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當事人有了經濟自由,就一定按照比較優勢專業化生產嗎?當事人為什麼要按照比較優勢專業化生產呢?又是根據什麼來判斷自己比較優勢之所在的呢?
並不是當事人有了經濟自由就一定會按照比較優勢專業化生產。當事人之所以按照比較優勢專業化生產,完全是出於盈利賺錢的目的,完全是因為私有產權所提供的激勵。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如果人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相信絕大多數要選擇當官從政。事實上,各行各業,業務做得突出的個人,我們常常要對其挂個一官半職以示嘉獎。但在美國卻不是這樣的。當年很多人勸艾科卡競選總統,他卻安於經營他的克萊斯勒;弗裡德曼學術上十分厲害,但他不是系主任。
也不是有了經濟自由,當事人就一定有了判斷比較優勢的依據。當事人是根據市價來判斷自己比較優勢之所在的,也只能根據市價來判斷自己比較優勢之所在。比較優勢可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比較優勢是與別人相比較而決定的。
一般經濟學課本都隐含著私有產權的存在,但卻沒有明確提及產權的重要性。我們可以肯定,若是沒有私有產權,就沒有激勵去按照比較優勢專業化生產;若是沒有私有產權,就不可能有自由市場,也就不可能有市價;缺乏了市價這個重要訊息,要專業化又憑什麼準則選擇呢?
沒有產權及其相關的約束,自由不但不能帶來按比較優勢的專業化,甚至可能是災難性的。不說什麼別的,還是“孩子們争搶李子的故事”這個例子。李子的價值,在邊際上就會被勞力或血汗的代價所抵消;一份珍貴的資產,在競争下其價值就煙消雲散了。
沒有產權及其相關的約束,自由很可能帶來的是租值消散的非生產性競争,而不是租值增值的生產性競争。但這些非生產性的競争對社會什麼好處也沒有,全然是浪費。
所以,產權及其相關的約束是極其重要的。
要麼,資產被界定為私有,如前面所述,在這樣的制度下,是沒有浪費產生的,還可以獲得比較利益(按比較優勢專業化生產所帶來的淨增值)。有了私有產權的激勵,有了自主簽訂合約進行交易的自由,交易費用又不是太高,那麼當事人一定會按照比較優勢專業化生產;有了私有產權的保證,有了自主簽訂合約進行交易的自由,交易費用又不是太高,經濟就一定是有效率的。這是科斯定理給予我們的最重要的啟示。不能想象,一個以盈利賺錢為目的,手腳又沒有被捆住的人,會對著地上丢棄的大疊鈔票無動於衷。
要麼,資產被界定為公有,那社會就一定會内生出很多的限制,以減低在競争下的浪費。公有產權制度下的很多限制,比如不能自由擇業,比如論資排輩,等等,正是要避免租值消散的非生產性競争。在公有產權制度下,是不可以給人們自由進行經濟決策的權利的,不然,貪污腐化、各種引起租值消散的非生產性競争就會蜂起。沒有了私有產權的激勵,沒有了經濟自由,當然失去了比較利益,失去了經濟奇迹,但這是在堅持公有產權約束下沒有辦法的事。
今天,我們從專業化和分工中得到的好處,實在比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當年所知道的要大得多。今天,我們不只是知道外生比價優勢的存在,更知道内生比較優勢的存在。我們要發展生產,要引入市場,卻又要回避產權的問題,豈不是矛盾了?
“好的”市場經濟的起點與保證
始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的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四大又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要在10年内全面完成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初步建成規範的市場經濟體制。可以這樣說:在我國,市場經濟已經深入人心。
雖然市場經濟已經深入人心,但是還遠不能說我們已經比較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了市場經濟。相反,因為幾千年來的傳統小農經濟意識、長期的計劃經濟實踐,以及多年來一些經濟學家對於市場經濟的不夠全面準確的诠釋,我們對於現代市場經濟體制還有不少誤解。經濟實踐也表明,並不是每一個市場經濟國家,經濟績效都良好。世界上存在“好的”和“壞的”兩種市場經濟,並且後者多於前者。
我們要在未來10年内全面完成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工作涉及企業、財稅、金融、外貿、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千頭萬緒,哪裡是我們恰當的起點和工作的重點呢?我們要避免“壞的”市場經濟,實現“好的”市場經濟,又怎樣能做到這一點呢?答案不難:其一,切實地維護和保障私有產權;其二,推行法治,依法治國。私有產權和法治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兩大基石。私有產權和法治是我們全面完成向“好的”市場經濟轉軌之綱要。綱舉則目張。
本文摘自《人人都是資本家》
房價、物價下不去,股價溺水上不來,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有病難醫還少不了“紅包”……中國人需要面對的問題不少,作者卻為何說你我皆是“資本家”?這既是對人類社會進行的深刻剖析,也是給當今人們提出的啟示。
文章緊扣時事熱點,深入淺出、針砭時弊,以獨特的角度分析中國經濟問題的結症所在。
餘額寶提高了社會融資成本?看病難、看病貴是市場化的錯?人操縱匯率可以解決就業?強拆乃是強拆本身的錯?自利是天下最大的道德?中國石油資源缺乏、需求旺盛因而油價應該高於美國?石油美元價格上漲國内成品油價就應該上漲?……
作者通過“政府與市場”“產權與合約”“股價、房價與通貨膨脹”“經濟與社會”四個方面,告訴你“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在哪裡,哪些事應該由市場做,哪些事應該由政府做”。作者並非要通過文章給出標準答案,而是希望能夠引起讀者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