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2015-03-25 18:40:00

  新興經濟體帶來的超級紅利

  全球性“遊民”正在興起

  隨著非西方國家變得越來越富裕,健康水平越來越高,社會越來越穩定和民主,人們在決定求學、賺錢和生活地點方面的選擇面也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多的國際遊民將會生活在世界各地。他們一生中將會遇到更多的人。而他們得到的好處將是質量更高的生活、更便捷的醫療和教育,以及更多樣化、報酬更豐厚的職業選擇。

  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使得越來越多的歐美人可以用更低成本,獲得質量更高的生活品質、更便捷的醫療和教育,以及更多樣化、報酬更豐厚的職業選擇。

  “黃金理想國”外還有更好風景?

  在通過貿易、戰争、價值觀傳播和移民政策積累起巨額財富後,西方人已經習慣從搖籃到墳墓都充滿優越感的幸福生活;但現在,除非願意偶爾趕一下國際潮流,否則他們根本無緣分享發展中國家崛起帶來的真正紅利。

  截止到目前,在18 ~ 24 歲的美國人中,僅有1/5 人擁有護照。2011 年,美國在海外留學的大學生人數僅占全球海外留學大學生總數的0.4%。來自國際教育協會的數據顯示,僅0.06% 的美國學生選修了海外全日制本科學位課程,其中近一半是在英國。

  有關數據顯示,大學畢業後,美國移居海外的高技能人才不到英國的1/3,僅相當於德國的一半。美國從未出現過類似近來歐洲人大舉移民智利、安哥拉等新貴國家的現象。2009 年6 月~ 2010 年11 月,大約3 萬名西班牙人移民阿根廷。2011 年,安哥拉的葡萄牙裔員工人數相比2003 年的10 萬人增長了近5 倍。按照相對人口數量計算,這相當於300 萬美國人揚帆遠航,前往其前殖民地菲律賓尋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出現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在於,大多數美國人認為自己正生活在傳說中的黃金理想國——大洋彼岸的應許之地。事實上,美國人的平均生活質量確實要比非西方國家高很多,這種狀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同樣的觀念在歐洲也很普遍,盡管那裡已經出現移民的反向流動。

  然而,前往海外生活會為西方人帶來大量改善人生的機會,即便相對孤傲的美國人也更願意出國看看了。1996 ~ 2009 年前往非洲旅遊的美國人數量翻了3 倍,達到每年39.9 萬人。此外,2008 ~ 2009學年期間,共有26 萬名美國學生前往海外求學,而20 年前這一數字僅為7.5 萬左右。

  這正是某些事情即到來的徵兆。美國年輕人開始意識到,前往海外旅遊、求學和工作將為他們帶來大量的機會。一半以上的大學生正在考慮出國留學,其中30% 的人認為留學海外“是我國際化職業生涯的起點”;現在年輕人的國際視野越來越寬闊。

  對於那些具備冒險精神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對於留在國内的學生也同樣如此。隨著非西方國家變得越來越富裕,健康水平越來越高,社會越來越穩定和民主,人們在決定求學、賺錢和生活地點方面的選擇面也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多的國際遊民將會生活在世界各地,他們一生中將會遇到更多的人,而他們得到的好處將是質量更高的生活、更便捷的醫療和教育,以及更多樣化、報酬更豐厚的職業選擇。抓住這些機會不僅有利於每一個喜歡冒險的人,而且還能加強國家間的聯系,創造更多全球化的貿易、投資和創新活動,這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北大領跑低成本的優質教育

  我們先來關註教育問題。美國大學理事會表示,超過2/5 的美國大學生每年向學校繳納的學費不到9 000 美元,但另一方面,1/4 以上的美國學生每年繳納的學費為3.6 萬美元甚至更多。部分學生申請到了獎學金,也有一些學生獲得了聯邦政府的助學金,但絕大多數學生得不到任何援助,或得到的援助遠遠不夠支付學費。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項分析顯示,57% 的美國人認為上大學所獲得的回報沒有超過所付出的學費。3/4 的人認為美國大學的學費太貴,大部分人無力承擔。

  在這個問題上,最簡單解決辦法就是“貨比三家取其善”。如果高中生們願意走得更遠,到國外的大學求學,世界應該為他們提供以更低成本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除此以外,還可以免費享受異國語言和文化的熏陶。一些亞洲國家最好的大學向海外學生收取的學費可低至4 000 美元,還不到美國大學中等學費的一半;其中不乏教育質量與歐美國家一流大學齊肩的名校。

  上海大學、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以及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誇誇雷利•西蒙茲(Quacquarelli Symonds)的全球大學排行榜基本獲得了廣泛的認同,這些機構很少關註學生的經歷,更重視教職員工獲諾貝爾獎的數量,或者平均每位教授的期刊論文每天被全球讀者引用的次數。無論如何,這些排名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衡量大學學術潛力的寬泛尺度。

  從此類排名中可以看出,美國擁有的一流大學數量依然名列榜首。舉例來說,在《泰晤士報》發佈的排行榜中,排在前10 位的大學中7所是美國大學。在三個排行榜公佈的前10 位大學中,至少有2 所是英國大學。其中誇誇雷利•西蒙茲的排行榜尤其能夠說明問題,該排行榜顯示,英國頂尖大學每年向外國學生收取的學費在2.2 萬美元左右,而美國頂尖大學的學費在3.8 萬美元左右。

  在歐美國家,99% 的大學申請者對是否能被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錄取表示懷疑,或者對在劍橋大學狂風肆虐的沼澤地裡或牛津大學霧氣重重的潮濕氣候下度過三年時光基本不抱希望。但是,如果能關註一下排在這些頂尖大學後面的學校,他們或許可以抓住幾個不錯的機會。例如,加拿大的麥吉爾大學排名高於英國的杜克大學,但學費只有杜克大學的一半。此外,在上海大學的排行榜中,排名前500的大學中有37 所大學來自中低收入的國家。巴西聖保羅大學和中國複旦大學等機構的排名均高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國巴黎聖母院等知名教育機構。

  對於關註教育成本的學生來說,完全可以選擇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優質的大學教育。在誇誇雷利•西蒙茲的大學排行榜中,南非開普敦大學一舉擊敗了喬治城大學。但喬治城大學的學費是4 萬美元以上,而南非開普敦大學的外國留學生只需繳納8 000 美元的學費。而且在開普敦大學你還能品嘗到優質的特產葡萄酒和欣賞到桌山(Table Mountain)的絕美景色。而新德裡的印度理工學院又如何呢?這所學校在誇誇雷利•西蒙茲的大學排名中略高於巴黎聖母院,但年學費只有巴黎聖母院的1/7 ~ 1/5。

  你想在接受優質教育的同時還能學到一門外語嗎?那麼你可以選擇在《泰晤士報》排行榜中位列49 名的北京大學,它排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之前,每年學費在4 000 ~ 6 000 美元之間。對於那些想要提高西班牙語水平的人來說,還可以選擇排名高於維克森林大學,但學費比起便宜80% 的智利天主教大學。

  更好的消息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大學在教學環境方面的得分要好於它們的總排名。例如,《泰晤士報》的大學排行榜顯示,北京大學的教學排名要好於排在其前面的49 所大學中的34 所。越來越多的海外學生正前往中等收入國家接受優質而便宜的大學教育。2009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俄羅斯、中國和南非三個發展中國家共吸引了近25 萬名海外留學生。美國和歐洲的學生也應該加入這一行列。與我們在商品貿易中看到的一樣,教育等服務貿易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價值,更是選擇。留學海外的學生可以體驗到在不同國家以不同語言教授的不同學科,同時還能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此外,當他們畢業後,其中一些人或許還能在發展中國家得到令人激動的工作機會,而這些工作機會在國内是很難獲得的。

  飯前便後洗手,每年挽救140 萬生命

  特別要說的是, 或許是因為博諾(Bono) 和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等明星把關註全球貧困問題變成了一件很酷的事情,從事與國際發展相關的工作也變得熱門起來。GradSchools.com 網站上列出了199 個有關國際發展的碩士課程,這些課程旨在培養一批能為當地水務和環衛部門提供技術援助或處理緊急食品援助計劃的物流人才。國際發展門戶網站DevEx 表示,從事援助事業的雇主可以通過搜索該網站的數據庫來網羅人才,這個數據庫收集了40 萬名申請者的信息。此外,世界銀行的青年專家項目(Young Professional Program)也是獲得該組織内固定職位的途徑,該項目每年都會吸引1 萬名以上的申請者來競争30 個職位。

  對於那些致力於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來說,全球發展事業是他們為此做出貢獻的途徑之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量用於援助項目或慈善事業的資金都被白白浪費了。例如阿富汗首都喀佈爾為了創作一件“為人們帶來歡樂、驚奇和全新意識的活的雕塑”曾經發放了1 000只粉紅色的氣球。還有更早前利用降落傘向阿富汗空投240 萬個果醬餡餅的事情。更不用說那些花費了數億美元,卻從未向外輸出過電力的失敗能源項目。但是,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或蓋茨夫婦基金會等組織工作,幫助更多兒童獲得接種新疫苗的機會,提升全球人口的基本醫療服務水平,是拯救生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當然,在充滿活力的非西方國家經濟體中,除了國際援助事業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激動人心同時報酬豐厚的工作機會。如今,發展中國家也湧現出大量敢於創新的世界一流公司,例如中興通訊、百度或塔塔公司。過去10 年,非洲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遠超國際援助,僅2010 年,外國直接投資金額就達600 億美元以上。越來越多有理想的年輕畢業生將會進入南非、埃塞俄比亞等國家的私營公司,為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生活質量貢獻一己之力,幫助這些國家改變貧困的面貌。

  例如,你是否想讓手機革命繼續在發展中國家得以延續呢?大量的國際公司正在向全球數十億用戶提供訂閱服務。沃達豐公司在發展中國家擁有接近8.4 萬名員工,向這些國家的2.14 億名訂閱用戶提供電信服務。使用沃達豐等公司提供的電話服務為他們帶來了一系列的好處,如提高了農民和漁民的產品價格,使南非的農村就業率提升了15%。此外,2011 年,沃達豐公司的M-Pesa 移動銀行服務在肯尼亞擁有1 400 萬用戶,相當於該國總人口的1/3。在這個銀行網點不足900 家,每4.6 萬人共享一家分行的國家,這項業務對該國的金融服務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再來看看我們在改善個人衛生狀況和阻止痢疾等致死疾病方面又做了些什麼。2010 年,聯合利華公司的產品銷往全球180 個國家,使用其產品的消費者達2 億以上,該公司53% 的營業收入來自發展中國家,在非洲、亞洲和中東歐地區雇佣了9.7 萬名員工。聯合利華生產的衛寶肥皂占據著印度最大的市場份額,該公司通過設立健康俱樂部、贊助學校比賽等各種營銷方式發起了一項涉及1.8 萬個印度村莊的項目,鼓勵人們使用這款肥皂來洗手。這是一個“為善者諸事皆順”的真實案例。查閱《柳葉刀》(The Lancet)醫學期刊的數據後,我們發現,用肥皂洗手至少可將患痢疾疾病的風險降低40%;如果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做到飯前便後用肥皂洗手,每年能挽救50 萬~ 140 萬人的生命。需要指出的是,該項研究獲得了聯合利華公司的資助。

  當然,私營企業的首要目標是盈利,而不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Union Carbide)的名字將會與1984 年發生在印度博帕爾的化工廠毒氣洩漏事件永遠地聯系在一起,該事件奪走了數千人的生命。此外,德國企業西門子公司最近為其全球賄賂行為支付了16 億美元的罰款。然而,從歷史上看,監管良好的商業行為一直以來就是減少貧困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一家遵紀守法的公司為窮人創造就業機會,為全球每一個人提供產品,為這樣的公司效力才是提升其商業影響的有效途徑之一,這才是生財正道,才能幫助我們實現全球化的生活方式。

  享受廉價的高品質生活

  正因如此,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也是美國投資的理想之地。過去10年來,摩根斯坦利公司的新興市場股票指數每年均超過標普500 指數4%。對於美國企業和企業家來說,這裡也有大把令人振奮的機會,例如星巴克咖啡和百勝餐飲集團。簡而言之,更加富裕的世界將會成就一個更加富裕的美國。

  此外,發展中國家的優秀城市也日益成為成功企業家和投資者的理想居住地。萊坊國際集團(Knight Frank)財富與置業顧問針對全球個人資產在1 億美元以上的“高淨值”人士的一項調查顯示,最富裕的城市依然主要集中在西方國家。但被問及哪些城市對他們的客戶最重要時,他們給出的前10 位分別是倫敦、紐約、香港、巴黎、新加坡、邁阿密、日内瓦、上海、北京和柏林,其中只有6 座城市位於西方國家。

  然而,這些顧問表示,被調查者預測未來10 年的趨勢時,倫敦和紐約依然排在前2 位,但邁阿密的位置卻被聖保羅取代了。換句話說,在這個個人資產達1 億美元的人群中,有一半都居住在亞洲,非洲、東歐或拉丁美洲等地區的城市,排在前10 位的超富裕城市很快也會有一半被來自上述地區的城市所取代。

  即便對於收入水平排在全球前10% 的西方人士來說,他們也偶爾能享受一下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高品質生活;而在本國,他們根本無力承受同等的生活品質。盡管正在經歷高速增長,非西方國家整體上依然比西方國家貧窮。因此,任何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人力的東西,如餐廳、清潔服務、日托和老年人護理等,相對來說都更加便宜。如果你有孩子,或者你需要叫醒服務,或者你不會煮飯,那麼至少一段時間内,在非西方國家生活會為你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隨著這些地方變得越來越富裕,這些個人服務的價格將變得越來越昂貴。但是,在全球收入差距消除之前,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用同等金錢購買到的服務質量會更高。

  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正陷入疾病纏身、疲弱不堪的泥沼,而這些日漸強盛的新貴國家為他們帶來了大量機會。醫療成本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10 年,65 歲以下和55 ~ 64 歲之間美國人的人均醫療支出分別為4 255 美元和8 327 美元。花費最多的項目為住院治療,人均住院成本為14 662 美元,住院外科護理支出為人均2.7 萬美元。能夠部分解決這一家庭醫療負擔的方法就是醫療外包業務, 讓人們出國尋求成本更低的健康護理。選擇出國治療的人可以獲得一個額外的假期,且各州政府也能省下一筆資金。

  醫療旅行已然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例如,從2002 年起,作為一項讓12.6 萬名國外患者赴泰國接受治療的項目的一部分,曼谷康民醫院每年要接診數以萬計的美國患者。吸引他們前來就診的不僅是超級低廉的醫療成本,闌尾切除手術的費用為3 653 美元,還有良好的醫療質量。康民醫院已獲得國際聯合委員會醫療機構評鑒全球性部門的國際認證,該機構為美國醫療領域的權威認證機構。除了泰國康民醫院外,印度阿波羅連鎖醫院進行的5 萬多台心髒病手術的成功率達到99%,與美國最好的心髒外科手術中心不相上下。

  如果你依舊擔心外國的醫療質量,那麼,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美國的許多醫療服務都是由外國移民提供的。世界銀行的阿迪特亞•馬圖(Aaditya Mattoo)和蘭迪普•拉辛德蘭(Randeep Rathindran)調查發現,一名美國人去一家美國醫院看病時,遇到一位海外大學畢業的醫生的概率為25%,而且絕大多數在海外接受教育的醫生都來自發展中國家。因此,美國人能決定的事情只是在哪兒接受治療,而不是為其提供治療的醫生。

  盡管國外頂尖醫院的醫療質量與美國醫院不相上下,但費用卻要低許多。馬圖和拉辛德蘭算了一筆賬:在美國接受膝關節手術的費用在1 萬美元以上,而包括旅行開銷在内,在印度或匈牙利最好的醫院接受同樣的手術只需花費1 500 美元。在美國,每年要進行40 萬例膝關節手術,如果將其中1/4 外包給國外的醫院,則每年可節省8.5億美元。

  歐洲國家在節省醫療開支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空間。但對於實行免費國民醫療制度的國家,民衆赴國外治療來節省醫療開支的動力明顯不足。而且這種方式也不適合老年人。越來越多的歐洲民衆選擇退休後到其他歐洲國家,甚至更遠一些的地方生活。例如,北歐國家的老人退休後會選擇到法國的普羅旺斯地區或西班牙的陽光海岸等更南的地方定居,這已經成為一項悠久的傳統。而在最近,許多需要接受長期護理的德國老人也開始移居到東歐甚至泰國去生活。到海外接受老年護理服務有著明顯的弊端,特別是要遠離家人和朋友。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幾經權衡後還是選擇了這一方式。因為在海外,他們可以享受到更加宜人的氣候、更好的服務和更低的護理成本。對大部分西方人而言,長期生活在全球生活質量最高的地區才是合理的選擇。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待在國外,甚至每個人都應該至少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西方人不應只滿足於到歐洲和北美洲以外的500 多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962 處世界遺產地觀光旅遊,必要時還可以國外去留學、工作、投資、靜養,參加志願者服務或退休後定居在那裡。這種選擇能讓他們過上更加富足、快樂的生活。

  上述觀點似乎與本書第4 章的論點相悖。那一章提出,西方國家將從非西方國家的崛起中收益,原因是西方國家將向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學生和病人出口教育和醫療服務;除此之外,移民的湧入也為西方國家的未來繁榮提供強大的資源保障。而且,正如商品貿易增長所帶來的好處一樣,人員交流的日益加強也會給雙方帶來一個雙贏的結果。

  只要歐美國家的移民政策依然能夠吸引世界各地的頂尖學生,那麼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歐美國家仍將繼續在全球大學排行榜上領跑。我們從排名前10 位的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早期教育優勢所帶來的好處。作為優秀畢業生的搖籃,這些學校能夠吸引它們的學生回來擔任教職或從事科研工作,這就保證了一個良性循環。因此,在全球教育貿易越來越頻繁的背景下,盡管青年人口的數量正在減少,西方國家依然能保住教育服務淨出口國的地位。

  然而,就大學教育而言,擺在歐美學生面前的機會是巨大的,花更少的錢獲得更多的教育,需要償還的學費貸款更少了,賺的錢也更多了。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醫療服務貿易。此外,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移民使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增強了貿易與投資的紐帶,更利於思想的傳播和交流。所有這一切對於西方和非西方國家來說都是有益的。

  正如應該同時促進内向和外向型投資一樣,西方國家不僅應鼓勵更多的學生到自己國家學習並定居,還應該鼓勵本國的年輕人到西方國家去求學和工作。這是下一章將要讨論的主題。


本文摘自《理性的繁榮》


   美國相對衰弱的背後是絕對富強 新興國的高速增長卻隐藏著虛弱的真實 成為最大經濟體就是最好的選擇嗎? 西方認為中國等新興國家的崛起並不構成威脅的理由是什麼? 為何說人口壽命、教育狀況、假期長度、幸福指數、創新能力以及全面發展綜合提升比單純的GDP 增長更重要? 西方所謂的衰落只是相對於新崛起的國家。如今,衡量國家地位的方法今非昔比,中國該如何應對?評估國民幸福指數的指標也完全不同了,我們又該怎樣調整? 基於大量的事實和數據,知名經濟學家查爾斯•肯尼認為,生活在一個更加繁榮的世界,好處比比皆是:在教育和醫療方面,可以用更低廉的價格獲得更多更好的選擇;在工作和生活方面,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其他國家的新發明和產品。 忘掉GDP 規模和全球經濟排名,快速調整自己在多極化世界中的角色,以獲得更多利益,這才是理性繁榮之道。《理性的繁榮》用全新的視角指出了全球化大背景下經濟發展的方向,對東西方國家的未來充滿樂觀。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