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Ⅰ:順馳

2014-12-31 15:28:20

  順馳橫空出世

  1999年,萬科創始人王石宣佈“退休”,不再管公司的日常經營。2001年,郁亮接任總經理一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郁亮是一個面目模糊的人。郁亮在萬科曾歷任財務經理、主管財務副總裁。在很多人眼中,他循規蹈矩,說話不偏不倚,重事實而少激情,他的情緒波動很難被窺見。在萬科内部,對於王石為什麼選擇這樣一個沒有個性、不懂房地產專業的接班人,有人心裡表示質疑。

  在百億的規模上,郁亮提出了高增長是否能持續的問題,體現了郁亮性格裡一貫謹慎的一面。對於未來的憂慮不僅源於自省,也源於外部的沖擊。從2002年開始,一些徵兆已經出現,挑戰就在眼前。

  2002年,一家叫“順馳”的房地產公司橫空出世。順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國各地搶拍“地王”,土地儲備規模急劇膨脹,號稱2003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00億,還高調地喊出了“趕超萬科”的口號。

  順馳狂飙突進,在全國進行戰略佈局,颠覆了既往房地產企業的發展模式。這家公司成立不到三年,銷售額號稱過百億,而萬科在房地產行業經營了十幾年,銷售額還不到百億。

  這是第一家明確提出要“趕超萬科”的公司。順馳的正面挑戰,曾讓萬科上下感到非常不安。萬科内部曾經專門組織人員,研究順馳的模式。順馳也是房地產行業中第一個號稱自己是有戰略的公司,雖然順馳沒能熬到上市、最終因資金鍊斷裂而歸於失敗,但是它通觀全局的戰略眼光和對房地產行業未來的準確預判,給整個行業既往的發展模式帶來了颠覆性的影響。

  正在喪失的領跑優勢

  萬科的挑戰不僅僅來自於順馳。2003年以來,萬科行業老大的位置已經面臨很嚴峻的、公開的挑戰。因為在商業模式上,萬科與大多數公司並沒有多少不同之處——都是買地、蓋房子、賣房子,誰的土地多、資金充裕,誰就有優勢。

  2003年,萬科與很多地產公司的差距並不大,同在深圳的招商地產、中海、華僑城、金地,都和萬科不相上下。這幾家公司,都有很強的國有背景,土地儲備比較多,它們的處境比萬科好得多。以招商地產為例,在起家的深圳蛇口,有大片的廉價土地。而萬科當時買地全部是通過招、拍、挂,獲取土地的成本非常高。不過,資源優勢並沒有讓這些擁有國有背景企業走得更好,除極個別公司(如保利)外,它們中的大部分在行業裡都是越做越小。2010年,招商地產的銷售額為146億元,只是萬科的約1/7。

  2005年,某公司房地產Top10研究組曾經對主要地產公司2004年的數據進行了研究。當時得出的結論是,萬科既不是規模最大的公司,也不是最有成長性的公司。作為“領跑者”的萬科,在資金方面很難顯現實力,土地儲備方面更是處於明顯的劣勢。而其他公司項目開發的能力逐漸加強,與萬科的距離在一天天縮短。

  如何才能保持領跑優勢,已經是萬科當時必須首先面對的問題了。

  

本文摘自《從100億到2000億的秘密》


   這是一個經典的企業發展案例,也是一個關於時代、機遇、選擇與變革的故事。 房地產黃金10年,萬科的規模從100億上升到2000億,增長20倍。它是如何做到的? 100億遭遇瓶頸,500億遇到了“史上最大危機”,1000億之後面臨著更多未知的挑戰。萬科是怎樣自我革命的? 創業30年,萬科始終保持著25%的高增長,這在世界商業史上也屬罕見。萬科成功的邏輯到底是什麼? 面對這個颠覆式創新的年代,它的輝煌能否延續?其前途又在何方?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