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告傳播中,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高大上和接地氣,這兩樣看似正好相反的感覺去形成一個完美統一。
本地化營銷要懂本地的風俗人情、本地的人情世故,畢竟營銷的首要任務是迎合而非教條,尤其是當下的消費群體,自我意識的勃發又豈是品牌之力能夠教化的。與其做消費者的老師,不如做消費者的朋友,說出他們心裡想說的,才能為品牌找到入口。
今天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大概可以購買到150多種品牌的汽車,而具體的車型更是可能超千。但在若幹年前那個沒有多少選擇的時代裡,一提起車來就是老三樣:桑塔納、捷達、富康。第一個是神車,第二個皮實耐用,唯一落魄的就是富康。應該說雪鐵龍相當有前瞻性,很早就進入了中國市場,奈何富康一敗塗地,原因也很簡單,他們沒搞清楚中國消費者的心態。富康有什麼缺陷?沒別的,就是因為它是兩廂車!而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就一個字而已。
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
好吧,這是十個字。
你有生之年可能在中國看不到當年甲殼蟲和菲亞特500在歐洲風靡的情形出現,反之為了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所有車廠都必須做妥協。寶馬在中國超過奔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5系和7系全是Li的加長版。盡管這打破了寶馬經典的50∶50前後配比,讓後座的長度產生了怪異的違和感,但是賣得好才是硬道理。保時捷更是推出了其有史以來最醜爆的車型Panamera,一款入門價百萬元,頂配超400萬元的四門跑車!所有曾經被911和boxster這些保時捷曾經的經典車型打動的人們紛紛留下了辛酸的淚水。類似的還有標致307這款協調的小車被強行加上了一個“屁股”,這種事太多太多。
二十年過後,消費者對車的要求其實沒變過。
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
其實不光是車,什麼都一樣。
史上最偉大手機機型iPhone4,屏幕尺寸為3.5英寸,原因是喬佈斯認為,一個正常人單手操持全屏手機,如果想要得到最佳的操作體驗, 3.5英寸是極限尺寸,再變大時,單手操作將變得困難。
在iPhone5發佈時,在大屏風潮來臨時,蘋果羞澀地將屏幕提升到了4英寸。而在iPhone6發佈前,市面上的手機也早已是4.7英寸打底、5.7英寸標配,華為和酷派等還搞出了病狂的7英寸防身手機。
所以當所有人都清楚iPhone6會做大屏,並且蘋果也確認之後,iPhone6就已經預訂了成功。要知道在iPhone6推出之前還有多少人堅持抵抗著大屏的誘惑,依然用著5S,就能想到蘋果終於邁出4英寸這一步的時候,會多麼多麼的打動人,而且不光有4.7英寸,還有5.5英寸!買買買!
到現在一切都很美好,滿足了全世界人民,當然更是中國消費者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的需求。
那麼問題來了。
如你所知,在中國做廣告,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接地氣,說人話,通俗點,然後有需要的話,最好還要請個明星,腕兒越大越好。這是很多人都不願承認的一件事,事實如此,一直到今天,明星在廣告中的作用依然異常巨大。
而蘋果又好像和這幾個要求有點脫節。沒錯,世界上有幾家很牛的公司的廣告很少讓你失望,比如可口可樂和耐克,還有蘋果。
蘋果近十年的廣告是什麼樣子?看看喬納森•伊夫(Jonathan Ive)就知道了。
每年在蘋果的產品發佈會上,伊夫都會以這樣的形象在視頻中出現。以至於這個蘋果公司第三有名的人,工業設計界的大神,似乎可以改個名字叫喬納森——那個被關在白色房子裡的男人——伊夫。
而現在的蘋果電視廣告大多數也傳遞出了類似的視覺效果,白得晃眼的背景,一堆漂亮的機器,最多加上一只幹淨的手,總結一下,這是一種帶有一些潔癖的完美主義意象。
哪兒有地氣?明星在哪兒?風馬牛不相及。
但這次蘋果交出了一份讓人意外的作業,配合iPhone6的全線鋪貨,内地版的iPhone6廣告也隨之出街了,調性還是不思悔改的一片純白的老樣子,但旁白卻非常直接。
甲: “這是新的iPhone6。”
乙: “這是新的iPhone6 Plus。”
甲: “它們是有史以來最大的iPhone。”
乙: “可以說,巨大。”
(展示iPhone6 Plus的橫屏效果)
甲: “尺寸變大只是開始。”
(側面厚度展示,大小對比)
乙: “怎麼說也是大呀。”
甲: “它們能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乙: “那是大事兒。”
甲: “還能為你的健康出力。”
乙: “特大的事!”
甲: “它們比以前所有的iPhone都要好。”
乙: “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
甲: “哎,停停停,有這麼說的嗎?”
字幕:豈止於大
乙: “大……”
來數一下,全篇99個字,對白中提到了8次“大”的概念(“有史以來最大”“巨大”“尺寸變大”“也是大啊”“大事兒”“特大的事”“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 ),字幕還有一次,基本把核心價值說到了極致。在這支全世界最有名的公司的最有名的產品的廣告中,30秒裡差不多一氣說了10次“大”。
反複地重複一個概念,沖擊力極強。在保持了蘋果一貫的廣告風格,讓消費者從第一秒就產生關聯聯想的同時,非常清晰、直接地傳遞了新品的核心概念。這篇文案中只有一句不像人話的書面語文案——“豈止於大”,但卻很聰明地選擇用字幕的方式加以呈現,並且在最後將整個TVC平實的調性做了一個品質上的拉升。
到這裡,這支片子已經可以打80分了;而如果再加上配音,那就可以打99分了。
當第一句旁白出現時,基本所有人腦子裡瞬間都是這麼一個概念: “這聲音好熟!是姜文!”而第二句出現一個和第一句十分相似,但能辨識出區別的聲音時,即使聽不出這是誰,也能迅速地反應出,這肯定是姜武!
在中國所有明星裡,能達到“不看臉,一開口就知道是誰”這個標準的人實在寥寥無幾。這要求明星不僅要紅,而且聲音還得極具辨識度。除了姜文,大概也就葛優和趙本山能夠滿足這個標準。而明顯的是,後兩位代言iPhone6似乎都不那麼適合,比起親民屬性更強的後兩位,姜文身上的檔次感、品質感,或者說調性都明顯高了一層。想想姜文身上的幾個關鍵詞:酷、男人、有才華,很適合蘋果本身的訴求。一句話,接地氣,但又毫不低級。低沉而又飽滿的聲音+台詞+產品訴求,簡直是天作之合,營造出了一種很奇妙,但又很舒適,帶著風趣的成熟精英感。
蘋果的TVC為什麼從來都叫好一片,很多人覺得就是因為簡單!Less is more。實際上真的好是既簡單又複雜,簡單是呈現出的方式,複雜則是細節的醞釀和配置,這才是功夫活。
在廣告傳播中,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高大上和接地氣,這兩樣看似正好相反的感覺去形成一個完美統一。
你看,總有辦法的。
寫在後面的話
如果給全中國的品牌發份調查表,只設置一個問題:“當你請姜文做你的形象代言人時,你願不願意在電視廣告裡只讓他說話不讓他露臉?”那麼,我相信回答願意的一定寥寥無幾。
不得不說,在中國消費者接觸過的蘋果諸多的電視廣告中,這支是最特別的。甚至可以說這是一支“俗”廣告,不厭其煩地說大到令人發指的地步,但沒有一個人會因為這支廣告的“俗”而反感這支廣告。這是一支簡單的廣告,但又是一支頗具功力的廣告,因為在“俗”和“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的背後,其實蘊含了深刻了解中國市場的洞察力。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那雅俗共賞也就無從談起了。
本文摘自《營銷還能去哪兒?》
移動互聯網時代,營銷可以從任何一個地方進入,也可以以任何一種方式進入,可能哪裡都沒有入口,也可能處處都是入口。找對入口,找到風口;找錯入口,粉身碎骨。重要的是,如何去洞察,去想象,去創造。
營銷是與人打交道的藝術,滿足的是人性,首先,需要的是洞察力,發現沖突,透過表象探得背後的秘密,洞察消費者的需求是什麼;其次,需要的是想象力,基於需求提供有想象力的解決方案,這是思維層面的點子和創意;最後,需要的是創造力,把點子和創意變為現實,變為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能感受得到的東西。
洞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幫你找到營銷的入口,找到時代的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