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連接普惠經濟

2015-06-05 16:57:00

  馬化騰文

  今天“互聯網+”一下子成為了社會業界追捧的熱詞,這是我兩年前始料未及的。騰訊當時已在這個方向上積極探索了。

  2013年,我和馬雲、馬明哲在上海一起推出衆安保險時,就談到了“互聯網+”的實踐。幾天後的“We大會”上,我再次提出“互聯網+”是互聯網未來發展的七個路標之一。

  當時頻繁提及“互聯網+”,主要是想改變人們的一些固有看法。因為我們跟一些政府或傳統行業的朋友交流時,發現他們很難理解我們做什麼。大家覺得,互聯網是新經濟、虛擬經濟,跟自己所在的領域或傳統行業沒太大關系,或是覺得互聯網和傳統行業存在沖突,是颠覆、取代、搗亂,甚至對立的關系。

  今天“互聯網+”引發前所未有的熱議,表明政府部門和各行各業對互聯網的看法已有很大改變。甚至在局部方面,“互聯網+”出現了虛炒概念的情況。

  我一直認為,互聯網不是萬能的,但互聯網將“連接一切”;不必神化“互聯網+”,但“互聯網+”會成長為未來的新生態。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實體、個人、設備都連接在了一起,互聯網已不再僅僅是虛擬經濟,而是主體經濟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個經濟社會的細胞都需要與互聯網相連,互聯網與萬物共生共存,這成為大趨勢。

  過去兩年,我在各場合提到最多的詞可能就是“連接”。騰訊要做互聯網的“連接器”,希望實現“連接一切”。連接,本身是互聯網的基本屬性。我們的QQ、微信,首先就是滿足人與人的連接這個最基本的需求。現在,我們把人與服務、設備和内容源等連接起來,開始實現互聯互動,虛擬與現實世界的邊界已經模糊。

  連接,是一切可能性的基礎。未來,“互聯網+”生態,將構建在萬物互聯的基礎之上。

  “互聯網+”生態,以互聯網平台為基礎,將利用信息通信技術(ICT)與各行各業的跨界融合,推動各行業優化、增長、創新、新生。在此過程中,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會層出不窮,彼此交融,最終呈現出一個“連接一切”(萬物互聯)的新生態。

  “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關系,不是“減去”(替代),而是“+”(加)上。各行各業都有很深的產業基礎和專業性,互聯網在很多方面不能替代。

  我經常用電能來打比方。現在的互聯網很像帶來第二次產業革命的電能。互聯網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能力,一種新的DNA,與各行各業結合之後,能夠賦予後者以新的力量和再生的能力。如果我們錯失互聯網的使用,就像第二次產業革命時代拒絕使用電能。

  “互聯網+”就像電能一樣,把一種新的能力或DNA註入到各行各業,使各行各業在新的環境中實現新生。比如,在互聯網平台上,文學讀者、影視觀衆、動漫愛好者、遊戲玩家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遊戲、動漫、文學、影視也不再孤立發展,而是通過聚合粉絲情感的明星IP互相連接,共融共生。可以說,“互聯網+”給各個傳統文化娛樂領域帶來了一種新生。騰訊提出“泛娛樂”戰略,圍繞明星IP打造粉絲經濟,正是行業所趨。

  “互聯網+”,是一種“寓大於小”的生態戰略。在萬物互聯的新生態中,企業不再是社會經濟活動的最小單位,個人才是社會經濟活動的最小細胞。這使得傳統企業的形態、邊界正在發生變化,開放、靈活、“寓大於小”成為商業變革的趨勢。

  過去,企業自上而下地進行市場推廣,現在則需要基於傳感、數據,去感知每個用戶每個瞬間的位置、需求、行為,快速理解和響應每一個細胞的需求和行為,甚至和每一個不同的人進行情感交流,產生共鳴。

  未來,如果一個企業不能通過“互聯網+”,實現與個體用戶的“細胞級連接”,就如同一個生命體的神經末端麻木,肢體脫節,必將面臨生存挑戰。

  借用“信息熵”的概念來說,“互聯網+”生態中,連接所實現的層級單位越小,熵就越低,商業活動、社會經濟的耗費就越少,效率也越高,確定性越強,有序程度越高,生態體系也越有活力。反之亦然。

  “互聯網+”代表著以人為本、人人受益的普惠經濟。局部、碎片、個體的價值和活力,在“互聯網+”時代將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萬物互聯和信息爆炸帶來的不是人的淹沒,其實恰恰是人的凸顯,每個人的個性更加容易被識別,消費者更靈活地參與到個性化產品和服務中去,實現以人為本、連接到人、服務於人、人人受益。

  普惠經濟也是一種集約型經濟、綠色經濟、共享經濟,它能高效對接供需資源,提升閑置資源利用率,實現節能環保。例如,“互聯網+”在拼車、房屋互換、二手交易、家政服務等領域創新叠出,“滴滴專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正在井噴式發展,這為優化利用社會閑置資源、實現綠色環保,解決現代城市難題帶來了新的思路。

  騰訊參與“互聯網+”生態的方式,主要是開放協作,跨界融合。小龍說“微信是一個森林,而不是一座宮殿”。我很認同。最近兩年,騰訊將自己的業務做了大量減法,聚焦在最為核心的通信社交平台、内容遊戲等業務上,其他則交給合作夥伴。這是幾年來我們痛苦經驗得出的結論,我們會堅定地做所有創業者最好的合作夥伴。我喜歡自留“半條命”這個說法,把另外半條命給合作夥伴,這樣才會形成一種生態。

  騰訊的開放平台上,如今已有幾百萬合作夥伴,數億用戶,很難講今天的騰訊只是騰訊自己,企業正逐漸變成無邊界的開放組織。

  現在包括BAT三家在内的生態公司都往這方面努力,可謂英雄所見略同。騰訊早走一點,但只是早一點碰壁,早一點改而已,我相信大家都會走向開放。不管是數據開放、雲平台、提供連接,我們都想把更多的信息孤島連接到各自的生態體系,讓更多傳統行業在這個體系中共生、發展,讓各自的生態體系裡的用戶獲得更高的生活品質。這是良性競争,看誰做得更好,生態體系的黏性、用戶量就會越多。

  經濟領域之外,“互聯網+”在公共服務領域的運用空間也相當廣闊。例如,微信公衆號平台可以聚合多項民生服務功能於一體,把政府服務大廳建在智能手機上,這將推動中國服務型政府以及“智慧城市”的建設。

  4月中旬,騰訊與上海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時,有位政府官員在交流時提出,“互聯網+”代表著未來,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甚至是社會形態變化的一種趨勢。我覺得這種說法很有道理,“互聯網+”確有無限想象空間。

  “互聯網+”會成為未來經濟社會的起跑線。摩爾定律與梅特卡夫定律,這兩個指數型增長的效應疊加在一起會發生什麼?

  “互聯網+”可能帶來大量“彎道超車”的機會以及被超越的風險。例如,互聯網正在成為中國包容性增長的動力,對於發展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和中西部地區,“互聯網+”帶來了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

  在更廣闊的國際競争中,我們看到資源禀賦不同的各個國家,正重新聚集在“互聯網+”這個起跑線上較量:發達國家希望繼續搶占優勢生態位,而發展中國家則企望藉此實現“彎道超車”。時下大家熱議的德國工業4.0和美國先進制造,都將互聯網視為一個重要的基礎和創新引擎。

  回頭看我們國家,工信部這個機構設置裡,為什麼把工業和信息產業放在一起管理?戰略意義其實也早已明確。

  今年(2015年)全國兩會上,我再次提了“互聯網+”的建議。很慶幸,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倡“互聯網+”,正式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對於在互聯網行業一線工作十幾年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振奮。

  今天,在“互聯網+”的起跑線面前,不但我們互聯網行業從業者,而且各行各業乃至整個國家,都需要把握難得的機遇窗口,做出至關重要的反應。

本文摘自《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


   中國進入新常態,李克強總理制定國家級“互聯網+”行動計劃以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並認為站在“互聯網+”風口順勢而為,可以使經濟飛起來。
  《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由“互聯網+”理念的提出者於揚、最強有力推動者馬化騰等創作。書稿從理論層面、實踐經驗等多個角度,結合當下各產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全方位進行闡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將這一經濟發展新引擎呈現出來,並對讀者如何抓住新時期的機遇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