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權衆籌開辟了一片企業融資和個人投資的新藍海

2015-01-26 15:16:25

  ——從金融業發展歷史看衆籌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金融業也不例外。

  說起金融業的分分合合,這裡面的跌宕起伏、曲折婉轉、明槍暗箭、龍争虎鬥,比起小說《三國演義》來,不知還要熱鬧和精彩多少倍!

  提到金融業的發展歷程,我們仍然繞不開發生在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在地理大發現之前,由於交通工具和生產技術的限制,人類的活動範圍只有週邊的一畝三分地,商業貿易活動還處於十分初級的水平,因而也就沒有什麼金融需求。而發生在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和18世紀的工業革命大大縮短了人們之間原有的時空距離,跨國貿易、債權債務清算以及資本轉移等活動不僅演繹出了初始形態的金融現象,而且從一開始就包涵著有關國際金融紛争與協調的跌宕起伏。

  新航線的開拓者,主要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但現代金融業者開創的桂冠卻戴在了荷蘭人的頭頂上。荷蘭的面積僅相當於兩個半北京,直到今天,荷蘭仍然有1/3的土地位於海平面以下。就是這樣一個蠻荒之地,在400多年前,也就是17世紀的時候,卻是整個世界的經濟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區。一個人口僅有150萬的國家,將自己的勢力範圍幾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被馬克思稱為當時的“海上第一強國”。

  大海總是在最平靜的地方掀起波濤,歷史像大海一樣,總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創造奇迹。荷蘭人創造奇迹的故事,是從銀白色的鲱魚開始的。借助鲱魚,荷蘭人開始了他們的商旅生涯,由捕魚的傳統產生了海上貿易的傳統。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給歐洲各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業繁榮,也為荷蘭提供了成就商業帝國的歷史機遇。在利潤豐厚的海上貿易中,荷蘭商人為應對英格蘭商人強有力的挑戰,他們設計了一種造價更加低廉的船只。在距今500多年前的16世紀末,荷蘭人幾乎壟斷了歐洲的海運貿易,在很大程度上,荷蘭人就靠著這種船贏得了享譽世界的“海上馬車夫”稱號。

  1602年,在共和國大會議長奧登巴恩威爾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是第一個聯合的股份公司,為了融資他們發行了股票(不過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股票),人們來到公司的辦公室在賬本上記下自己借出的錢,公司承諾給這些錢分紅,這就是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籌集資金的方法。他們籌集了650萬的資金,用這些錢建立了公司,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方式,將社會分散的財富變成對外擴張的資本。

  在成立後的10年内,東印度公司並沒有分發股利,因為投資者在此期間主要集中資金造船、造房子、在亞洲建立貿易王國,在做完這些之後的10年後,東印度公司才第一次給股東派發利息。連續10年都不給股東們發紅利,這樣的經營方式為什麼能夠得到股東們的認可呢?這是因為荷蘭人同時還創造了一種新的資本流通體制。

  1609年,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誕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願意,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可以隨時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這裡曾經成為整個歐洲最活躍的股票交易所,當大量金銀流入荷蘭時,荷蘭的經濟血脈開始變得擁堵起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荷蘭人的探索直接進入了現代經濟的核心領域——建立銀行。阿姆斯特丹銀行成立於1609年,比英國銀行早100多年,這是一個城市銀行、存款銀行、兌換銀行,它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任何數量的金額都要經過銀行,因此阿姆斯特丹銀行對於荷蘭的經濟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歷史學家們一致認為,荷蘭市民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統一成了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並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

  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占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挂著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遊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17世紀成為荷蘭的世紀。

  荷蘭人雖然沒讀過《三國演義》,但他們卻深谙金融的分合之道。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成立,即是合衆人之財,聚衆人之力,也就是最原始的股權衆籌。搞金融,不僅要懂得“合”,更要學會“分”,於是荷蘭人發明了股票,將一個公司的所有權分成數量衆多的均等份額,投資人按股份多少擁有相應的話語權和分紅權,即同股同權同利;股票還可以在股票交易所轉讓交易,增強了流動性。而銀行的誕生,更是金融分合之道運用的集大成者:吸收存款,即是“合”;發放貸款,又是“分”,就是在這樣的分分合合中金融的血脈暢通了,個人的投資需求、企業的發展需求都得到了極大的解放,經濟由此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不過圍繞銀行、證券和保險是分開經營,還是混業經營的問題,各國政策曾多次調整,合了又分,分了又合,經歷了一段分分合合的過程。

  早期的銀行如同百貨商場一樣,信貸、證券、保險等各種金融產品都可以經營。在美國“吼叫的20世紀20年代”,股票市場迎來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繁榮,銀行則介入得更深。然而,隨之而來的一場大崩潰結束了一切,1930年12月11日,實力雄厚的美國銀行破產了,由此引發了一場令人眩暈的狂潮,僅1932年一年之内,就有1400多家銀行關門。痛定思痛,羅斯福總統開始實行“新政”,並於1933年簽署了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該法案規定商業銀行只能經營短期信貸,對於中長期信貸、證券、保險、居民儲蓄等金融業務,必須嚴格分開,由專門的機構來經營。這便是分業經營的濫觞。

  分業經營使原來的“百貨商場”變成了“專賣店”,但隨著金融業的競争日益激烈,客戶需要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一條龍的服務,站在這個角度看,“百貨商場”無疑比“專賣店”更有吸引力,這最終促成了美國《金融現代化法案》的出台。1999年7月1日,美國衆議院以343∶86票通過《金融現代化法案》,放寬了對銀行、證券和保險機構的行業限制,允許它們交叉經營,從而結束了美國近70年分業經營的歷史。

  關於金融業應該分業還是混業經營的争論,已經持續了幾十年,至今仍未塵埃落定。混業經營提高了銀行業的槓桿,增加了其經營風險,《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就是以此為出發點而誕生的。但分業經營同樣增加了社會成本和消費的不便,給金融業人為地加了一道枷鎖,而美國《金融現代化法案》的出台,就是要把金融業從《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擺脫了分業經營制約的華爾街,在寬松政策的激勵下,在金融創新方面立即大展神通,各種五光十色的泡沫貼著金融衍生品的標簽紛紛在華爾街的流水線上新鮮出爐,終於釀出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苦酒。

  從經濟學的角度講,金融業是具有極強外部性的特殊行業,完全放任自流將導致系統性風險的爆發,從而嚴重損害整個經濟體系。但過度監管又會扼殺其積極性與創新性,因而如何把握金融業的監管尺度,是一個世界範圍内的重大課題。分業經營還是混業經營,就好像一輛自行車的左右兩邊,過分向某一方向傾斜,騎車的人都會栽跟頭,只有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才能平穩向前。

  現代金融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金融創新叠出,而任何一項金融創新,都離不開金融的分合之道。就拿近些年來在國内應用最廣泛的住房按揭貸款來說,這項起源於西方國家的金融創新,在1998年我國實行住房市場化後得到了迅猛發展,圓了無數普通人的住房夢。

  “勤儉持家”、“量入為出”一直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消費觀念,而借錢消費、“寅吃卯糧”會被當成“敗家子”的典型而為人所不齒,在住房按揭貸款剛在國内推廣的時候,“美國老太太與中國老太太”的故事廣為流傳。故事說的是,美國老太太與中國老太太在天堂裡相遇了,中國老太太說:“我攢了一輩子錢,終於在臨死前買了一套大房子,可剛搬進去,就上天堂了。”美國老太太說:“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在上天堂以前終於還清了全部貸款。”兩個老太太的故事一石激起千層浪,喚醒了國人塵封已久的巨大消費需求,“用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成為新世紀的消費和生活觀念,借助住房按揭貸款這一金融創新工具,無數普通人喜遷新居。

  住房按揭貸款這一金融創新工具,正是巧用了金融的分合之道,它將住房這件金額龐大的不動產,分成幾百個小份,用購買者未來幾十年的收入去逐月償還,這是“分”;而普通工薪族未來幾十年每個月並不豐厚的收入,借助住房按揭貸款這一金融創新工具合在一起,就能夠支撐起現在住房這項大額的消費支出,這又是“合”。住房按揭貸款就是這樣從時間維度上先分後合,聚少成多,解放了人們在房地產市場上的購買力,釋放出巨大的市場需求,使中國房地產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果說住房按揭貸款巧用金融的分合之道,解放了人們在房地產市場上的購買力,是一個偉大貢獻的話,那麼,衆籌的橫空出世,更是將金融的分合之道發揮到了極致!衆籌可以從時間、空間、功能等多個不同的維度創造出先分後合、聚沙成塔、化腐朽為神奇的人間奇迹,尤其是經營權衆籌的出現,可以將企業從傳統的股權和債權融資中解放出來,使企業能夠把未來的現金流收入和預期收益提前貼現,既有利於企業抓住市場良機以加速企業的擴張,又為個人投資者開創了一條全新的投資渠道。可以說,經營權衆籌開辟了一片企業融資和個人投資的新藍海,它將激發出來的巨大市場活力,我們目前還不能完全預料得到……

  

本文摘自《解放衆籌》


   本書是國内第一本從作者、出版社到讀者全程衆籌出版的圖書,是對書中提到的“收益權衆籌+渠道衆籌+獎勵衆籌”的具體運用和成功實踐。全書由衆籌在大航海時代締造現代公司制度和現代金融制度開始,帶領讀者進入衆籌的全新世界,介紹衆籌發展的來龍去脈,揭秘中外最具代表性的衆籌案例,披露全新的“第五種衆籌”模式,解析衆籌法律邊界。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