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消費社會(2005—2034年)

2014-12-05 15:19:23

  第三消費社會是何時結束的,第四消費社會又是何時開始的,這個問題並不像戰敗或石油危機那樣一目了然。前面提到的1997年金融危機,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契機。代表日本股份公司的幾個大企業相繼破產,有人把這種情況也視作一種戰敗,這種意見成為當時的流行論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把1997年當作一個轉換時期。

  另外,1998年起自殺人數忽然開始增多,到今天為止每年有超過3萬人自殺,這一現象也是我們把這個時期作為轉換期的理由之一。社會學家山田昌弘指出,自殺、惡意犯罪、拒絕上學的人數都是從1998年左右開始增加的,所以社會上存在著“1998年問題”(《寄生社會的走向》2004年)。第三章中將介紹到的各種意識調查也顯示,1998年以後人們的意識方面出現很多變化。

  15歲至64歲的“生產年齡人口”在1995年呈現最大值,之後開始減少,因此也可把這個時期看作為轉換期(圖1-6)。同樣,由於總人口從2007年後開始逐漸減少,所以也可把這一時期看作轉換期。生產年齡人口減少,也就是工作賺錢的人減少了,同時也就意味著日本的經濟能力、購買能力開始降低。當然人口的減少使得消費總額隨之降低,不可避免的帶來了消費社會的蛻變。

  另外還有一個變化標志著向第四消費社會的轉移,也就是非正規雇用者的增加。詳細内容將在第三章進行介紹。2001年至2006年,小泉内閣實施新自由主義路線政策,雖然以大企業為主,經濟得到一定恢複,但那卻是“無雇用的經濟複蘇”,結果出現了更多的非正規雇用者。這意味著孤立的人群開始增多,他們不屬於社會這個共同體。個人化是第三消費社會的特徵,它不僅僅是作為消費的單位而存在,同時也使社會孤立化的危險不斷擴大。雇用的流動化,進一步促進了重視聯系的第四消費社會的誕生。

  1995年發生了阪神淡路大地震,不少人把這一時期當作轉換期。從消費社會的觀點來看,這次地震的確與東日本大地震一樣,讓人們感受到消費社會變化無常的同時,也讓人們體會到了家人、近鄰、社會、志願者、NPO等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是何等重要。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次地震成為向第四消費社會轉變的重大契機。

  綜上所述,第四消費社會的開端基本上可以確定在1995年至2007年之間,由於本書的目的並不是進行嚴密的時代劃分,所以請允許我在一個方便的時間點進行劃分,我將1975年至2004年的30年整定義為第三消費社會,2005年至2034年的30年整定義為第四消費社會。

  那麼,第四消費社會是不是一個人口減少、經濟能力低下、沒有希望的黑暗社會呢?答案是否定的。正是因為各種問題不斷擴大,所以才會產生出新的變化。

  在後面的第二章、第三章中,將就第二消費社會到第三消費社會的轉換、第三消費社會到第四消費社會的轉換問題進行更詳細的介紹。第一消費社會到第二消費社會的轉換,基本上是數量上的改變,與本書主題無關,所以不再做過多解釋。本書將從歷史的角度查證從第二消費社會到第三消費社會的變化究竟是什麼,之後再進一步闡明,為何會繼續向第四消費社會轉變。

  為慎重起見需要說明的是,時代雖然從第一消費社會變遷至第四消費社會,但並不是說,到了第四消費社會時期,第三消費社會的特徵就完全消失了。即使是到了第四消費社會,第三消費,還有第一、第二消費社會的特徵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也就是說,從第一到第四消費社會的每個時期的特徵,在第四消費社會中是多層重疊存在的(圖1-7)。

  

本文摘自《第四消費時代》


   日本消費社會研究第一人的力作,被譽為“20世紀消費社會史”、“21世紀消費論”!本書將日本社會,自1912年起,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消費時代,是少數中產階級享受的消費;第二消費時代,乘著經濟高速發展的春風,以家庭為中心的消費勢如破竹;第三時代,消費的個人化趨勢風生水起。目前,日本已進入第四消費時代,即重視“共享”的社會。作者作為如傳奇一般創造了輝煌的市場營銷信息雜志《穿越》的主編,記錄了一個時代,並基於30年的研究成果預言新時代的到來。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