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其仁: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問題與挑戰

2015-02-10 17:07:07

  週其仁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第一個問題:中國經濟發展難度變大了,但機會也很大

  一個大國的經濟,怎麼可以連續多年年增長10%以上?這跟全球格局有關,不完全是中國人自己努力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們的開放,更準確地說是從長期封閉走向開放後,釋放了一個戰後罕見的潛能。

  戰後全球有兩個“海平面”:一個是發達國家組成的高海平面,一個是發展中國家形成的低海平面。高海平面的國家間互相投資、互相貿易,創造了一個很高的現代化生活、生產水平。但這個海平面在戰後很長時間内同中國、印度、蘇聯等發展中國家進行冷戰,兩者是互不來往的,中國等國家當時都相信一個理論,叫進口替代,即不引進發達國家的產品,空出一塊國内市場發展民族工業。

  當時,我們國家GDP人均200美元,翻兩番才800美元,而美國當年已經是13500美元。更甚的是,我們是高積累,真正落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口袋裡的錢是很少的,這樣一來,人家要比我們高了80?~100倍呢。

  中國不開放,經濟水平就會下降;開放後,中國制造的車從一開始的不像樣,到後來慢慢像樣,中國工人的工資也漸漸向發達國家工人的靠攏。現在,中國的人均GDP,跟發達國家相差大概是百分之九十。

  所以,中國經濟的基本前景還是很樂觀的,中國人還肯學習,而且學習模式也在改變,不光是仿照性的,我們現在已經擁有一種叫組合性創新的能力,這是我們的核心競争力。再前進一步,進行原發性創新,我們的人工還有優勢。站在全球舞台來看,兩個海平面雖然靠近了,但還有一些潛力,可以再釋放十年、二十年,不過也滋生了一些新的挑戰。

  從低海平面往上走很開心,但高海平面的國家就麻煩了,它們的資本都出去了,投到中國、印度去生產汽車等,發達國家很難受。

  那麼,再往後看5年、10年,會有什麼問題?現在出現了三個“海平面”,我們後面還有一個海平面起來了,那就是:越南的人工比我們低,印度的工資比我們低,非洲的工資也比我們低。中國的投資也開始往外走了,搞不好今年(2014年)中國就是淨投資輸出國,我們很多資本走了,人留下了,國内的收入分配問題會變得嚴重起來。跟過去15年比,我們經濟發展的難度變大了。

  中國的發展很快,並開始進軍有一定技術含量、資本含量的產品領域,開始造車、造船了,設備也出口了。在未來的5年時間裡,中國一方面可以繼續享受低海平面往上升的好處,另一方面,跟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們已經升到一定的高度,今天我們也面臨著和當年發達國家同樣的壓力。

  第二個問題:提高空間“經濟產能密度”,生產潛能會很快爆發

  阿裡巴巴融資以後,其中一個發展方向是:把互聯網革命鬧到農村去,在全國鬧10萬個淘寶村,並通過互聯網,把村莊這一級的生產、消費跟整個國家、跟全球聯到一起。

  其實,農村積聚了一些縣城的購買力(比如對綠色食品的需求),因為商業通路不夠發達,這個購買力被抑制住了,人為地提高了儲蓄率。農村是有消費力的,需要大家想辦法把它釋放出來。

  什麼叫城鎮化?城鎮化就是提高經濟在空間分佈的密度,用農業文明的空間觀來看城市化,講的就是密度,即一平方公裡有多少人,能否有效地生活在一起,能夠有多少產出。

  美國85%的GDP集中在城市,只占國土面積的3%;而在我國,空間分佈非常散,到處都是房子,積聚度不夠,這些城市50%的城市化率並不高,百分之十幾的人沒城鎮戶口,所以很難享受城裡人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這對他們不公,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紐約一平方公裡一年創造16億美元GDP,中國香港、新加坡一平方公裡為4億~5億美元,而中國大陸多數大中城市,一平方公裡才創造不到1億元人民幣。這裡就隐含著機會。以前,我們只知道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分佈,現在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地方領導都應建立起來空間觀。未來5年、10年、15年,空間擺佈好了,一定空間的“經濟產能密度”提高了,中國的生產潛能就會很快爆發出來。在我看來,這是中國未來第二個重大的機會,也是第二個重大的挑戰。

  第三個問題:品質問題,是我們最大的機會

  我們的進口為什麼這麼猛?現在增長最快的是,從別的國家弄貨,然後賣給中國人,當然有人民幣匯率升值、購買力提高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產品質量粗看差不多,細看差一截。

  我們的競争,很大程度上還是價格競争,沒有往品質競争這個方向前進的力量。當然,現在開始有好的苗頭,任正非最新的這款手機評價是很好的,拿這個標準再看未來5年,我看蘋果夠嗆。小米現在有一些東西也做得很好,學習同仁堂這個400年老店專註品質。這種企業家開始有了,但是還不夠多。

  華為現在收入來自全球,主要利潤來自境外,不是靠低價,而是靠品質、靠想法,這是中國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機會。中國的很多產能,其實是不夠的。我們現在過剩的很多東西,品質是不夠好的,是稍差一點的,某種程度上真是對不起我們的消費者。

  我們現在就是低品質、高速度,還破壞環境。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的品質之所以不夠好,是因為我們沒有品質意識。德國人做任何東西都精益求精,日本人也是。我們卻還保持著悠久的農業文明的特點,大而化之,差不多就行了,這裡頭有大問題,也有大機會。如果品質意識提高一點點,不一定需要高速度,就會有很高品質的經濟增長。這是我們面臨的第三個大問題。當品質提高到一定程度,創新就變得十分重要了。

  創新,首先要從教育做起。創新,首先是想法的創新,中國這麼多人為什麼沒有好想法呢?我們的教育要好好反省。我自己在這個領域工作,我們以“應試”為重心的教育方式,如果不從現在就開始認真進行改革,我們會把很多天才的想法扼殺掉。

  我最近研究城市,去了愛丁堡(當年英國啟蒙運動所在地,經驗主義的發源地)。你看蘇格蘭,那真叫窮山惡水,17世紀之前那個地方很野蠻,就是幾顆腦袋改變了她。亞當斯密的老師從愛爾蘭把大陸的一些新想法帶到了蘇格蘭,當地的市長、商人願意用一些錢支持思想活動。

  當時愛丁堡有5萬人,整個蘇格蘭有100萬人,7.7萬平方公裡,比我們的重慶市還要小,卻產生了多少思想家、創造家和發明家!我們熟悉的亞當斯密在愛丁堡,機器革命、產業革命發生在愛丁堡;盤尼西林是愛丁堡人發明的,要是沒有它,全人類的期望壽命值怎麼會提高到今天的水平;取款機來自愛丁堡,指紋識別來自蘇格蘭,大家都愛的高爾夫球,聽說就是蘇格蘭人在放羊的時候發明的。

  我去了以後,很受觸動。我們有如此遼闊的土地,有很多的7.7萬平方公裡,但為什麼不能形成創新的發源地?讓好的想法層出不窮,這是更大的一個挑戰,應對好這個挑戰,我們的人才問題就解決了。

  第四個問題:政商關系,是最重大的挑戰

  在我看來,政商關系是最重大的挑戰。

  對這一波反腐,老百姓有很好的評價,我個人也是如此。可是,要真正解決腐敗這個問題要靠的不是抓人,而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體制,形成一種文化,這談何容易。

  你看現在,一個官員出了問題,一批企業家就跟著出問題,然後又帶出了一批問題官員。其實,這些官員和企業家我們都認識,他們也不是沒有做過一些好事情,是體制錯了、文化錯了、氛圍錯了、風氣錯了,從而使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栽了進去。無數人讨論市場應該幹什麼、政府應該幹什麼。但我的看法是:政府和市場其實是一個東西。

  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在市場當中的政府,權力的邊界應該怎麼劃。這對我們這個擁有幾千年悠久文明的國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政府太弱是不行的,太弱的話怎麼來處理糾紛?誰都不聽它的,它發個房產證你也可以作廢,發佈的政令大家可以隨便修改,如果政府是這樣的,市場就垮了。政府要非常強才行,可是政府如果太強,又有誰能管得了政府呢?這就是政府在市場裡面臨的大麻煩,如何通過一套程序讓政府非常強大,但同時又在軌道上運行呢?這個問題我們幾千年來都沒有解決好,總在兩頭搖擺。我們沒有找到一個“既能發揮政府的作用,同時又能讓這個權力不出這個軌道”的邊界。

  中國為什麼創新不足,產品質量不高?以我的觀察,我們的企業家沒有把很多時間、精力放在產品上、技術上和市場上,而是放在了官場上。問題是,你不把精力放在這上頭,你的對手就會放,你就會在市場競争中輸掉。這是場“每個人都不想去,但每個人都會陷進去”的遊戲。

  十八大以後提出了這個問題,中國人在這個關鍵問題上能不能再向前一步?國家權力既要有效,又要受到監督和制衡,要把權力關在籠子裡頭,要有規矩、有法治,這個問題講起來很抽象,但跟我們日常活動息息相關。

  中國發展的潛力是巨大的,當然,每個人都可以開出一些“問題”的單子來,我開出的單子上就有四個問題:

  第一,中國在全球如何定位?發展了20年,開放了20年,全球的“海平面”由兩個變成了三個,我們該如何定位,才能受其利,防其害。

  第二,我們的空間資源、城市化、密度集聚,有巨大的潛力。

  第三,我們的產品質量,及其背後“支持產品質量的想法”的產生,創新科學等問題。我們跟歐洲一樣有著悠久的古代文明、燦爛的古代文化,但是,我們缺少了三樣東西:文藝複興、科學革命和近代啟蒙運動,所以就落後了。我們現在的社會風氣也是有問題的,我們最追捧的是歌星,而不是科學家。

  第四,就是我們的官民關系。市場發展少不了國家權力,沒有這個第三方服務,市場的產權基礎、市場的秩序、市場的競争都是空想,完全不要政府的市場是不現實的。必須要承認,我們取得成就的同時也有巨大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能好好解決,有可能為我們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好的發展前景,取決於我們的行動。

  最後,講講“新常態”。

  我仔細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要適應新常態”。新常態是金融危機之後由美國投資銀行家首先提出的,意思是別急急忙忙以為可以回去,回不去了,也就是零左右的增長。但這個預測到目前為止被證明是錯的,美國現在都是三到四的增長,就業不太好,但是經濟增長不錯,這是為什麼?是由於兩個海平面的效果。如果有公司真按當年零到一的增長來做投資佈局的話,會輸得一塌糊塗。

  習總書記講的“適應新常態”,是把心態先調整過來。那麼調過來以後,將來什麼叫“新常態”?我的看法是:(新常態)不取決於經濟學家的預測,而取決於行為,即取決於我們的企業家怎麼行動,取決於我們的政府怎麼行動。所以,今天做什麼選擇、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

  從前景看,中國可能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因為全球化的大勢能沒有完全釋放,但是,我們面對的挑戰也是非常嚴峻的,結果取決於我們的行動。

  

本文摘自《看清新常態》


   2015年是中國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可以說,這是中國社會再次經歷的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時期。身處巨大變革中的我們,唯有充分認清這一新時代的特點,才能站在“風口”,順風而飛。基於此種情況,各行業最為優秀的學者、企業家,從各自所從事的領域出發,給出了極具建設性的觀點,匯編為《中國2015:看清新常態》一書,為我們搶占新時期的制高點提供了寶貴助力。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