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澳門博彩股/内銀股/内險股/内房股

2015-03-16 17:16:22

  澳門博彩股有特色但PE不低

  本來,銀河娛樂(0027)、金沙中國(1928)這兩只賭業的藍籌股及澳博控股(0880)也很有特色,同時是内地股民熟悉的股。不過,澳門賭業股市盈率(PE)不低,我不敢大力推薦。

  2013年全年,我持有多年的銀河娛樂(簡稱銀娛)股價狂升(參見圖2-3),由2012年年底的30.35元升至2013年年底的69.55元。升幅超過一倍,更使得銀娛跻身恒指成分股。到了2014年1月份,銀娛股價更創出84.5元的歷史新高,在這段時間,有不少股友問我可不可以買銀娛,我的答案則是“銀娛股價已升得很高,高到我已不敢評論。但是,我手上的銀娛則會繼續持有不賣,但也不會增持。”這就是我一貫的做法,股市有句名言:“高處不算高,低處不算低”,逃頂與抄底都是非常困難的事。

  早在2012年,當銀娛股價升至27元時,銀娛管理層已經開香槟慶祝。後來,股價再升,突破40元時,大量股評家已經認為股價太高了,2014年1月股價見84.5元高位後,輾轉下跌,2014年5月更爆出洗盤式的急跌,成交額排名第一,大量壞消息出現。以2014年5月8日斬倉潮的收市價計算,銀娛由高位向下調整已達34.4%,調整幅度算是很大了。

  不過,在2011至2013年這三年中,銀娛每年都發生一次大幅度的向下調整,2011年的調整幅度更高達57.6%,遠超過這一次的調整。每一次的大調整,總是股價先見頂,向下跌了一定幅度後,壞消息才出現,壞消息的出現完成了終極一跌的任務。2014年5月傳出有關澳門賭業股的利空消息,實際上與過去三年出現過的壞消息大同小異,都是說澳門政府或中央政府要打壓澳門賭業,查處洗黑錢打擊貪腐等。不過,當股價真正見底回升之後,這些壞消息也就靜靜地消失了,沒人再提。

  金沙銀娛早搶先機

  很明顯地,包括銀娛在内的所有澳門賭業股之所以每年都會遭遇一次大調整,真正原因是股價升得太急,升幅太大成為大鳄托高之後做空的最佳工具。升得高、跌得重,道理就是如此簡單,當然,我們無法預知大鳄做空會跌到哪。但是,我對澳門賭業的前途依然是樂觀的,中國人好賭是人所共知的。西方國家的賭場,也是以中國人為主要顧客,澳門賭額年年增長,理由是中國的經濟年年增長,經濟放緩,但依然有增長,賭徒有增無減,不少更成了病態賭徒。

  澳門路凼依然在大興土木,最早到路凼打天下的金沙分得頭羹,銀娛與金沙一樣在路凼擁有大量土地,正在趕工興建第二期、第三期,其他公司在近年也先後在路凼買地建賭場。一個新的賭城誕生了,金沙與銀娛的優勢是入場早、土地成本低,而且所控制的土地面積也最大。不過,你有耐心持有銀娛股票至銀娛第二期、第三期賭場落成嗎?

  内地銀行股進可攻退可守

  目前,藍籌股中還有什麼股是高息股?很明顯是内地銀行股(簡稱内銀股),一般都超過6厘,過去許多人在讨論A、H股差價時,都會提到内銀股,多數的A、H股差價是H股價低而A股價高,但内銀股則很特別,H股價高而A股價低。

  有人認為,内地股民較多内幕消息,擔心内銀股壞賬太多,故不願意付高價買入。我的看法不一樣,我認為内銀股在A股表現差,是因内地股民多是短炒投機者,他們更喜歡炒作市值小的莊家股,而不是市值大的藍籌股,買股收息更是沒興趣。但在國際大基金中,不乏以長期投資為基本策略的投資者,他們會欣賞股息率高的内銀股。當内銀股普遍能提供7厘股息回報時,我已經數次強力推薦買入,道理仍是進可攻,退可守。

  内銀股公佈2014年中期業績,不良貸款額大幅上升。銀行宣佈增加不良貸款的原因是銀行盈利大增,於是趁機會撇賬,撇賬後仍能維持利潤增長。多撇賬也能少交稅,何樂而不為?

  國企銀行A股會有追捧

  許多評論都說中資銀行股危機重重,因為壞賬可能很多,我不擔心這些壞賬,目前中資銀行股的股息一般都超以不理不睬。買股收息,今日香港有不少老人家,過去數十年,長期持有公用股不放,長期收息,退休後就靠收股息過日子,日子過得很好,比存在銀行強一百倍。過去二十年,公用股不但可以穩定地收股息,長期而言股價也上升,股息的長期上升幅度更跑贏通脹率。

  港通開通後,國際投資者最有興趣的A股,應該是國企銀行股,因為H股股價高於A股,或為國際投資者至愛。有大行出報告唱衰内銀股,但是一邊唱衰一邊吸納,目的就是想買便宜貨。我早已告訴大家,内銀股股息高達7厘,有什麼好擔心?

  中國銀行作為結算行利好

  香港中資銀行中,中國銀行規模一枝獨秀,超越其他三大國企銀行。理所當然成為滬港通的結算銀行。滬港通可分為港股通及滬股通,港股通以港幣進行,内地股民在買入港股時,以人民幣支付,再兌換成港幣,售出港股時,得到的港幣即時再兌換成人民幣。

  一買一賣之間,就是兩宗人民幣與港幣的兌換服務,對結算銀行來說,簡直是賺得盆滿缽滿,所獲得的利益僅次於港交所。

  滬股通全程以人民幣進行,香港投資者買入滬股,以自己持有的人民幣支付,賣掉該股後,收到的也是人民幣,存入自己的人民幣戶口,沒有港幣與人民幣的兌換過程,銀行就少賺這個兌換服務的差價收入。當然,手上沒有人民幣的香港投資者,在購買上海A股前,還是需要兌換人民幣,這個兌換可以通過任何銀行進行,沒有專利。

  中國人壽成為週期股

  兩只A股的上市交易基金(ETF)在滬港通開通前很受歡迎,我認為,A股一漲,中國人壽(2628)必受益(參見圖2-4),可以將中國人壽視為間接的A股投資之路。滬港通正式通車之後,中國人壽更有可能獲準投資港股。

  與友邦同類的中國人壽不算強勢股,但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8月份持續地逆市上升,該算是週期股,可波段操作。

  友邦與中國人壽都是人壽保險為主的保險股,何以一只是強勢股、另一只是週期股?理由是保險公司賺錢的途徑有兩個,一是收保費,二是投資。友邦的投資是國際性投資,中國人壽只集中於中國。過去幾年,中國的投資環境不佳,自然影響中國人壽的投資回報。現在,中國股市有谷底回升之勢,中國人壽也就成了週期股,吸引炒家來炒。

  内地房地產股是掘金寶地

  内地房地產股(簡稱内房股)是時候進場了。内房股已經跌了很多年,價錢低廉,非常超值。

  内地房地產價格的確出現見頂回落,不過中央政府已放寬部分城市限購令。因此有不少人認為限購令一解除,房價會再上升,但我認為機會不大。中國很多房地產商的實力不足,這些小老闆看到別人搞房地產他們也去搞。他們的市場知識缺乏,進而胡亂開發,令三四線城市供過於求,致使銀行停止貸款。到底有多少家地產商能存活?值得大家仔細思量。

  2014年7月下旬,恒指一舉創三年新高,多只中資股炒上,炒作的闆塊包括資源股、水泥股、鐵路股、内房股等。

  内地房地產企業生命力頑強

  比較各種闆塊,我認為内房股最超值,最有條件進一步發揮。理由是過去幾年,内房股股價大幅下跌,但是,下跌的理由不是内地房地產企業虧本、盈利減少。相反的,内地房地產企業依然年年賺大錢,盈利不斷增加,盈利增長而股份下跌。唯一的原因是中央政府長期不斷地打壓樓市,推出各種各樣的“辣招”,比香港特區政府的“辣招”更辣,内房股在各種各樣的“辣招”圍攻之下,股價一跌再跌。但是,内地房地產企業的生命力依然頑強,屹立不倒。

  在中國,至少有一萬家房地產開發商,但是,能上市的就只有數十家,連1%也不到,中央政府推出的各種“辣招”,傷得最重的是那些沒資格上市、仍未上市的内地房地產企業。沒上市的内地房地產企業融資困難,借貸無門,原因是銀行奉命關水閘。

  可以說,2014年中的某幾個月裡,每天都有未上市的内地房地產企業破產,或者以賤價轉讓資產。2014年6月左右,已在香港上市的佳兆業集團(1638)就以僅僅數億元取得一家未上市的内地房地產企業的51%股權,這家企業持有與深圳前海僅一街之隔的優質土地,而且建築工程已進行了一半。已上市的内地房地產企業可以在市場集資,資金壓力不重,更可以趁其他未上市的内地房地產企業資金週轉不靈時低價買其資產。

  限購松綁升浪期開始

  我說内房股股價低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寶龍地產(1238),此股的市盈率雖然只有2.5倍,換言之,只要利潤能保持不變,兩年半的利潤就等於此股的總市值。我再舉另一個例子,越秀地產(0123),2013年成功出售自己開發的廣州IFC(國際金融中心)給旗下的越秀房產信托基金(0405),手上資金雄厚,而且,越秀地產是所有H股地產商僅有的數家所發行的債券能取得國際信貸評級機構評為投資級的企業,投資級的債券利率很低,資金成本低,發展更有利,越秀地產派發的股息,息率高逾5厘,已遠超一些房托的股息率。

  2014年中,中國中央政府已開始放寬一些打壓樓市的“辣招”,理由很簡單,樓價已經受控,多個城市樓價正在下跌。若不適時減辣,樓市一旦崩潰,會造成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蒸發全民的資產值,政治代價非常大。内地已有多個城市開始解除“限購令”,中央政府也下令要求銀行多多照顧首次置業的買家,鼓勵上車。

  多只内房股應聲而炒,但是我相信這個升浪只是處於開始的階段。中央已開始放寬打壓樓市措施,預料内房股的升浪已經啟動。

  

本文摘自《機不可失∶尋找滬港通的股市機遇》


   被譽為“散戶明燈”的著名財經專欄作家曾淵滄博士最新力作深度解讀2014~2015年度兩地股市最為矚目淘金機會——滬港通,全方位帶你了解兩地市場差異、相關概念及受惠闆塊。 滬港通的橫空出世到底會對哪些公司的業務長期利好?又有哪些闆塊會受此提振必定大漲?
作者以嶄新思維透視中國經濟中蘊藏的風險與機遇,書中獨家呈現内地股民投資港股的致富要訣,堪稱本年度最具分量的掘金“滬港通”實戰手冊。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