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達紙業城開業的報道在新會引起了廣泛關註,一個27歲的年輕人就此與維達結下不解之緣,他就是董義平。據稱當時整個江門市僅有三個研究生學歷的人才,他就是其一。
畢業於天津科技大學(前身為天津輕工業學院)造紙專業的董義平是内蒙古人,本科畢業後先在内蒙古造紙廠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考上研究生。1991年獲工程碩士學位後拒絕了原來工廠的邀請,南下生機勃勃的廣東,希望憑借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片天地。
廣東地處改革開放前沿,商品經濟特別發達,但就紙業生產實力來說,北方強南方弱。他南下的第一站是進入江門造紙廠。雖然有70多年歷史,但該廠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水平還不如内蒙古那家。董義平在這家老國企待了近一年時間,才能得不到施展,覺得自己是在倒退,心中很是郁悶。1992年4月,他在報紙上看到維達即將建設紙業城的消息,心想這家廠引進新的造紙設備,肯定需要人才。
看到報紙的當天,他就急不可待地踩著單車從江門一路狂奔到新會,到了維達工廠就徑直沖往辦公室。工廠門衛攔住他。來了個講普通話的人,門衛感覺很新鮮——當時維達工廠内大都是新會人,大家上班都講本地話。
那天李朝旺去加拿大出差了。董義平記得當時接待他的是副廠長蘇耀強。維達原來只是個殘疾人福利工廠,做一些簡單的紙巾生產包裝,招工只需小學文化程度就夠了,現在突然來了個研究生,這可是他從沒遇到過的“難題”,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兩人聊了一下午,兩三個小時抽了一包煙。臨走時蘇耀強對董義平說:“你學歷太高了,我們的廟太小了,能不能先回去……”
不料第二天,蘇耀強就打電話通知董義平,“你先來工廠試一試吧!”原來他當天晚上打電話請示了李朝旺廠長。
就這樣,“五一”剛過,董義平就到維達正式報到了。當時他拿著組織部允許調出的公函,屬於正式調入。
加盟後的董義平被直接派到維達屬下的合資企業“威寶”任車間主任——當時廠房已經由維達承包經營,成了維達公司的一個造紙車間。車間總共30多人。27歲的董義平雖然對自己的能力有足夠的自信,但初來乍到就讓他管一個車間還是大大出乎意料,他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
在維達成長的歷史上,27歲成為一種獨特的現象,李朝旺是27歲當上了廠長,董義平27歲當上了車間主任,後來,1994年大學畢業、三年後同樣27歲的湯海棠被任命為並購後的上海利民造紙廠總經理。許多年輕人被同樣果敢提拔,擔任重要職務。這種大膽選拔新人、近乎“拔苗助長”的用人方式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但仔細揣摩卻大有深意。
李朝旺對此的看法是:“我沒有三頭六臂, 整天擔心別人做不好於事無補,工作要他們去幹,與其懷疑,不如放手讓他們去拼,大不了幹不好換人!”他很早的時候就想通了這個道理,因此維達形成了特有的授權文化,一直傳承至今。
面對“威寶”四台較為落後的造紙機以及缺乏獨立經營造紙廠的經驗,還有一半聽不懂普通話的工人,董義平上任了。原來他只接觸過文化紙的造紙設備,還是第一次接觸生產衛生紙設備,因此需要從頭學起。他學歷高、善於思考,帶領車間人員一起摸索,加上原來又有一些經驗,很快成為車間的技術權威。
在江門造紙廠,董義平的工資也就每月300塊錢,來到維達第一個月他就拿到了600元,第二個月就有900元了,短短兩個月工資變成三倍;而且,公司當時專門買了幾套房子給外省高管住宿,他很快就住進了公司宿舍,幹勁更足了,感覺真是來對了地方。
董義平第一次見到李朝旺並沒有什麼特別。有天在車間,旁邊人跟他介紹來巡察的李朝旺:“這位是我們的李廠長。”兩人禮貌地握了一下手。那時董義平的性格要強,覺得幹好自己的活兒就行了,心裡不怎麼“待見”當官的。他對李朝旺的第一印象是:這個人這麼高大,不怎麼像廣東人,最引起他註意的是,當時李朝旺拿著像塊磚頭那麼大的大哥大,比較“土豪”的樣子。
盡管董義平不怎麼“待見”領導,但領導卻很惦記他。半年後的1993年1月13日,也就是紙業城1號機開工後的第12天,董義平被調到1號機車間當車間主任。那時一直埋頭幹活的他才第一次見到人們談論的日本造紙機。他撫摸著機器,很是激動,心想自己的所學可以在這裡大展身手了。
此時已經進入農歷春節。這一年廣東的冬天特別冷。董義平清楚地記得,大年三十那天,由於造紙機受凍出了點兒故障,導致生產出來的全是廢紙,車間只能停機放假——造紙機器通常是全年全天生產,春節也不停機。那是維達唯一一次停機放假的春節。
下午董義平給大家放了假。新工廠需要人看守,他想來想去,覺得只能自己這個外地人留下。除夕,董義平穿著太太送來的羽絨服,在車間的廢紙堆裡待了一夜。
第二天,大家都來上班了,工廠重新開機。在車間睡了一晚這件事董義平從來沒有對人說起過,但沒過幾天,李朝旺廠長竟然親自跑到董義平家裡拜年,這個舉動令他深為感動。那個時候,老闆到員工家拜年是表示極大的尊重和信任,是很不尋常的。董義平覺得跟著這樣的老闆幹——值!
董義平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旁人請教,帶著大家一起研究。他發現這裡的施展空間非常廣闊,自己備受信任,而他不想辜負這種信任,一心只想把一個個難題解決掉,讓企業既保質保量又按時生產出產品。1994年2號機上馬後,董義平又兼任了2號機車間主任,後來擔任1號機和2號機車間合並後的制造部經理。他的管理範圍不斷擴大,不久後端的後加工車間也劃歸制造部。
就這樣,董義平在生產管理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認可,他的升遷之路猶如登上火箭:1996年被任命為公司副總經理,1999年當上了公司總經理,2000年2月1日被委任為公司董事,並在股改時成為公司股東。
董義平在維達的經歷是無數個維達傳奇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沒有背景、不靠嘴皮子的外鄉人不但在新會紮下了根,更在如此短的時間内登上如此高位。除了他個人的艱苦奮鬥之外,這顯然與在李朝旺帶領下的維達只為事業、只重能力的企業文化有著密切關系。
本文摘自《維達30年路與夢》
維達集團創始於1985年,30年來一直堅持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生活衛生用品。正是這種專業專註、創新進取的精神,使其成為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本書呈現出一個企業在30年歷史變遷中對自我價值的堅守和團隊間高度升華的情懷共振。在這個巨變的時代,這是比有形的數字更具有價值的的文化資產。對於這家典型企業的戰略、價值觀、品牌管理以及人力資源建設都有細致的捕捉與重現,對廣大讀者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可借鑒的公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