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真相

2015-05-09 20:07:00

  記者:宮靖

  見習記者:劉虹橋

【編者按】

《自來水真相》一文揭出一個中國重大環境真相:中國近一半城市自來水不達標。這是關系全國五六億城市人口的大事。

  2012年5月10日,報道發出僅三天,在社會輿論熱切關註之下,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被迫公佈多年未公開的事實——2009年針對全國4457家城鎮自來水廠的水質普查,合格率僅為58.2%。該結果印證了本文核心事實之準確。

  為採寫此文,記者宮靖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向衆多知情者、業内人士、飲用水專家以及多名關鍵官員了解新聞事實。

  因為他的執著,更因為他通過採訪對這個行業有了深刻了解,核心信息源終於向他透露實情——2009年住建部進行了迄今唯一一次全面的、涉及全國4000多縣級以上城市的自來水水質交叉式檢測,結果顯示近一半市政公共水廠的出廠水水質不達標。但該數據一直沒有向社會公佈。

  報道發出一個月之後的2012年6月14日,因投資額問題久拖不決的“自來水‘十二五’規劃”—— 《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終於經國務院批準放行。中國明確提出將在“十二五”期間,即2016年以前,在城鎮供水領域投入4100億元。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向供水領域投入最大、最集中的一次,力度前所未有。

  事後看,該報道最大的影響,是掀起一場全民的水質關註熱潮。此後數年間,各地公衆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到第三方檢測機構自費測水質等水質關註行為,明顯增多。

  憑著《自來水真相》一文,財新記者宮靖和劉虹橋分獲2013年“中國最佳環境報道獎”的年度最佳記者和年度最佳青年環境記者稱號。此外,該報道還獲得2012年度開發亞洲新聞獎亞軍。

  為了全面呈現中國自來水的更多真相,財新《新世紀》還採寫了另外幾篇稿件。

  ——《自來水水質賬未明》是《自來水真相》發表後進行的追蹤報道:住建部承認2009年水檢有近半水廠水質不達標,但同時宣稱2011年全國水質達標率已達83%。中國水質真有如此之大的改善嗎?

  ——《直飲水困局》是又一篇追蹤報道,解讀了中國城市自來水在達標大限到來後仍無法達標的困局根源。

自來水有多重要?

  全國共計4000餘家自來水廠,為4億多縣級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應6000萬噸自來水。

  自來水水質如何?

  一個悖論:幾乎所有飲用水界專家、學者都認為中國城市水質存在“安全隐患”;同時幾乎沒有一家水廠自檢自測水質不合格。

  哪個更接近真相?

  2007年底,國家發改委、衛生部、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等多部委聯合印發《全國城市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規劃》,明確稱:“全國近年抽檢飲用水合格率83.4%。”

  83.4%合格率,意味著不合格率超過15%,足以讓人憂心,但不少業内人士認為,這仍然遠遠低估了不合格率。

  上述數據所依據水樣2000餘份,僅是國内重點城市或少數城市水樣,甚至不包括地級市水廠。“無法代表全國情況。”宋蘭合告訴財新記者。宋蘭合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下稱住建部水質中心)總工程師。住建部是中國城市飲用水主管部委,水質中心專責監測水質。宋蘭合說,“中國水廠的問題,越往下越多。”

  2009年下半年,為了“大致搞清”全國城市飲用水的水質狀況,住建部水質中心作了一次全國普查:抽檢範圍擴大到縣城以上的全部城市;交叉檢測:“這個省可派那個省,那個省可派第三方省,但不能互派。”宋蘭合解釋。

  之所以交叉檢測,是因為中國僅有兩三個城市的水質監測單位獨立於水廠,其餘監測單位,哪怕是住建部水質中心的國家監測站和地方監測站,均由地方水廠内部水質監測部門擔責,“兩塊牌子,一班人馬。這樣的自檢自測可信度不高。”

  這次普查,是近十幾年間最大規模的檢測,覆蓋了全國4000多家縣級以上城市自來水廠,得出了最為接近真相的飲用水質數據。

  然後呢?沒有然後了。至今,住建部都未對外正式公佈這次調查所得的自來水水質數據。

  “沒有授權,我無法告訴你那個數字(飲用水實際合格率)。”宋蘭合對財新記者說。

  在紀律允許範圍内,宋蘭合做了部分介紹——“那次全國普查,發現4000餘家水廠中,1000家以上出廠水水質不合格。結果表明,多數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他還強調,2009年以來,城市自來水水質並無“太多改善”。

  出廠即水質不合格,意味著什麼?

  自來水供應是一個長鍊條,出廠後,經過輸水環節,最終入戶。絕大多數城鎮輸水系統老舊,混亂的二次供水,也會帶來新的污染。居民實際飲用的水質還遠差於出廠水質。

  “1000家以上”不合格,“以上”是什麼意思?

  多位接近權威部門的業内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他們所獲知的該次檢測結果,實際合格率也就是50%左右。也就是說,可能近50%不合格,“1000家以上不合格”,只是一個寬泛的說法,以求淡化沖擊而已。對此,宋蘭合既未證實,也未證僞。他僅表示,在衆多專家認為自來水水質不容樂觀與各地政府和水廠的樂觀數字之間,他“堅定地站在專家一邊”。

  更讓人擔心的是,除城市水廠外,還有上萬座小自來水廠供應鄉鎮,工藝更落後,水源安全更難保證。目前,沒有關於這些小水廠水質的全面數據。

水質“皇帝新裝”

  再過兩個月,即2012年7月1日起,中國將強制執行最新飲用水標準。

  上一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於1985年由衛生部組織飲水衛生專家制定,規定的水質指標為35項。2006年,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協調下,衛生部牽頭,會同建設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組織各方面專家完成修訂。鑒於新標準較嚴格,標準委要求,相關指標的實施項目和日期由各省級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並報國家標準委、建設部和衛生部備案,但全部指標最遲於2012年7月1日必須實施。

  新標準與國際接軌,指標達到106項,與世界上最嚴的水質標準——歐盟水質標準基本持平。中國的自來水似乎即將實現直接飲水。

  然而,這個被寄予厚望的強制標準只是紙上談兵,因為沒有實質性懲罰措施,並不為地方政府和水廠所懼。新標準頒發至今,地方政府和水廠在水處理工藝改造方面鮮有進展。

  宋蘭合稱,未來一段時間,飲用水新標準只不過起個引導作用,而難以強制實施。各方政府仍然會聲稱屬地的“供水水質全面達標”,哪怕許多只不過是“皇帝的新裝”。

  中國内地無一城鎮實現自來水直飲。對照新標準,相關業内專家分析,飲用水水質狀況大約分為幾個層次:

  ——首都北京,尤其四環以内的主城區,水廠普遍上馬了深度處理工藝,水網管道大部分更新,因此離直飲水距離最為接近。

  ——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大型城市,部分水廠上馬了深度工藝,但是因為主城區管道老舊等原因,目前無法實現直飲。

  ——其他省會城市等二線城市,僅有少數城市上馬了部分深度處理工藝,因水源、管道等原因,部分城市水廠屬問題水廠。

  ——上千座地級城市、縣級城市,除少數城市外,因水源差、深度水處理工藝缺乏等,有大量的問題水廠。

  此外,中國城鎮自來水質檢測次數太少。按照現行規定,即便是新標準的106項檢測,地表水廠一年只需要檢測兩次,地下水廠一年檢測一次即可。“通過少檢,一些地方水廠可以避開水質不合格風險高的月份。所以檢測時合格,不代表不檢測時就合格。另外,水廠自檢自測,檢測合格就公佈,不合格就不公佈。”

  水質檢測次數少,還因檢測能力過差。全國35個重點城市中,僅有40%城市有能力檢測106項全指標,地級市、縣級市全部需要送檢,大批縣市、鄉鎮水廠連常規指標檢測能力都不具備。相形之下,宋蘭合告訴財新記者,發達國家至少每月查一次全指標,每天都會檢測十幾項到二十幾項不等的必檢指標。

危險來自何方

  飲用水研究權威、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認為,不合格水對人體的危害,有看得見的,有看不見的。看得見的通常是微生物污染危害,可能致人突發急性疾病,好在國人習慣飲用開水,可以殺死微生物污染物,這個危害表現並不明顯。

  看不見的危害,容易被忽視但更值得關註。自來水的有機化合物總量(CODMn)超標易導致慢性疾病。王占生告訴財新記者,飲用有機化合物總量超標的水,“一天兩天沒問題,半年一年看不出問題,但有機化合物會在人體中富積,最終對身體造成危害,嚴重時可能致癌、致畸、致突變。”

  2009年的普查發現,以地表水為水源的自來水廠不合格,主要原因恰恰是有機化合物總量超標。而以地下水為水源的水廠,不少也出現了氟、砷、鐵、錳等超標。

  有機化合物總量是指以高錳酸鉀為氧化劑所測定出的水中COD值。COD俗稱化學需氧量,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各種有機化合物、亞硝酸鹽、硫化物等)數量多少。美國環保總署曾發佈報告稱,現有檢測技術發現水中有2221種有機化合物,在飲用水中發現有756種,其中有20種致癌物,23種可疑致癌物,18種促癌物和56種致突變物。

  王占生稱,這些有機化合物中,相當一部分是環境激素,又叫内分泌幹擾物。環境激素有四方面的危害,會讓人免疫力降低,會影響人的生育能力,會致癌症,會對人神經系統產生幹擾。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研究所主任鄂學禮,2006年在論文《飲水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中,引述了國内在多地水廠出廠水中檢測到環境激素的情形。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飲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文君認為,公衆甚至各級官員哪怕是分管供水的官員,對飲用水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也嚴重認識不足。第一個誤區是對有機化合物長期危害認識不足,因為這類危害一二十年才可能致病,並且很難證實疾病與飲用水之間的因果關系。

  第二個誤區便是以為家中只要裝了飲水機便沒事。國外大量研究發現,水中有害物質只有三分之一是通過飲用進入人體,另外三分之二是通過皮膚吸收和呼吸進入人體——在洗浴、洗滌、刷牙、洗臉時,仍然逃不脫水質污染。

  即使是飲用水突發性污染多次成為關註焦點,其頻率也很可能被低估。近幾年發生的幾起重金屬污染事件,如2008年株洲、湘潭镉污染事件,2012年2月廣西龍江镉污染事件,每次都是偶然發現。“兩次定期檢測之間的發生污染,往往不能被察覺。”

水源:“超級化工廠”

  自來水超標有害物質大多數來自水源地。30多年來快速工業化導致廣泛的水源地污染。

  在城市飲用水水源合格率方面,各界最常引用兩個數字,76.5%和70%。前一數字出自環保部《201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狀況》,後一數字曾被衛生部、水利部等官方渠道反複使用。

  但70%多的水源合格率並不符合實際情況。以環保部數據為例,數據依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該標準有109項地表水質指標,環保部只檢測其中的24項基本項目,未測其餘85項補充項目和特定項目。按此標準,按水質可將飲用水源分為五類。一二類為合格水源,三類以下均為不合格水源,但環保部統計水源合格率時,將三類水質亦統計為合格,因此合格率超過70%。

  王占生、劉文君等飲用水專家指出,三類水質並非合格水源。三類水源中的COD含量已達4至6毫克/升,常規水處理工藝最多只能處理數值在4毫克/升以内的水,超過此限已很難達標。

  宋蘭合個人判斷,剔除掉事實上不合格的三類水源,再剔除部分一二類水源中實際不合格的部分,中國城市水源地真正合格的比例大約為50%。

  王占生、劉文君認為,2006年版的新飲用水標準,由1985版的35項指標升級為106項,基本可以說清楚都有什麼污染物侵入了水源。

  1985年,中國城鎮的飲用水水源地尚屬清潔,水廠出廠水只要符合最基礎的35項指標,即屬合格。到了2006年,水環境已嚴重惡化。城鎮水源主要污染物已由微生物污染轉為溶解性的有機污染和重金屬離子污染。有專家說,“廠裡產什麼,水裡就有什麼,河流成為‘超級化工廠’。”

  在2006版的新飲用水標準中,相較舊版,71個增項中的59項來自於毒理指標。對人體危害最為嚴重、主要超標指標CODMn代表的有機化合物,由原先的5項擴增為53項。

  王占生說,大量有毒害的化工化合物如苯、甲苯、苯乙烯等進入水源,大量農藥如敵敵畏、草甘膦等也進入水源。有毒的無機化合物也增加了11項,溴酸鹽、氯酸鹽、銻、铊、氯化氰等11項進入控制之列。

  新標準主要參考歐盟、美國等飲用水標準,本國的實證研究並不多。

  學者普遍認為,中國當前水污染情形比歐盟工業化時期更為嚴重,稀土金屬等污染類型更為中國所特有,冶煉廠的重金屬離子“跑冒滴漏”造成的危害未被重視,這是未來要重點提防的。

  最近十年,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型,衆多污染企業進軍西部,進軍農村,導致更多原本幹淨的河流上遊、源頭,以及地下水,逐步進入污染行列。

……

  ……


本文摘自《中國又五年》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年”,財新傳媒隆重推出財新五週年紀念集,集結了財新傳媒自創辦以來的一系列重磅報導的精華,如《週永康的紅與黑》《令氏兄弟》《山西貪官錄》《怎樣監管支付寶》《比亞迪的探險》《黑馬安邦的奇異歷程》等重磅文章。此書涉及反腐、金融、社會、環境、產業各領域扣人心弦的重大事件,為廣大讀者提供財新視角,回顧過往熱點,開啟嶄新思路,看清新常態,掌握大趨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