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隨卦

2015-04-10 17:49:42

  百富勤先盛後衰:過了河最好把橋留著

  

  【卦意小解】

  隨在豫之後,因為豫是快樂,如果能與人同樂,衆人就會跟隨。隨卦講的是怎麼跟隨別人的問題。

  隨其實是在說依附的藝術,要亨通發達就要用正確的方式依附對的人。隨卦這裡有個警示,就是:萬不可過河拆橋。如果你依附別人起來,那麼就不能在自己強大以後損害別人,這樣會讓自己陷入兇境。

  【案例】

  並購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還夾雜著紛繁的前因後果以及複雜的人事糾葛,良好的人際關系甚至是並購成功的一項重要因素,這需要並購參與者們在修煉專業技能的同時掌握隨卦的藝術。曾經是亞洲最大的獨立投資銀行集團百富勒便是以“隨”道起家的典範,但卻因為未吃透“隨”的三昧而在金融危機中落得被清算的命運。

  百富勤是由梁伯韬、杜輝廉創建於1988年的一家金融服務公司,在1990年以借殼的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到1996年資產總值就高達242億港元。除了精湛的專業知識以外,百富勤的迅速崛起與兩位創辦人政商兩界良好的人脈關系密切相關。在創辦百富勤之前,杜輝康和梁伯韬均是萬國寶通的收購名家,萬國寶通是花旗銀行當時在香港的財務分部,主導參與了香港多項大並購項目。杜輝廉的父親是唯高達證券公司合夥人,在1984年唯高達被萬國寶通集團收購之後,杜輝廉一度是萬國寶通集團香港區主管。梁伯韬在進入萬國寶通之前曾在多利投資工作過,而後在萬國寶通多宗收購中表現出色。

  1987年全球股市低迷,花旗收縮海外證券業務,杜梁二人合夥自行創業,成立百富勤融資公司,通過一系列連續收購,三年便躍身香港十大投資銀行榜單之上。在收購廣生行和泰盛這兩起直接奠定其行業地位的並購案中,香港富豪們的支持是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廣生行創辦於1910年,主營化妝品,它當時生產的花露水在港滬地區盛行一時,後來因為化妝品生意不好轉而經營地產行業,又因不善經營逐漸衰落,在1989年被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收歸旗下。長實對廣生行地產私有化未果後意欲脫手,而李嘉誠做順水人情下家便是百富勤。當時李嘉誠透過和記黃埔參股百富勤,與梁杜二人交好,所以百富勤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廣生行。彼時梁杜二人創辦百富勤只占了35%的股權,李嘉誠的和記黃埔、胡應湘的合和實業、羅氏家族的鷹君以及中信泰富等18家巨頭參股65%。李嘉誠在廣生行並購案中對百富勤的支持,無疑是其時來運轉、得行非常之道的關鍵。收購廣生行不僅使得百富勤資金充裕,而且使得廣生行化妝品行業再次煥發生機,善意收購還為百富勤賺得許多意外的人氣。半年之後,百富勤進一步收購了老字輩的泰盛發展集團,漸以“收購專家”馳騁商場。為衆多新上市公司和赴港上市的内地企業提供財務顧問服務,不到5年便成為香港鼎鼎大名的投資銀行集團 。

  但在百富勤風光正好的時候,忽視了一個問題,這也是隨卦中一再強調的萬不可過河拆橋。杜輝廉最初是“隨”李嘉誠而起家的,在李嘉誠還在做中小地產的時候,他是第一個為長江實業集團撰寫研究報告的專業分析員。梁伯韬在萬國寶通的時候是劉銮雄等人的軍師,也是“隨”巨頭們起家的角色。李嘉誠等商界巨子對百富勤的業務影響很大,長江實業、合和實業、中信籌集資金的業務一般都會轉給百富勤。百富勤的快速發展以及名利雙收之後,合夥人之間、公司内部和商界巨頭之間的關系漸漸的都開始發生了些許變化。先是杜輝廉和梁伯韬内部争鬥,後來又發展到跟一些商界巨子關系變得微妙起來 。後來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百富勤由於東南亞投資冒進損失慘重。百富勤的兩大主要往來銀行匯豐、中銀拒絕收購百富勤,長江實業主席李嘉誠和中信主席榮智健也明確表示不會伸出援手 。而原來打算認購股份的瑞士蘇黎世也因為種種原因取消計劃,百富勤無奈只好申請破產清盤。

  

本文摘自《週易六十四卦破解六十四個全球並購案例》


   本書共分64小節,分別運用《易經》裡的64卦卦理剖析了64個比較典型的全球並購案例,既有成功的經驗之談,也有失敗的慘敗教訓,還有如何規避惡意收購的方法技巧,條分縷析中蘊含了大量的戰略管理思想。本書視角獨特,語言生動有趣,它關註商業管理的大戰略、大格局、大趨勢,頗有深意。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