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創新沒那麼昂貴

2015-01-16 15:37:33

  ◆新技術不斷影響著醫療服務行業

  政策開發的同時,醫療上的新技術也正在不斷推出,不斷擴展著醫療服務行業中的從業人員的思維。這些新技術以基因診斷、遠程會診、幹細胞、大數據等為代表,雖然距離大規模應用還有些時日,但其成為傳統診療與康複技術的重要補充應該是指日可待的。聚焦患者訴求的辦醫者一定要關註新技術及其衍生出的新診斷或者治療項目的探索、嘗試與應用,並關註新技術帶來的全新的商業模式。

  第一,基因診斷技術。針對個人的基因診斷技術近些年成為國内臨床嘗試的一種全新診療方法,如果遇到無法測定病理的疑難雜症,醫生在徵得患者同意後,可進行個人基因診斷。國内有一些機構開始商業化運作基因診斷技術,但是真正領先一步的還是歐美,23 and Me(我的基因庫)就是其中一例。

  23 and Me是個人DNA檢測領域最負盛名的公司,23 and Me 由谷歌( Google) 聯合創始人謝爾蓋·佈林的妻子 Wojcicki(武伊齊茨基)於2006 年參與創辦。23 and Me除了簡單地破譯人體的一串密碼之外,還對基因對於人體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包括某種疾病的患病風險率或者身體對治療的反應等。並且,23 and Me並非將這些分析數據據為己有,而是開放了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讓用戶分享其研究結果。

  這些基因研究數據可以與健康追蹤器等其他先進的信息技術相結合,通過工程師和醫生為患者制訂符合個性習慣的診療方案,但是基因診斷技術無疑是符合醫療創新發展趨勢的。

  就目前來說,基因診斷技術已經是一項比較成熟的技術。在20世紀90年代,人類基因組計劃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並且於2001年發佈了草圖。盡管基因診斷技術已經足夠成熟,但應用的價格還是非常昂貴。筆者在某個項目做調研期間,在醫院特需病區裡對數十位患者進行了詢問,這些高支付能力的客戶對基因診斷技術還報以懷疑和恐懼的態度,渴望嘗試的意願非常低。他們懷疑的是基因診斷技術的可靠性與對診斷的可操作性。根據患者反饋可見,一方面,基因診斷技術在國内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另一方面,患者本身就排斥這種基於長期診斷的依據。因此,在辦醫者的實際操作中,對於個人基因診斷項目一定要審慎。

  第二,遠程會診模式。遠程醫療被提出來很多年了,也一直是各大設備廠商極力推動的事情。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形成規模,也沒有找到成功的商業模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醫院信息系統的建設,以及醫生的信息交互習慣的改變(在生活中被頻繁使用的移動互聯網與社交平台所改變),針對疑難病例的遠程會診,甚至遠期依賴機器人進行遠程手術已經逐步顯現。美國Intuitive Vinci(直覺天才)公司研發的“達芬奇醫療機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達芬奇醫療機器人”由美國的Intuitive Vinci公司於20世紀90年代研制,該公司將先進的太空遙控機器手臂技術轉化為臨床應用,研制出醫療手術機器人,並命名為“Da Vin ci外科手術系統(達芬奇醫療機器人)”。目前,在美國有70%左右的根治膀胱切除術是通過機器人輔助完成的。

  “達芬奇醫療機器人”的學名叫機器人輔助微創手術系統,這套手術系統包括四條機器手臂和一套内鏡監視系統。在手術過程中,機器人可以用一條手臂把持攝像頭,將患者腹底的情況播放給主刀醫生,其餘三條手臂可分別拿三種手術器械。機器人手臂非常靈活,可以到達醫生手術時無法到達的盆腔深處,而且分離得更仔細,縫合得更準確。而内鏡監視系統則是“達芬奇醫療機器人”的“透視眼”,這套系統通過雙攝像頭、雙光源獨立採集同步視頻信號來提供放大6~10倍的三維立體的手術視野。

  “達芬奇醫療機器人”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不僅突破了人眼、人手的局限,而且突破了微創的極限,極大地減少了手術中人力的使用。機器人也是患者的福音,不僅可以使手術效果明顯改善,術後並發症、手術創傷和失血明顯減少,手術效果及美觀性明顯提高,而且可使手術適用範圍得到一定程度的擴大。對於某些高齡患者及高危患者,通過機器人手術可規避開放手術帶來的創傷。

  “達芬奇醫療機器人”目前價值為2200萬元,中國有11台,其中部隊醫院7台、地方醫院4台。2007年,北京301醫院引進國内第一台“達芬奇醫療機器人”,用於心胸外科、泌尿外科手術。第二台在2009年由306醫院引進,用於肝膽外科手術。之後上海瑞金醫院、南京軍區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上海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全國知名醫院先後引進“達芬奇醫療機器人”。

  目前遠程會診的技術與系統都是非常成熟的,但是過去由於行醫習慣等因素,沒有形成規模。從患者洞察可以明晰,中國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屬願意為專家會診意見付費。

  各國的患者洞察是不同的。美國患者去醫院診療,首先關註醫院,其次關註醫生。因此,美國的醫院尤其是一些高等級綜合性醫院,擁有很多新加坡的專家,患者去醫院診療,首先關註的是這些專家。因此,我們發現新加坡出現了類似“醫療Mall”的醫院,就是因為醫生的品牌和影響力。但是在中國,患者既關註醫院又關註醫生。筆者經常會接到親友電話,指名道姓要某大醫院的門診號。有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患者在心儀的醫院,看了心儀的專家,雖然就醫體驗不好,但是走出來都帶著一種滿足感。

  第三,幹細胞技術。雖然幹細胞技術及其附屬的轉化醫學技術在國内外均處於臨床探索階段,但是其對某些遺傳病和疑難疾病的治療確實有所功用。未來幹細胞及轉化醫學技術應該成為醫療技術裡不可缺少一部分。但在短期内,由於高昂的治療成本、較大的手術風險等原因,使這種技術及以其為核心的產品不可能成為醫療服務診療的主流技術。與此同時,這個技術一定會通過一系列探索,幫助非疑難疾病患者達到更好的“樂活”水平等方式,成就若幹家新銳、成功的幹細胞技術公司。

  幹細胞是具有自我複制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是機體的起源細胞,是形成人體各種組織器官的原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組織器官,醫學界稱其為“萬用細胞”。在美國權威雜志《科學》推舉的“21世紀最重要的10項科學研究成果”中,“人類幹細胞研究”被列為首位。由此可見,幹細胞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美國的Osiris(歐西裡斯)公司是推動幹細胞藥物領域市場化的先驅。Osiris公司位於美國馬裡蘭州,是一家從事幹細胞藥物研制和幹細胞治療技術的高科技公司。該公司主要致力於開發和推廣治療非處方間充質幹細胞藥物,比如器官移植後排異反應症和各類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多種疾病的藥物,同時致力於加速幹細胞生物外科治療業務的市場化。該公司推出的(伯如凱茂)幹細胞藥物在2012年獲得加拿大衛生部批準上市之後,已經在6個國家獲得了批準,進行市場銷售。從幹細胞藥物快速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情況來看,幹細胞藥物的發展前景極其廣闊,市場需求極大。

  Osiris公司自200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股票以10%左右的漲幅不斷上漲,最高達到150%。近年來,全球幹細胞治療技術快速發展。臨床級幹細胞治療產業的發展具有非同尋常的社會意義和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批準的相關產品的實際銷售額情況,研究人員估算了2008—2014年臨床級細胞治療產業的市場情況,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其已經從幾百萬美元發展到10億美元,到2014年,該數值將達到51億美元。

  這些情況表明,幹細胞治療技術的廣泛應用已經不可避免,為數衆多的相關臨床試驗正在展開並得到衆多患者的強烈支持,幹細胞治療的時代已經到來。

  第四,大數據。大數據是一種技術,是一種模式,更是一種思維。這種基於海量數據的篩選、比對與評估的技術,如果配合循證醫學思維,將會是醫療健康產業的全新思路。比如,以傳統方式研制新藥,首先要研究病理,然後研發新藥來符合此種病理,再通過規模化臨床試驗(非海量),最後通過相關機構檢測,上市銷售。未來如果大數據的基礎設施鋪設完畢,是否可以更快地研究病理和研發,是否可以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臨床成本降低)?更加大膽一點設想,如果A藥加B藥通過海量日常反饋可以治療C種常見病,是否可以跳過病理階段,直接用於臨床。這些問題回答都依賴於醫療行業與大數據技術的結合,辦醫者與患者都拭目以待。

  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之前,最先預測到這種病毒爆發的不是世界衛生組織,或者美國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而是互聯網巨頭——谷歌公司。

  甲型H1N1病毒是一種結合了禽流感和豬流感病毒特點的新型病毒,傳播的速度非常快。在能有效地控制病毒的疫苗還沒有研制出來之前,只有通過減慢它的傳播速度來降低危害的範圍。但是,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先找到流感源的位置。由於傳統的疾病控制和預防都是通過對醫院數據的採集和分析來得出的,而人們往往是在病情已經很嚴重的情況下才會選擇去醫院,這樣就會導致疾病預測的時間要有兩週左右的延遲。對於傳播飛速的H1N1來說,這種信息滞後的後果將是致命的。

  互聯網巨頭谷歌公司的工程師們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引人註目的論文,論文中解釋了谷歌為什麼能夠預測冬季流感的傳播,是因為谷歌保存了多年來所有的搜索記錄,而且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全球超過30億條的搜索指令,如此龐大的數據資源足以支撐和幫助谷歌完成這項工作。谷歌不僅能夠預測疾病在全美國範圍的傳播,而且可以具體到特定的地區和州。

  谷歌的工程師們通過人們在網上檢索的詞條辨別出其是否感染了流感後,把5000萬條美國人最頻繁檢索的詞條和美國疾控中心在2003—2008年季節性流感傳播時期的數據進行了比較。雖然谷歌公司的員工猜測,特定的檢索詞條是為了在網絡上得到關於流感的信息,如“哪些是治療咳嗽和發熱的藥物”,但是找出這些詞條並不是重點,他們也不知道哪些詞條更重要,更關鍵的是,他們建立的系統並不依賴於這樣的語義理解。

? 他們設立的這個系統唯一關註的就是特定檢索詞條的頻繁使用與流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傳播之間的聯系。谷歌公司為了測試這些檢索詞條,總共處理了4.5億個不同的數字模型。將得出的預測與2007年、2008年美國疾控中心記錄的實際流感病例進行對比後,谷歌的工程師發現,他們的軟件發現了45條檢索詞條的組合,一旦將它們用於一個數學模型,他們的預測與官方數據的相關性將高達97%。和疾控中心一樣,他們也能判斷出流感是從哪裡傳播出來的,而且他們的判斷非常及時,不會像疾控中心一樣要在流感爆發一兩週之後才可以做到。

  基於此,谷歌對於2009年甲型H1N1 流感爆發的預測更加有效和及時。這讓公共衛生機構的官員獲得了非常有價值的數據信息。這就是大數據的特點。而實際上,在谷歌之前,也有許多的公司做過類似的預測工作,但是均不成功,因為他們掌握的數據量不足夠龐大。谷歌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或深刻的洞見。基於這樣的技術理念和數據儲備的概念,可以通過大數據的運用來輔助疾病的診治和流行性傳染病的預防,無疑是醫學和信息領域的一次重要融合。

  ◆醫療新技術是“價格陷阱”

  當你聽到英特爾推出一款全新的處理器,你一定知道未來你的辦公解決方案必然更加便宜了。但是當你聽到某公司推出一個全新的介入器械,你的第一反應是未來這種醫療解決方案是更貴還是更便宜了?一定是更昂貴了。這點從各個國家的醫療與衛生支出就可以明晰地看出來。

  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在2007年7月發佈的報告中稱,醫療衛生支出的增長繼續高於經濟增速。在過去的25年,多數國家的醫療支出占國民收入的比例都提高了近一倍。1990—2005年,人均實際醫療衛生支出增長逾80%,高於人均國内生產總值37%的增幅。

  這種情況在美國、英國和中國都得到了證實。美國健康與人力服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美國醫保支出增長3.9%,達到2.6萬億美元,人均8402美元。在2013年,中國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達12.5%左右。近四年來,中國對醫療衛生的投入比例從4.4%提高到了5.7%。

  上面提到都是醫療新技術,和其他行業新技術一樣,都來自創新,都是為了推動行業發展與進步,但帶給消費者感受的差距卻如此之大。是因為行業特殊性,還是因為行業内利益糾葛或是其他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思路太“高大上”,未來醫療行業在層出不窮地推出這些日新月異的新技術的時候,可以採取一種“颠覆式創新”的思路。

  ◆辦醫者更需要實踐颠覆式創新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底子薄、需求多。雖然在多元辦醫中,壓抑的高端需求很容易被引爆,但是更多的中端需求才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這個市場更需要引入颠覆創新的思維。如何利用新的技術和新的模式把傳統的就醫流程簡化,把傳統診斷與治療成本降低,對辦醫者非常重要,尤其是針對公立醫院改制與企業醫院轉制的醫院投資項目。這些項目涉及的標的醫院,由於管理技能、體制機制等原因,導致了缺乏颠覆式創新的土壤,甚至連現代化管理模式都沒有。因此,辦醫者在進行投資和投後管理的過程中,就要把颠覆式創新的思維和案例通過培訓和活動不停地進行宣傳,這樣會慢慢形成文化的氛圍和創新的土壤。

  在醫院業務裡,辦醫者剛接觸颠覆式創新時,認為它一定是個巨大的、全員性質的變革。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颠覆式創新在筆者的實踐來看,很多都是基於科室與科室具體診療項目與產品上的,都屬於微創新的範疇。

  微創新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全新詞匯,其實是從軟件開發中的叠代式創新衍生出來的。醫院業務微創新也符合互聯網的一些思維,也要從小處著眼,貼近用戶的核心訴求;也要快速出擊,不斷試錯。另外,微創新一定要聚焦、專註,不一定把面做得多寬,也並不意味著能一招解決醫院運營的問題。微創新需要持續不斷地找尋患者的訴求點即價值點,不斷優化自己的就醫流程、診斷體驗、服務技能等。

  在印度,最大的眼科醫院是Aravind(亞拉文)眼科診所,該醫院是由退休的眼科醫生G.Venkataswamy(文卡塔沃米醫生)於1976年創辦的。2003年,Aravind成為世界上完成白内障手術最多的醫院。2010年4月,它又因為在醫療衛生行業的突出貢獻而在美國加州獲得希爾頓人道主義獎章。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Aravind的快速發展完全沒有依賴外部援助,其優良的財務狀況是建立在近60%的門診病人是低收費或免費基礎上的。在全球各國都在為醫療服務的高成本和低效率而大傷腦筋的今天,Aravind眼科醫院可以說是創造了醫療服務領域的奇迹。這個奇迹的創造就借助了微創新的模式。

  Aravind眼科診所從麥當勞的流水線操作中獲取了經營的靈感和思路。麥當勞的“裝配線”模式讓它可以憑借低廉的成本為海量的顧客提供標準化的優質食品和服務。眼科護理與治療中典型性的程序化特點與麥當勞的生產流水線非常相似,眼科的服務也是程序化和標準化的。Aravind眼科診所通過對眼科患者診治流程的標準化和程序化的創新,打造了其規模效益,也讓醫生得到了更多的臨床機會和經驗的?累,從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颠覆式創新真正“花小錢,治大病”,真正讓辦醫者從患者洞察和患者核心價值主張出發,垂直切割,把一切沒有價值的都砍掉,浪費的都節約,這種辦法在中國可避免新技術為醫療服務帶來的價格陷阱。

  颠覆創新的另一個理念就是垂直切割的理念,7天連鎖酒店是踐行藍海理論“垂直切割”落地的一個案例。7天連鎖酒店的價格比競争對手要低,比如如家快捷酒店,但是它的毛利和純利比如家高很多。7天連鎖酒店是如何做到的呢?7天連鎖酒店的房價比如家每天便宜20~30元,以年輕客戶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勇敢地”“創新地”降低和消減了一些設施和服務,比如沒有吹風機、沒有送餐服務、房間變小了、把自助早餐變成標準化早餐,但是本著“睡個好覺、洗個好澡、上個好網”的口號,提高了大床舒適度和隔音設備以及衛浴水準等。

  在投資(固定)成本上,7天連鎖酒店做得很到位;如果僅此而已,它無法吸引筆者的關註,更令人興奮的是,它用一套方法讓其他成本(包括管理成本和營銷成本)大幅度低於競争對手。

  其實如同7天連鎖酒店一樣,醫院裡的生活類業務,比如食堂、超市、停車場、漿洗等服務都可以借鑒這種颠覆式創新的理論。華西醫院等在食堂運營問題上,率先進行了颠覆式創新,把原來經常抱怨的食堂業務,變成工廠化運營的流水線業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患者及家屬的基本訴求,而且把用餐價格降了下來,提高了滿意度。

  小 結

  辦醫者無論以前有沒有從事過醫療行業,都沒有關系,因為行業全新,只要心中有患者,足夠勤奮,擁有快速學習能力就成。擺正這個心態之後,應該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大”指的是辦醫者要跳出“患者與患者家屬”的身份,站在以醫院業務為中心的角度來設置戰略和佈局;“小”指的是辦醫者一定要關註細微的新技術、新模式、新項目,並把這些應用到醫院微創新當中去。

  辦醫者應該非常明晰每個旗幟性文件的大概内容與意義,這個是團隊基本的知識儲備。對内可以形成同一種語言,少費些嘴皮子;對外可以形成項目攻關的武器。在這點上不下點功夫,不是合格的辦醫者,至少不夠格做項目經理或者負責人。

  由於中國醫療行業的開放,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大規模興起、社交網絡的星火蔓延,這就要求辦醫者不僅要將傳統改革成現代的,把醫院需要補的管理課和服務課等盡快通過培訓、體制改變、活動、文化重塑等一系列方式,“連拉帶扯”補上來;而且要關註“85後”“90後”這些伴隨著PC(個人電腦)時代和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因為未來他們是醫療服務市場的重要消費群體。

  颠覆式創新不是憑空的理論說教,而是觀察出來的,是幹出來的。國内颠覆式創新例子不多,但也有如武漢亞洲心血管醫院的流程再造這樣的典型案例。為了做好門診的投資,筆者在星巴克喝咖啡的時候會經常觀察其流程,從點餐到標註杯子,再到制作,以及不同場景的標準用語等。這導致本來不喝咖啡的筆者,在星巴克一年内消費額度就達到500個星星的數量。

  最後,如果辦醫者想做成事業,可以用一句俗語概括,那就是“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別把患者不當回事”。

  

本文摘自《多元辦醫的超級入口》


   當前,醫療與健康服務投資需求強勁,幾千億資金雲集關註這個未來8萬億產值的行業。本書從準備投資醫療機構的角度出發,結合作者自身辦醫的經驗與心路歷程,詳細介紹了大機構的醫療服務戰略、投資模式,投資標的與具體項目落地以及投後管理的内容,特別剖析了未來辦醫行業如何基於社交化平台與大數據篩選作為核心。本書為希望進行醫療行業的投資人、醫療項目的創業者以及健康地產醫療地產等關註者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鑒的投資理念和實戰經驗。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