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不對稱的戰争

2014-12-05 14:49:13

  中日間軍事實力的差距,是從1885年以後的10年中迅速拉大的。

  由於財政吃緊,清廷從1888年以後開始消減對北洋水師每年200萬兩的撥款,全國軍費亦有減無增,清政府派定的海防款項,常被地方督撫以種種理由拖欠截留。正如戶部在甲午戰後承認:“查光緒十七年(甲午戰前3年的1891年)四月間,臣等因部庫空虛,海疆無事,奏明將南北洋購買槍炮、船只、機器暫停兩年,借資彌補。”據統計,北洋海軍經費從未解足份額,每年實際收入在100萬兩左右,僅占國庫收入的1%左右。

  這並不是說,晚清政府舍不得拿出錢來擴軍備戰,甲午戰前清廷軍費開支長期保持在50%左右,應當說已經竭盡全力了。這就是所謂“越窮越吃虧”,政府窮到這份上,白手起家把“洋務”辦成這樣,已經相當難能可貴。

  甲午黃海戰前6個月,北洋艦隊申請緊急換裝部分速射炮並補充彈藥,得到的聖旨卻是“停購船械”,李鴻章不得不因國庫拮據而停辦。以致大戰前,“定遠”、“鎮遠”兩艦主炮的實戰用彈僅存3枚,唯練習彈“庫藏尚豐”。一年前李鴻章已知此事,當即“令制巨彈,備戰鬥艦用”,卻一直無法落實。以致黃海大戰中擊中日艦的炮彈,居然是法國產陸上要塞炮用彈,打進敵艦後根本不會爆炸。

  自光緒元年到光緒二十年,購置船炮軍火的總開支僅800萬兩白銀,居各項開支之首;軍港及防務設施建設共花費240萬兩白銀,這兩項開支,占軍費開支的一半以上。

  這就造成: 1.清軍沒有錢建立狀態完好的常備軍; 2.北洋水師的艦船和裝備年久失修,長期得不到維護;長年沒錢進行實彈演習,艦隊缺乏訓練和戰鬥經驗,甚至連遠洋航行都很少;3.陸軍的武器裝備混雜,幾乎沒有大的“拉練”和演習。清軍單兵平均射出的子彈數量很高,但命中率卻極低,僅為日軍的1/9;4.朝廷唯恐將領擁兵自重,設立文官和武官兩重管理制度。武官的權力被不斷削弱,地位明顯低於文官。具專業經驗和知識的職業軍人很少,“洋教官”多是擺設。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逐步走向軍國主義的說法並不準確。軍國主義的基本前提,是軍人實際掌握國家權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日本從明治維新之前600年的將軍幕府時代開始,就一直是軍國主義,天皇也是一直被排擠為附庸。故,僅以“軍國主義份子”的存在,還不能判斷一個國家就是“軍國主義國家”。

  

本文摘自《日出日落》


   120年前中國在甲午戰争中的慘敗,把日本推上了軍國主義和對外擴張的不歸路,當時的日本如旭日東升,中國則一步步夕陽日下。 120年後的今天,中國連續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從2002年起GDP總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而日本經濟卻步履闌珊、踏步不前。世界經濟格局的版圖,將為之改寫。 不論日本還是中國,在人種、文化、傳統、習俗、哲學、宗教等幾乎所有方面,都沒有任何根本的改變。喜鵲還是喜鵲;鳳凰還是鳳凰。那麼,在120年中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國力消長,怎麼會如此天地翻覆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