗不被修理好,可能招致更多的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一面牆如果有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地,整面牆就會被畫得一塌糊塗。這種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它類似於中國俗語“從小偷針,長大偷金”,當發現一個人小時候有偷的習慣,若不及時進行教育阻止,他内心的偷念就會不斷地膨脹,形成習慣行為。破窗效應最初是針對“犯罪”,當它被應用到管理學上來,破窗效應其實是一種模仿效應,它有三個方面的作用:第一,驗證了人性惡的一面,對於壞的事件,人自然而然地效仿,這是人性惡的自然流露;第二,對於企業管理,只要存在漏洞與弊病,就會有人鑽空子,一個鑽空子成功了,還有第二個,繼而很多人會從空子中鑽過去;第三,對企業提出了及時遏制問題的要求,發現問題不及時制止,就會很快傳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破窗效應在管理理念上確實能給我們一些啟發,但這些啟發很快又停留在了表面上,概念上。在企業中,逐一問管理者,他們大多知道有“破窗效應”這個理論,管理者也能說出所以然來,但當問及有什麼實際作用,幾乎沒有人說得出來。理論在哪裡止步了呢?顯而易見,理論止於嘴,止於思想,止於閑談。“破窗效應”認為“第一扇破窗”是事情惡化的起點,這麼說,第一個犯錯誤的,是不是要嚴懲呢?在管理實務中,第一個犯錯的,可以原諒,應該從輕處理,這與常理相悖。更重要的是,老闆把“破窗效應”所包含的内容及所有的理論觀點教給了每一位管理者,但是“第一破窗”還是存在,跟風的也一大堆,每天的錯誤重複在發生。沒有錯誤的工廠,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關門的工廠。當管理者看到一扇窗破了,難道就會立馬想到破窗效應嗎?一不可能,二無必要,一扇窗破了,首先想到的是追究責任,是誰打爛的,誰該擔賠償之責,其次想到的是怎麼維修破窗,避免偷盜等安全事件發生。從這一點上看,“破窗效應”與管理實踐基本原則是不相符合的。當然,我們不需要糾纏在“窗戶”上,這樣研究問題太狹隘了。我們可以打卡為例,當一個員工代打卡,如果不制止,那麼後續很多人會代打卡,這是企業常發生的事。根據“破窗效應”,第一個代打卡者是“第一破窗”,他的責任最大,作為管理者也知道,後續有人效仿,單單知道還是沒有用,需要監管,需要抓,需要處理,需要追責,一天沒人監管,一天就有人破窗,如此反複,那麼“破窗效應”又有何用,僅僅是知道,表述了一種現象,只是一個概念,而無實際價值。

  破窗理論與我們的管理實踐相差甚遠。理論上,可以說,我們不僅不能做第一破窗人,而且不做第N次破窗人,還要努力做修複“破窗”的人,但是實踐中,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都在犯錯,不是自己做第一個破窗者,就是跟著別人做第N個破窗者。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破窗效應”,它只是表述了一種現象,不是幫助解決問題,預防問題,而管理實踐活動,落腳點就是在預防問題與解決問題上,二者不在同一平衡點上,所以不能協調統一。

  再者,這進口貨“破窗效應”及作者描述的實驗,在中國似乎有些無厘頭。房子越是破爛,在中國估計越是沒人偷盜,車子越破爛,同樣如此。中西文化的差異,讓這個舶來的“破窗效應”顯得有些尴尬,似乎註定與中國人的習俗不兼容。由窗子破一個洞聯想到窗子會被打穿無數個洞,看上去有些邏輯性,但這樣想象很牽強,毫不誇張地說,在中國這不是一個普遍規律,與人們常見的實際是背離的。你家的窗戶破了一個洞,就會被人戳穿無數個洞嗎?起碼有九成人回答是否定的。常見的情況是,窗戶破一個洞,也許一直是一個洞,至少在一定的時段是一個洞,並不產生所謂的“破窗效應”。這種脫離實際的觀察,子虛烏有的邏輯推測,搬到中國還是得到管理學界的一致推崇。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培訓講師脫口而出,津津樂道?我們的教材赫然寫著“窗戶破了一個洞,就會被打破無數個洞,產生破窗效應”,而無人懷疑?這個特殊的現象,其實是個假設,是不成立的,那為什麼大衆又能接受,而且争相傳播?用特例代替普遍規律,犯的是常識錯誤。人們不假思索,以訛傳訛,中國人的好奇心,整個“好奇害死貓”,正是這種好奇心蒙蔽了人的理性,人們失去了自我,沒有了獨立的思想。

  中國人,無數的中國人,都在踐行著這樣的“破窗效應”,一個錯誤的?點,一個人認為是對的,傳了十個人,它就似乎正確,傳了一百個人,它有些正確,傳了一萬個人後,它就是正確的了。在實際的管理中,這樣的情況更多了,一個說另一個人懶散,就有兩個人跟著說,然後是一傳十,十傳百,全公司的人都認為那個人就是懶散,就算是沒有見過他工作的人也會這麼認為。很少有人會自己去觀察,眼見為實,很少有老闆不被這樣的輿論所左右,尤其當老闆身邊的人也這麼認為的時候,老闆就當是真的了。這種不假思索的信任,在中國人是很普遍的,中國人體力勤快,但思想很懶惰,沒有人願意花心思去求證真相。做管理,要做有主見的管理,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做老闆更要有主見,沒有主見的上司不是好上司,沒有主見的老闆更不是好老闆,更不可能做成大老闆。

  譬如,中國式的“謊言傳播理論”,所謂謊言說了一萬遍,它就是真話。我更喜歡“破窗效應”衍生的“垃圾效應”,一個幹淨的地方,被扔第一塊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時處理,很快就會變成一堆垃圾,一堆垃圾得不到及時處理,很快那裡就會變成一個垃圾場。面對這樣的情況,人們常常這樣自我暗示:別人能扔,沒有懲罰,我也可以扔,不用跑那麼遠。這樣想著,不知不覺,這個人就成了第二破窗、第三破窗……這是人們的習慣心理行為,是内心與生俱來的可能性假設,別人可以,我也可以。還有平時停車,也有類似體驗,一條街道,沒停一輛車,很多人不敢停,怕罰款,一旦一輛車停下來沒有問題,接著很多車一輛挨一輛地停下來。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攤販理論”,一個沒有城管規劃的地方,衆多人擺賣,每一個攤販先是占據自己的地盤,時間長了,這些攤販就從占有變成了擁有自己的地盤,開口閉口以“我的”自居。有新來的攤販來占攤位,老攤販就會理直氣壯地說,這個地方是“我”的,“我”在這兒擺攤N年了,就算是城管來了,旁邊的攤主也會作證,確實是這樣,他在這兒擺好多年了。一塊不屬於自己的地方占據好多年,這塊地就是自己的了,這種現象很普遍,這就是“推販理論”。“破窗效應”與其他很多理論一樣,從有些意思,有些趣味,到就那麼回事,像風一樣吹過去就沒有了痕迹。

  

本文摘自《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現狀》


   《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現狀》圍繞管理的基本原則“管人理事”,對管理界權威理論和普遍認識進行了批判性反思,闡述了一系列新穎的觀點。内容涉及管理學理論、管理常識、管理觀點、管理實務等,力求揭示管理真相。   《二十年目睹管理怪現狀》以企業中高層管理者的視角,很好地破解了管理者從上往向下看的盲區與死角,又解決了員工從下往上看的偏見與困頓,真正為企業打開了一扇亮窗!讓員工與管理者能夠形成逼真的對視!構建了比較完整的開放式思維模式和開放式人才觀,打破狹隘的管理主義,讓管理者們清醒地看到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症結所在。本書向管理層說“真話”,向員工們說“真話”,是一本敢於講真話的管理專著。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