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維達人都稱贊當初李朝旺選擇紙巾業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因為紙巾是一種多次性消耗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數量和頻次會越來越大,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然而,今天的顯而易見在當時卻只是少數人的洞察;而且即使發現這一契機,如果不積極行動並且把事情做好,也未必能一路走到今天。
李朝旺顯然是那種目光敏銳、勇於行動的人,想準的事情一定大膽幹,幹到底。
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中國市場處於極度“饑餓”狀態,人們對物質和生活的需求急速增長,商品供不應求,紙巾銷售業務極旺盛,維達對原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當時,整個南方地區沒有一家原紙生產廠,李朝旺只能從北方購買,他們把這稱為“北紙南運”。那時國内沒有專門出售原紙的造紙廠——造紙廠都是生產加工一體化,前端生產原紙,後端加工包裝,然後貼上牌子出廠銷售。這些造紙廠沒有原紙銷售業務的概念,也不願意這樣做。況且當時這些造紙廠是國營企業,在不愁銷路的情況下,誰願意費勁多這一攤事呢?
因此,從造紙廠購買原紙在當時難度相當大,而這個任務就落在了廠長李朝旺身上。
如何尋找突破口呢?李朝旺首先想到了跟維達有業務關系的上海利民造紙廠。他親自上門遊說,請求幫助。利民造紙廠一個負責銷售的科長十分同情李朝旺的處境,同時也敬佩他的為人,決定在滿足自身原紙供應的情況下,盡量撥出一部分原紙賣給他。
不過,李朝旺很快發現,由於利民使用的原材料是棉漿、草漿,原紙的質量並不是最好的。相比之下,山東濰坊造紙廠的原紙質量要好一點,因為他們會在棉漿、草漿裡面摻一點木漿。
李朝旺就又千方百計去山東購買原紙。他全國到處跑,尋找所有能賣原紙的造紙廠。“有的賣我就買,哪裡好我就去哪裡。”李朝旺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慨道。
北方人重情好義、豪放嗜酒,跟他們打交道做生意自然少不得吃飯,吃飯就要喝酒。李朝旺是南方人,本沒有喝酒的習慣,但面對此情此景也只得硬著頭皮上。輸人不輸陣,禮尚往來,見面先不談事,先主動喝一杯再說;甚至將對方的軍或被對方將軍——買一噸喝一杯酒,多喝一杯就多給一噸。一杯一杯下去,大家戒心消除了,感情漸漸就有了,關系變得熱絡起來。而酒至酣處,你一杯我一盞如風卷殘雲,酒中的商機漸漸呈現。
有時候李朝旺實在喝不了,但想想如果沒有原紙,工廠就要停工,只能強行灌下去。
負責銷售的林緒觀那時經常跟李朝旺一起出差。他有些不太理解老闆為什麼這麼拼命。他記得,有一次李朝旺喝醉了,上車的時候,徑自把座位轉過來坐,樣子讓人心疼。還有一次,他們一起去山東買原紙,原本李朝旺中午已經喝醉了,到了晚上,為了早點拿到貨,李朝旺繼續與原紙廠家的人頻頻舉杯,導致接下來的兩天整個人迷迷糊糊的。雖然為工廠順利買到了原紙,但李朝旺接連幾天都身體不適。
就這樣,在一次一次的“酒精考驗”中,李朝旺克服了對白酒的畏懼,酒膽、酒量都“鍛煉”出來了。林緒觀透露,李朝旺的酒量:洋酒可以喝一支,五六十度的白酒可以喝一瓶。
有一年,和上海利民、山東濰坊具有同樣實力和知名度的連雲港造紙廠因出口銷售出了點意外,導致貨物囤積,一批量很大的原紙需要出售,而且給出了“先貨後款”的優惠條件。李朝旺得知後樂壞了,不用喝酒就能拿到這麼多原紙,這是多好的事情啊!在當時公司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下,他一口答應買下全部囤積的原紙。李朝旺深知,衛生紙銷售快,只要原紙一來,車間可以馬上加工生產成成品銷售,資金短時間内就可以回籠。
那一時期,李朝旺喝酒一方面是為了買原紙,另一方面為了紙巾銷售。2003年從維達退休、現返聘為維達慈善基金會科員的甯悅新清楚地記得,一次李朝旺因為紙巾的出口業務,帶著餘毅?P和她跟海關人員溝通。在飯桌上大家聊得很開心,對方酒量很大,但李朝旺毫無懼色,與之推杯換盞,結果雙方都喝得酩酊大醉。李朝旺個頭高、身體重,大家為了把他送上車、送回酒店“費了好大勁兒”。
自助者天助,至誠者通天。也許是上天被感動,在1993年以前的幾年時間裡,新會日用工業品廠業務蒸蒸日上,年銷售額達數千萬元,利潤也快速上升。它竟然從未被原紙的供應問題困擾過,沒有斷過貨。
有時候,業績不僅僅是幹出來的,也是“肝”出來的。知道是一回事,懂得怎麼幹和幹成又是一回事。
本文摘自《維達30年路與夢》
維達集團創始於1985年,30年來一直堅持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生活衛生用品。正是這種專業專註、創新進取的精神,使其成為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本書呈現出一個企業在30年歷史變遷中對自我價值的堅守和團隊間高度升華的情懷共振。在這個巨變的時代,這是比有形的數字更具有價值的的文化資產。對於這家典型企業的戰略、價值觀、品牌管理以及人力資源建設都有細致的捕捉與重現,對廣大讀者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可借鑒的公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