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電商和零售商的争執不斷,表面上看,似乎是電商搶了零售商的飯碗,但又有多少人思考過,電商出現之前,零售商又搶了誰的飯碗。
如果大家的記憶不曾走遠,應該可以想到,在大型商場出現之前,各地的銷售是由供銷社這一機構進行的,而在大型商場出現之後,這種銷售機構就消失了。
你替代了我,很快又被別人所替代,這只是一種商業行為的變化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這些商業體變遷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不同的人口變遷。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人口變遷帶來的商業機會是商業社會不變的真理。
過去的30年裡,我們的單一供給模式和商業銷售渠道可以看作是一個中心化的平台,使得所有人只能選擇這樣的渠道購入商品。而大型商場的出現則可以看作是在此基礎上的去中心化平台,各個城市湧現出的風格各異的商場和超市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這就是一個打破原有中心化的去中心化平台的發展模式。
隨著商業的變化,越來越多的“80後”“90後”習慣了網上購物,大型賣場這一提供標準化產品的中心平台場所再次被打破,這可以看作是新的去中心化。
當然,我並不是說所有的中心化平台都會被打破,畢竟,在人口衆多的環境下,有一些標準化產品仍然有大量的市場,只不過在更多的細分領域出現了創業機會。
可能有讀者會疑惑,在電商平台之上,是否也會出現去中心化平台的趨勢呢?我們可以觀察到這種現象。
一方面,電商大型平台的產品衆多,可以滿足去中心化平台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微博、微信等新型的營銷平台為推廣去中心化平台的發佈提供了場所。在去中心化的發展趨勢裡,這是電商創業最壞的時代,也是電商創業最好的時代。
本文摘自《移動互聯時代電商運營制勝法則》
我們正處在一個伴隨著移動互聯、社交網絡、電商、大數據、O2O 而來的後互聯網時代,其本質是去中心化。我們不再需要特定的“中心”,微博、朋友圈、微信公衆號就能滿足我們的資訊需要。新的商業模式正在逐步成為主流,那麼,企業的博弈對象將發生怎樣的變化?社會化營銷在這場變革中將扮演何種角色?它又會面臨哪些困難和機遇?你看到機會並為之努力把握了嗎?
本書作者圍繞“去中心化”理論,分別從傳統行業、數碼行業、旅遊行業、電商行業以及媒體演變過程闡述了去中心化趨勢,並輔以大量的理論依據和成功案例,總結了移動互聯時代的商業模式,描繪了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發展藍圖。本書對企業和個人了解營銷行業的發展現狀、規劃未來發展方向並成功走上變革之路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每一個生存在互聯網時代的人,特別是媒體轉型者、互聯網創業者、企業管理者以及傳統商業模式變革的經歷者,如果你不願意被時代淘汰,那麼可以認真閱讀本書,體會那些移動互聯時代的“變”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