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方法論
萬科做戰略,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到底應該從哪個環節開始做?萬科企劃部門給國際上比較有影響的咨詢公司,包括麥肯錫、羅蘭貝格和惠普等,挨個兒打電話,請他們做投標方案。這些國際知名咨詢公司都非常興奮和重視,因為萬科是明星企業。這些公司有非常強大的案例庫,但是這對於萬科當時需要解決的問題,似乎沒有太多參考價值。而且咨詢費用很高,其中一家報價1000萬元,這對當時的萬科而言是一筆昂貴的費用。於是萬科又把目光投向國内的咨詢公司。
2003年,錫恩管理顧問公司的姜汝祥博士寫的《差距:中國一流企業離世界一流企業到底有多遠》引起很大反響,王石曾寫了6篇讀後感與之探讨,錫恩因此進入了萬科的視野。姜博士沒有任何從事房地產行業的經驗,也拿不出成功的房地產行業案例,但是萬科最終選擇和他合作。萬科看中的是姜汝祥的研究方式——從本質和規律的角度研究企業為什麼會成功。
簽約之後,姜汝祥明確提出他不懂房地產,因此萬科請權威研究機構給他提供一些做戰略規劃需要的數據。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做了《中國未來10年土地供給分析》,建設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做了《中國未來10年住宅地產需求增長因素分析》。這些課題都做了半年。
除了聘請外部的研究機構、咨詢公司之外,萬科内部也為戰略制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準備工作。比如對世界500強公司的拜訪,對100位著名企業家的訪談,對政府官員、競争對手、供應商、客戶和普通員工的訪談等,請他們談對萬科的看法。
這些紮實的準備工作,使得萬科的戰略制訂有了比較全面、可靠的依據。
“年輕人,不要這麼浮躁”
在人口、土地資源和市場規模上,美國和中國大陸有很多相似之處。早在2001年,萬科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美國房地產市場。
姜汝祥參與萬科的戰略制訂之後,系統地梳理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規律和主要公司的發展模式。他制訂萬科10年發展規劃的思路很簡單:借鑒美國成熟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規律以及開發商的發展模式,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找出中國房地產市場和開發商的發展規律,最後確認萬科的發展方向。
2004年2月28日,在“暢想萬科30歲”的季度例會上,他做了《美國房地產行業的演化與PulteHomes公司的戰略選擇》的專題演講。
緊隨其後,萬科財務總監王文金發言。他說,如果每年按照30%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14年時,萬科的銷售額將達到1000億。
王石聽到這個數據,起初是驚訝,繼而是憤怒。他說:“年輕人,你們不要這麼心浮氣躁,這是在搞大躍進。”
王文金的想法並非是他個人的想法,在萬科管理團隊内部,這個激動人心的想法已經被暢想過很多次了,這令他們躍躍欲試。王文金並沒有因為王石的批評而氣餒,接著陳述自己的理由:按照美國和日本的經驗,前5位的房地產商占市場份額的總和為16%~20%,也就是說每家平均至少3%左右。2003年,萬科的市場占有率是0.99%,按不高於30%的複合增長率來算,10年之後萬科的市場份額可以達到3%,營業額則至少是1000億。
乍一看1000億的目標很驚人,但得出這一數據的邏輯並不複雜,王石意識到這個想法是建立在可信的計算和可靠的速度基礎之上的。他被說服了。這個目標最終寫進了萬科的發展規劃中。
姜汝祥回憶,那時萬科在觀念上有了一個很大的改變,就是好公司一定要賺錢。如果萬科號稱行業裡最優秀的公司,但市場份額連1%都不到,還有什麼資格說自己是一家優秀的公司呢?
千億戰略出爐
2004年9月20日,在萬科20週年的北京酒會上,萬科正式發佈了《10年中長期發展規劃》。當時,順馳到處講戰略,為了顯示區別,萬科沒有使用“戰略”這個詞。在這份規劃中,萬科提出了精細化和產業化的發展方向,並要求取得“有質量增長”。
但這份戰略協議最引人註意並廣為流傳的,是這樣幾組數據:萬科的銷售額將從2003年的63.8億元增長到1000億元,增長15倍;淨利潤從2003年的5.4億元增長到100億元,增長18倍;占全國住宅市場的份額從目前的1%增長到3%。
就像王石第一次聽到千億目標時覺得不可思議一樣,大多數房地產業内人士也不敢相信這個目標。
這份千億戰略發佈之後,引起了行業的高度關註和熱議。2003年,順馳號稱做到了100個億,而萬科只有63.8億元。順馳的戰略思想引發了地產行業的震動效應,而萬科卻沒有拿出一個清晰的思路。因此,這個戰略關系到萬科未來10年的發展——能否繼續保持房地產老大的位置,能否實現持續增長。最關註萬科新戰略的,是萬科的一線公司,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它們的發展模式以及分得的資源多少。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資源背景的萬科,沒有辦法突然增加大量的資源(土地和資金)。但思想比錢、資源更重要,因為思想可以主導錢和資源的流向。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用最少的錢,獲取更多的資源,正是萬科的千億戰略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萬科的發展思路從此發生改變。
本文摘自《從100億到2000億的秘密》
這是一個經典的企業發展案例,也是一個關於時代、機遇、選擇與變革的故事。
房地產黃金10年,萬科的規模從100億上升到2000億,增長20倍。它是如何做到的?
100億遭遇瓶頸,500億遇到了“史上最大危機”,1000億之後面臨著更多未知的挑戰。萬科是怎樣自我革命的?
創業30年,萬科始終保持著25%的高增長,這在世界商業史上也屬罕見。萬科成功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面對這個颠覆式創新的年代,它的輝煌能否延續?其前途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