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形成統一的國際標準,所以在中國浙江召開的這一次ISO 8644 標準修訂會議,報名參會的技術人員不少。美國、英國、捷克、比利時的企業都派出了代表。作為摩托車生產大國,日本本田公司來了三個人,而且會議的主席也是日本本田公司朝霞技術研究所(簡稱HGA)的工程師。
在某種程度上,這其實是摩托車生產重心從歐美向亞洲轉移的象徵。對於這種標準修訂會議,除有關的學術單位之外,大部分企業都更願意搭順風車——在標準制定了之後,企業遵照執行即可。
而承辦方萬豐奧特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在摩托車領域裡崛起的態勢。本來這次會議上,中國出席的只有兩個人,除了本次會議的組織者王頌秦教授外,只有國家定點的南昌飛機公司摩托車檢測所的所長錢仲明。
而萬豐奧特的加入,一下子使得中國成為參會人數最多的國家。
陳愛蓮在萬豐奧特創立 20 週年時,對當年承辦ISO 8644 標準修訂會議一事,也有過評價:“一流企業賣品牌、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專利、賣技術,三流企業賣原材料、賣勞動力,說到底,品牌和標準就是定價權、話語權。
1998 年的那次會議,萬豐奧特的主要目的是要進入全球摩托車車輪制造商的話語權圈子,搞清楚全球的產業佈局和最優秀的工程師們在想什麼、做什麼。
客觀上,它對我們萬豐奧特的地位起到了一個提升的作用。萬豐奧特在鋁輪上做到規模最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做到了快速從外行到内行的跨越而實現的。而且那次會議起到了提高公司骨幹的認知作用。”
確實,此次會議萬豐奧特派出的骨幹人物,覆蓋了當時萬豐奧特正在興起的兩大業務線。朱訓明當時大學畢業才 6 年,是位年輕的技術負責人。在萬豐奧特的管理者當中,他是在創業期就加入的為數不多的大學畢業生之一,一直負責萬豐奧特摩托車輪毂的研發工作。到 1997 年之後,他又參與了萬豐奧特汽車輪毂的研發設計。這個年輕人個子不高,一雙劍眉為他增添了不少英氣,脾氣卻比較急躁。
而夏越璋的性格則與朱訓明截然相反,是個綿和的人。他家學淵源深厚,早年在國家機械部重點企業幹了 20 個年頭,長期從事技術工作和企業管理工作,在機械領域有很好的人脈和豐富的經驗,後來還成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資深理事以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政策研究會的特約分析師。
萬豐奧特派出參與這次會議的另外一位技術人員,是國内輪毂行業當中的一位重量級人物——雷銘君,彼時他剛剛從當時國内一家大型著名輪毂生產的廠家辭職加盟萬豐奧特不久。他在鋁輪毂行業長期從事生產技術工作,是一位留美海歸的資深專家,對鋁輪毂制造十分精通,他是國内摩托車車輪標準的起草人。在萬豐奧特汽車輪毂項目上馬並開始生產之後,陳愛蓮聘請雷銘君來主持萬豐奧特汽車輪毂業務線的整體工作。
乍聽起來,萬豐奧特開始的兩大業務線——摩托車輪毂和汽車輪毂的制造,似乎沒有多大關系,實際上它們的工業過程是非常相似的。不過,相對於摩托車行業來說,國内汽車業當時正處發展早期,一些大型跨國公司與國企合作的汽車企業搶占先機,瓜分了主流市場,規模要求大,門檻高,因此萬豐奧特想要踏入汽車制造的零部件企業行列,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正是因此,雷銘君加盟萬豐奧特,是其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萬豐被尊稱為“雷工”的雷銘君,在國内輪毂制造業工作的歷史與國内這個行業的歷史幾乎一樣長。
對於同為技術人員的朱訓明和雷銘君,陳愛蓮也是有安排的。在溪口鎮上,朱訓明是萬豐奧特自己培養起來的技術骨幹,而負責汽車輪毂制造的雷銘君,在技術上已是行業的精英了。作為國家摩托車車輪試驗方法的起草人,其他國家的專家也很尊重他的意見。這種新老搭配的人員安排,也體現了萬豐奧特的實際情況。他們雖然雄心勃勃,不過確實處在起步點上。
本文摘自《陳愛蓮與萬豐奧特二十年》
萬豐奧特控股集團創立於1994年,如今是一家超百億先進制造業的國際化集團公司,在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印度、墨西哥等國家建有制造基地,涉足汽車部件、機械裝備、金融投資、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實現了多個行業細分市場的全球領跑,名列中國民營企業綜合實力500強前列,是一家名副其實的“隐形冠軍”企業。
本書記錄了萬豐奧特及其創始人20年的發展歷程。作者實地走訪,與當事人深入交談,獲得了衆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並試圖分析其高速發展並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的秘密。“萬豐人”不安於現狀、不畏艱難、堅韌不拔的精神,為我們展現了一代民營企業家的精神,也為中國民營制造業的發展壯大樹立了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