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形成國際競争新優勢
我國是一個貨物貿易大國,但還不是一個服務貿易強國。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變化和“一帶一路”開放戰略深度實施的大背景下,推動我國從貨物貿易大國走向服務貿易強國,到2020年形成我國國際競争新優勢,既面臨著重大機遇,也面臨著歷史挑戰。
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是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智造”、從工業主導走向服務業主導的戰略抉擇。“十三五”抓住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新機遇,以“一帶一路”開放戰略為總抓手,以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區為平台,以服務貿易規模倍增為目標,以打破服務貿易壁壘為重點,争做國際經貿規則參與者、引領者,加快推進我國由貨物貿易大國向服務貿易強國的轉型升級,形成我國國際競争的新優勢。
1.服務業市場對外開放滞後。雖然我國已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但服務貿易規模偏低,“大而不強”。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占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為5.6%,美國的服務貿易占比則高達12%;美國人均服務貿易額為3074美元,我國僅為477美元,只有美國的15.5%。2013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達到5396.4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14.7%[ 石岩.2013年中國服務貿易首破5000億美元[EB/OL].中國新聞網,2014-02-12.]。但服務貿易規模仍然偏低的格局並沒有改變,服務貿易占全部貿易總額的比重僅為11.5%。2014年上半年這一比重上升到12.3%,但與全球平均水平(20%)、甚至與同為金磚國家的巴西(25%)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與此同時,我國服務業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潛力遠未發揮出來。2001~2004年,我國服務業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比例徘徊在12%左右,2005年之後開始攀升,到2011年這一比例開始超過50%,服務業首次超過制造業成為我國吸納外商直接投資的主要產業。2013年全年實際外商直接投資1175.86億美元,同比上升5.25%,服務業在整個外商投資總量中的占比提高到52.3%,但服務業利用外資總體規模和比重仍然偏小;利用外資的單體規模較小,領域偏窄、結構低端。
2.把提高服務貿易比重作為“十三五”對外開放的重大任務。過去我國開放的重點是在制造業領域,服務業開放相對滞後。有研究表明,開放對我國制造業增長的貢獻約為28%,而對服務業增長的貢獻僅為7%[ 江小涓.服務業增長:真實含義、多重影響和發展趨勢[J].經濟研究,2011(04).]。由於服務業領域的對外開放嚴重滞後,以及發達國家對我國某些服務貿易的限制,服務業難以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服務管理經驗,制約了服務業的有效供給。其結果是國内的教育、醫療等服務消費外流的問題比較突出。2014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我國提出了設立亞太自貿區的設想,其中服務貿易和服務業開放將成為重點。這既是我國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趨勢,也是我國主導亞太自貿區建設的一張王牌。為此,建議明確提出把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比重到2020年要提高到20%作為“十三五”形成對外開放新優勢的一個重要目標,以此倒逼服務業開放進程。
3.把加快服務業開放作為雙邊多邊自由貿易的重點。積極建立並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凡國家法律法規未明令禁入的服務業領域,全部向外資開放,並實行内外資、内外地企業同等待遇;逐步把服務業外商投資審批制改為登記備案制,除國家規定的重大和限制類項目外,對外資企業投資項目的審批,逐步實施備案制度,政府重點把好環境安全評估、事後監管兩道關;加快擴大雙邊和區域服務貿易協定,打破一些國家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壁壘,率先在新興經濟體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取得突破,加快拓展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在金融、信息、物流業等服務業領域的開放合作,把服務業開放和服務貿易自由化作為雙邊或區域合作的重點。
4.把教育、醫療、健康、金融和文化娛樂作為加快服務業開放的重點。建議擴大教育服務市場開放,允許和支持國外和港澳台地區知名大學、職業教育機構以控股、獨資等方式在國内設立分校;支持民辦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明確對中外資非營利性民辦教育機構在管理、稅收、財補、土地、招生、人員福利等方面與公辦教育機構享受同等政策;擴大醫療健康服務市場開放,允許並支持外商獨資辦醫療機構,並將審批權下放給地方,將地方引進的先進醫療技術和醫療設備納入國家頒佈的《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享受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對於經過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藥監部門依法註冊審批的醫療器械和藥品,免辦進口註冊許可,簡化通關手續;推進文化體育娛樂服務市場開放,進一步放寬對國際影視盛典、國外奢侈品展覽、國際遊艇展覽等大型國際性文化會展和娛樂節慶活動的限制,在CEPA框架下允許港澳台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大陸文化體育娛樂服務市場。
5.通過發展服務外包提升國内服務業發展水平。服務業外包逐步取代制造業外包是全球化的新趨勢。從全球分工看,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是服務外包產業鍊的上遊端,印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是服務外包的承接主體。2014年1~8月,在全球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我國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達到478.3億美元,同比增長31.5%,國内示範城市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占全國總額的90%以上,成為服務業對外開放的“一枝獨秀”。建議盡快出台相關政策,在全國範圍内普及推廣示範城市品牌、技術、信用方面創建的成功經驗,推動服務外包市場的規範和快速發展,充分利用服務外包提升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
6.推動服務業企業“走出去”。近年來,以制造業為重點,國内很多企業走出國門。目前,在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有14000多個對外直接投資的中國企業,這些企業在海外的員工已經超過100萬人。這些企業“走出去”之後,面臨著跨國和跨文化管理的許多困難,包括律師服務、管理咨詢服務、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服務不可能都依靠外國專業機構提供,而且“中國制造”在海外的發展還需要現代服務業如金融、交通運輸、物流、商貿等方面的支撐。隨著亞太自由貿易區戰略以及“一路一帶”戰略的實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僅僅是要讓制造業“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讓服務業“走出去”。為此,建議服務於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戰略,“十三五”將服務業企業“走出去”作為對外開放的重點之一,盡快出台服務業企業境外投資扶持措施,加快服務業的人才培訓和各項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努力培養符合國際服務業要求的高素質科技人才、服務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
本文摘自《2020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與挑戰》
《轉型抉擇2020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與挑戰》以“轉型抉擇”為主題,力圖客觀分析2015—2020年這6年經濟轉型升級面臨的趨勢與挑戰,提出務實的行動建議。全書由總論和八章組成。“總論”闡述了2015—2020年這6年經濟轉型與改革的大思路。1~3章分別研究和探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面臨著的三大歷史性趨勢:一是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的工業轉型升級大趨勢;二是從規模城鎮化走向人口城鎮化的城鎮化轉型升級大趨勢;三是從物質型消費走向服務型消費的消費結構升級大趨勢。適應這三大趨勢,第4章提出2020年經濟轉型升級的基本目標。我們認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出路在於加快從工業大國走向服務業大國,到2020年基本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