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分析,總體而言李朝旺的從商邏輯是“穩”字當頭:維達在深耕廣東本土市場12年之後才開始嘗試走出去。
在選擇向外省拓展時,維達堅持“工廠先行”的策略,即“工廠建到哪裡,市場才鋪到哪裡”。這源於生活用紙行業的特殊性,即單品體積大、價格低,物流成本高昂,而以工廠為軸心以半徑500公裡的範圍進行市場覆蓋,不僅能保證貨源充足,也能讓配送成本降到最低。
2001至2005年間,維達還在繼續擴張,在上海、北京、四川先後建成生產工廠(2005年2月,維達四川工廠建設動工,10月份開始投產),實現了依托名牌擴張做強的第一步:“十字型”國内佈局。
這種策略穩中求進,但制約了維達的發展速度,相比一些對手的淩厲攻勢,維達的步伐相對慢了一些。
由於初始進入門檻較低,中國紙業市場競争加劇,APP、恒安等均厲兵秣馬,世界其他紙業巨頭如 UPM(芬歐匯川)、斯道拉·恩索、國際紙業、日本王子公司、金鷹等也紛紛投入巨資,準備在中國市場大幹一場。
面對競争者的入侵,維達在2005年年底給自己制定了新的中長期目標,將目光聚焦於產能的擴充:2006年預計年產18萬噸,到2010年年產實現30萬噸,長遠要達到年產50萬噸。完成這樣的目標,維達的生產規模需要保持每年10%的增長。
計劃剛剛施行,維達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2005年開始,國際原油價格飛升,國内造紙業的成本也隨之上漲。這段時間維達的生產成本增加了5%。這部分成本如果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可能導致維達失去辛辛苦苦争來的市場。
怎麼辦?李朝旺的辦法是繼續堅持既定戰略,在規模中要效益。按照維達企業發展設想,國内生產格局將逐步過渡成“米字型”,實現最優化生產效益。
2007年年中,維達成功上市。當年企業全年銷售額達17.8億港元。
作為“米字型”戰略實施的第一步,最新的工廠戰略佈點選在了浙江省衢州市龍遊縣。2008年10月,首期投資4億元、年產4萬噸的項目投產;同時,新會的生產基地也發展為兩個廠,一個是在會城街道的原廠,一個是設在20分鐘車程距離外的雙水鎮。
2008年,維達雙水廠完成三期建設,達到年12萬噸產能。年底,維達集團企業實現產量32萬噸,提前實現了中期年產30萬噸的目標,新會的生產基地成為亞洲最大的衛生紙生產基地。
通過米字型佈局,維達可以做到一個訂單由全國各生產基地統一調配生產交貨,大大節約了企業運輸成本。李朝旺估計,擴大規模可將生產成本降低約5%。
據浙江維達工廠廠長李榮根介紹,以前一輛6米長的貨車拉的貨淨值也就十來萬元,從廣東運到上海費用肯定在1萬元以上。計算下來,運費就占銷售成本的約10%。以前維達華東市場的年銷售額只能保持在2億元以内,如果超出就會銷售越多虧得越多。隨著2008年浙江工廠的投產,這一局面徹底改變,華東區域的銷售人員終於可以放開手腳開拓市場了。
2008年底,維達在國内的生產能力達到32萬噸,提前1年完成維達“規模化”戰略的中期目標。
2011年,維達紙業(遼甯)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正式完工,地點選在鞍山,總投資6億港幣,生產能力為6萬噸高檔生活用紙。
維達紙業(山東)有限公司的工廠於2012年4月1日開工建設,2013年9月8日開機生產。廠長餘勁松自豪地介紹,該廠開機半年就實現了盈利,打破了歷史紀錄。
餘勁松解釋其中的緣由:第一,進口的意大利造紙設備質量和效率都是最先進的,加上山東是傳統造紙基地,工人素質高,工廠投產後,產品質量穩定,獲得了市場肯定;第二,以前華北地區貨源很不穩定,有時候遼甯工廠送貨,有時候浙江工廠送貨,現在在當地有了工廠,貨源供應穩定了,大大提振了經銷商的信心;第三,維達人非常團結,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大家獻計獻策、群策群力,尤其是成本控制得相當好。
維達廠長裡面,還有一位闖勁十足的“女漢子”——屈江芳。她是北京廠廠長,也是維達目前為止唯一的女廠長。
公司裡流傳著她勇闖北京發改委的故事。2005年,她是維達北京平谷工廠的行政人員,當時工廠進口的設備要申請免稅,要到發改委去批。北京對工業企業環保管控非常嚴格,審批並不容易,屈江芳竟然直接闖過去,找到了發改委副主任,沒想到副主任不但沒有怪罪,而且當場就把下面的處長叫來,一個星期後就把事情辦好了。三年後,屈江芳被正式任命為北京工廠的廠長。“只要有能力,就能散發光芒。”屈江芳如是分享她的心得。
這樣一來,維達在廣東、湖北、北京、四川、浙江、遼甯設立了七大生產基地,在全國範圍内形成“米字型”佈局。圍繞這些基地,維達基本做到了覆蓋、深耕全國大部分市場。
2009年之前,與這些生產基地加速建設配套的是,維達實行高度的區域自治管理制度(後文會詳細提及)。由於充分授權,這種管理方式大大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市場與生產高度協同,市場反應和決策的速度大大提高,促進了區域市場的深耕細作,維達的市場銷售增長顯著。據維達上市前提交的年報資料顯示,2004—2006年間,維達銷售額增速平均達30%以上。
本文摘自《維達30年路與夢》
維達集團創始於1985年,30年來一直堅持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生活衛生用品。正是這種專業專註、創新進取的精神,使其成為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本書呈現出一個企業在30年歷史變遷中對自我價值的堅守和團隊間高度升華的情懷共振。在這個巨變的時代,這是比有形的數字更具有價值的的文化資產。對於這家典型企業的戰略、價值觀、品牌管理以及人力資源建設都有細致的捕捉與重現,對廣大讀者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可借鑒的公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