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得起房

2014-12-19 16:23:08

  誰在毀掉中國的房地產?(一)

  任何行業發展都不能逃脫相應的經濟規律。某個經濟運行週期中,有漲有跌並不是一種不健康的經濟運行態勢。不過,在如今的中國房地產業,有個非常奇怪的現狀,也是一個不好的趨勢——房地產商眼中的房價就應該一直牛氣沖天,只能升不能跌,一旦跌了就是“陰謀論”,就不正常。這無異於強盜邏輯。

  長時間以來,與居民收入相比,中國房價高得有些離譜。國際經驗普遍認為,合理的收入房價比為1:4至1:6,此時市場繁榮、成交活躍且價格穩定。據調查,中國大部分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超過1:6,其中北京、沈陽、貴陽、南京、廣州、大連和西安的比率都超過了 1:10,甚至更高。雖然一定時期内收獲了高額利潤,但身處泡沫中的房地產,隨時都會面對泡沫破碎的危險。

  房價之高危及民生。從2005年開始中央政府陸續出台政策規範房產價格。然而,當房地產開放與地方經濟增長,即賣地成為地方政府拉動GDP最簡單有效的手段後,中央政府的很多針對性措施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甚至於出現了“越調控,房價越飙升”的惡劣現象。

  終於,中央政府出面協調並重拳出擊後,2008年收取成效,房價在“拐與不拐”的争議中趨於穩定。但在“房價只能漲,不能跌”的邏輯的支撐下,當房價稍微有些理性回歸的架勢時,地產商們坐不住了:救市的呼聲一浪高於一浪,仿佛自己遭遇了莫大的不公平。他們開始“綁架銀行”,“忽悠百姓”,乃至於還有些房地產商使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潑皮手段,以性命作為要挾,“不要逼我們自殺”,要求政府政策救市。

  更荒誕的是,一些地產學者竟然搬出,離婚、未婚同居等都能刺激購房需求,來辯解“剛性需求拉升房價”。他們言之鑿鑿,擺出的道理是一套又一套,且有道理、有數據、有底氣:理論上,每個人都想有自己的房子。離婚使一個家庭變成兩個;至於未婚同居,也總得有個居住的地方,這些都需要房子的——這麼多人要房子,能不刺激購房需求嗎?

  恰巧,2008年又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次貸危機爆發直接導致金融危機,並隨之蔓延到實體經濟。中國未能獨善其身。於是,保8的目標更是給了地產商獲取政策支持的最好借口。而受房地產市場低迷,熬不住土地拍賣低迷之苦的地方政府也按奈不住,紛紛加入到救市戰役中。全國近誰在毀掉中國的房地產? 20個大中型城市,政策暖風一次次吹進房地產行業。

  經過一年調整,進入種不健康的經濟運行態勢。不過, 2009年房地產市場又開始吹暖風:銷量上升了,房價提高了,市場回暖了,有需求的老百姓終於掏錢買房了。這本來是一副很和諧的場面。其實,老百姓們很通情達理。他們並不是不要地產商們盈利,只是希望這群人賺錢時悠著點,別太狠,別太不顧及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可是,有地產商坐不住了。現在又能賺錢的這群地產商開始回想起了那段“房子能當白菜賣”,大把大把數錢的日子。一些為了快速拉高房價,諸如花錢請人托市,雇人排隊,請所謂專家忽悠,人為刻意制造房產脫銷; 任何行業發展都不能逃脫相應的經濟規……種種不合適,不和諧的手段“渾水摸魚”,攪亂市場。

  的確,十三億中國人中,剛性需求是很大的。人人都想購房,但收入決定支出,口袋裡沒有足夠的本錢,即使離婚、未婚同居需要房子,口袋無錢又如何能買得起房子?我想地產商,還是地產學者們,需要牢記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地產行業需要的是利潤,而不是暴利,把房價降到合理水平,才是行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之計。那些,挖空心思,抱著暴利不放的地產商,其實是在自掘墳墓,是在毀掉這個本該充滿朝氣的行業。

  誰在毀掉中國的房地產?(二)

  近年來,中國土地市場“財大氣粗”的央企成為絕對主角,不斷以令人咂舌的高價,在各大城市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地王”。

  地王隊伍裡頻頻出現央企的身影,與央企可以獲得國有銀行支持的雄厚的資金鍊不無關系。與民營房產企業相比,央企拿地之所以呈現瘋狂狀態,因為它無需承擔成本壓力,不一定非要用自己的利潤來拿地。

  事實上,有多少央企拿地是靠自有資金和利潤的積累?

  銀行的寬松信貸條件,為央企提供了充裕的資金。而國有銀行們對帶著“國”字號的央企發放貸款,沒有政治壓力與負擔,銀行領導人不存在仕途風險——反正錢都是國家的。如貸款給民營企業,倘若還款出現問題,銀行領導勢必被問責。相反,央企欠下的銀行貸款,即使無法償還,背後還有國家這個靠山,所以銀行對央企貸款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而高利潤的誘惑下,央企當然也樂得用貸款來拿地,並且無所顧忌。

  反觀,民營地產企業卻缺乏這樣的“底氣”,自負盈虧的特質使其風險承受力弱於央企。民營地產企業要量入為出,在拿地之前需要對市場做出判斷,同?畢竟還要對自己負責要對股東負責。向來以“不差錢”自稱的SOHO中國潘石屹,在拍賣廣渠路15號地時,被迫在39.5億元的價格上止步。

  市場經濟之下,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自由競争,民營經濟對經濟的激活作用有目共睹,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更是不能缺少民營資本的推動。

  但近來,在一些行業中,都出現了國進民退的現象。如2009年9月,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與日照鋼鐵控股有限公司簽訂資產重組與合作協議,虧損的山東鋼鐵將日照鋼鐵兼並;2009年民營航空集體折翅,2009年3月17日,四川航空集團公司向鷹聯航空註資2.286億元,持有鷹聯航空76%股權,鷹聯航空成為國内首家改姓“國有”的民營航空公司。

  在這股國進民退風潮中,地產行業央企紛紛拿地,刷新著一個又一個地王記錄,風光無限的背後隐藏著多少未知的風險?

  央企地產企業高價拿地,造成土地集中,必然導致房價飙高。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部分開發商的買地速度明顯高於開發速度,已出售土地中,相當一部分被儲備起來,如果開發商拿地不是為了開發,而是利用其稀缺性特點等待升值,不能形成商品房供應,導致土地實際有效供給減少,肯定會推高房價,最終會導致風險不斷累計,當房地產泡沫破滅時,受傷害的不僅有銀行,還有實體經濟。

  央企的“東家”是政府,更是全體人民,央企如果真要進軍房地產業,也應該以圓普通民衆的“住房夢”為目的,而現在的瘋狂拿地,明顯是站錯隊的行為。

  另外,在央企不計成本瘋狂拿地時,民營地產企業的命運註定悲慘——競争是死,不競争也是死:與央企競争,是自不量力,自尋死路;不競争,是等待被淘汰,也是死路一條。這讓人不得不憂思:中國的房地產未來會怎樣?是誰正在毀掉中國的房地產?

  

本文摘自《中國如何切割危機》


   “大變局,中國怎麼辦?”無論哪個話題都是宏大叙事,如果從經濟學、金融學、政治學、國際關系學等角度,恐怕幾本書都難窮盡,一本書又如何能面面俱到? 不妨換個角度,這些深奧、複雜甚至在平常人看來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只不過是手段,我們利用這些手段獲得緣由、結果,至於如何解決危機,如果站在危機管理的角度,反而能迎刃而解。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