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透未來,先看看過去吧(2)

2013-08-28 10:07:26

  相似卻不相同的歷史

  雖然從過去的歷史可以推斷未來的趨勢發展,然而如果出現了關鍵性的科技或觀念上的更叠,那麼看起來相似的歷史則可能出現完全不一樣的結局。

  舉例來說,中國歷代以來最強盛的幾個朝代當屬漢朝、唐朝與元朝,這些朝代在當時都可算得上是全世界的頭號強權,西方世界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唐太宗貞觀年間被西域各國尊為天可汗,意思是“天下總皇帝”,而元朝(1271~1368)的疆域更是擴及歐洲與北非地區,成為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然而到了明朝(1368~1644),甚至於清朝(1644~1911)以後,中國在全世界的地位就開始出現了衰敗。

  這個時候的西方世界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西班牙帝國(1402~1521)在15世紀初因為獲得美洲大陸的巨大利益而崛起,後續的荷蘭帝國與大英帝國也都是崛起於海上的霸權,這些都與過去全世界的霸權始於陸上的傳統,出現了顯著的差異性。而這中間最主要的差異就在於“地圓論”的興起以及航海技術的發達所致。西方世界在確認地圓論以及航海技術的進步之後,他們不再需要經由陸路來完成貿易的行為,而更幸運的是,他們在大航海時代中發現了美洲大陸與其他殖民地豐富的資源,因而奠定了海上霸權的地位。

  我們從中國歷代首都的遷徙也可以認識到這樣的趨勢,漢朝的首都位於長安與洛陽、而唐朝定都長安、宋朝則是在開封,這些都屬於内陸都市,顯示當時的帝國所重視的是陸上的利益。長安曾是全世界第一個人口數量超過百萬的巨型都市,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然而到了元朝、明朝與清朝,則開始向沿海地區轉移,包括南京與北京都是相對離海岸較近的都市。而以侵略者來看,過去中國所遭遇的外患全都是來自於東北或西邊的陸上強權,也因此才有了萬裡長城的興建,然而到了清朝卻開始出現八國聯軍、甲午戰争等來自海上的侵略者。

  從陸權時代到海權時代,全世界的局勢出現了明顯的轉變,過去的陸上強權在現代似乎都只是二線的國家,除了前述的中國歷代之外,包括在14世紀曾經叱咤一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9世紀的奧匈帝國都是如此。19世紀,美國的戰略學家馬漢(Alfred Mahan,1840~1914),正式提出了“海權論”的觀念,美國也一直沿著這樣的思維前進。1898年美國發動美西戰争,擊敗西班牙,控制了自己家門口的加勒比海,並在遠東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菲律賓、關島與夏威夷等戰略要地。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的海權國家;而等到二戰結束時,太平洋已經成了美國的内海;到了冷戰結束後,美國在海外擁有700多個軍事基地,4個作戰艦隊,13個航母戰鬥群。

  對照現在的世界局勢,世界上90%的商業運輸是通過海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口居住在離海岸幾百英裡的地方、這顆星球有近3/4被水所覆蓋、許多的天然資源蘊藏在海洋之中,控制海洋,確實是成為霸權的必須條件。

  也因此,近代中國的崛起,被認為即將再度掀起中國的世代,包括週圍國家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簇擁,都讓中國重返漢唐盛世的說法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然而當我們了解現在世界的軍事??權是奠定在海上的霸權,那麼再對照中國與美國目前的海權佈局,我們就會知道現在的中國崛起與過去的漢唐盛世只是很相似的歷史,但並不會出現相同的結局。

  然而,海權時代會不會成為這個世界的定律呢?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很有可能在數十年以後再度被打破,英國著名科學家兼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2008)在其1978年所完成的名作《天堂的噴泉》(Fountain of paradise)中首度提出了太空電梯(Space elevator)的概念,雖然當時被衆多人嘲笑這是不可能的幻想,然而近年來隨著納米科技的發展,將納米碳管及銅纜編織成支架作為輸送纜線的做法已大幅增加了太空電梯的可能性。

  雖然太空電梯的造價將高達100億美元,然而一旦開始運作,將使進入太空的費用驟減為1/400,研究此一構想多年的科學家艾德華茲(Bradley C.Edwards)表示,未來太空電梯的主要問題將不是太貴,而是太無趣,屆時將不再有巨大的火箭推進器隆隆噴火並發出震耳巨響,升空過程將變得和日常生活一樣平淡單調。

  如果這樣的科技成真,也許我們將要迎來的會是一個取代“海權時代”的“太空時代”,海權時代最繁榮的城市多半是港口,包括紐約、東京、上海、倫敦甚至於台北都是如此,然而到了“太空時代”,全世界最繁榮的城市很可能是現在沒有多少人關註的赤道上的城市,因為根據目前的技術,太空電梯必須興建在地球的赤道之上才可以運作,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城市會成為太空旅行的重要轉運地。

  倘若未來真有這麼一天,那麼海權的歷史很可能就要再度改寫。看起來非常相似的歷史,很可能?因為科技與觀念的改變,而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我如何從歷史看泡沫

  除了上述決定性的科技或觀念的演變,其實人類的歷史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天天在變化。而泡沫的歷史更是如此,因為人類的本性從古至今從來沒有改變過,當同樣的情境、同樣的原因、同樣的貪婪又再度出現,我們又怎麼能夠期待這次的結果會不一樣呢?

  泡沫的形態有許多的樣式,簡單來說可以分為產業的泡沫以及金融資產的泡沫,不論是哪一種泡沫,終點都只有破滅一途。然而,產業的泡沫最終會留下具有價值的實體資源,但金融資產泡沫的破滅最終就只會留下一堆的負債了。

  例如1870年代的美國鐵路泡沫便是如此,當時在南北戰争結束後,重建時期刺激經濟發展,工業革命更催化景氣膨脹,美國迅速成為世上最富有的國家,從1866年至1873年間共建造了3 500英裡鐵路,但過度建設與過度資本投入造成鐵路泡沫,美國364家鐵路公司中有89家破產,但即便泡沫消逝,鐵路建設還是存在,因而奠定了美國接下來的交通運輸與國内經濟發展的基礎。

  2000年的網絡泡沫也是一樣,根據統計,截至2003年底,全美國鋪設的光纖網絡共有3 900萬千米,相當於繞行地球1 000圈,這在當時絕對是個過度投資的資產泡沫,但卻也為接下來網絡的普及化與寬帶化建立了良好的基礎,截至目前,美國仍擁有全世界第二多的網絡使用人口,同時其網絡使用人口的滲透率則是高達77%,網絡產業雖然在2000年出現了泡沫,但網絡的使用人口及應用服務卻從此出現了爆炸性的成長。

  10年過去了,網絡泡沫時代大幅投資的基礎網絡設備並沒有隨著網絡泡沫的消逝而失去它的作用,相反的,它為後來的網絡產業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而這也正是產業泡沫與金融資產泡沫之間最大的差異。金融資產泡沫破滅之後並不會留下任何可繼續利用的資源,會留下的就只有負債而已,這是因為金融資產泡沫是一種金錢與信用的遊戲,整個社會並不會因此而有任何實質的產出。

  這次不一樣?

  哲學家黑格爾曾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唯一的教訓是,我們從歷史中學習不到任何教訓。3”

  重大資產泡沫的破滅必然伴隨著金融體系的崩潰,無論是從各位應該還記憶猶新的美國次貸風暴,或是20年前所發生的日本失落十年來看都是如此。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資產泡沫的形成是肇因於泛濫的資金與過度擴張的信用,而貨幣與信用都是通過金融體系來傳遞與創造的,資產泡沫一旦破滅,擴張的信用就必須收縮到一個合理的狀態,而在這收縮的過程之中,金融體系過去所擴張的部分信用就轉變為呆賬而無法回收,因而造成金融體系的嚴重虧損,甚至於破產倒閉。

  在次貸風暴之中,美國第二大次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oration)宣佈倒閉;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The Bear Stearns Companies,Inc.)被摩根大通(JP morgan)收購;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破產倒閉,負債高達6 000億美元;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被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收購;而被簡稱為“兩房”的房利美(Fannie Mae,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與房地美(Freddie Mac,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則是直接被美國政府接管,從2008年9月被接管到2010年初共向美國財政部借了1 365億美元。

  而在1990年日本的泡沫經濟期間,日本幾乎所有的大型企業都介入了房地產行業。然而泡沫破滅之後,國際信評機構持續調降日本的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等,導致日本金融機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籌資難度加大,成本提高。金融機構只得提高貸款門檻、嚴審貸款資格、縮小貸放規模,但這麼一來使得許多企業無法取得所需的資金而進一步出現倒閉潮,形成信用緊縮與去槓桿化的惡性循環。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日本在泡沫破滅後的1990年到1996年之間,相對於1989年到1990年的高峰來看,整體國家的資本損失高達967.3兆日圓,約當於日本兩年的GDP產值。

  而房地產的暴跌使得許多房地產業者與建築業者的資產大幅縮水,在去槓桿化的循環之下,根本無力償還銀行貸款因而倒閉,雖然銀行持有土地擔保品,但隨著土地資產價格的崩跌,金融機構仍然蒙受了極大的虧損,部分金融機構甚至還出現了資金週轉失靈等問題,並導致大型銀行相繼破產或出現整並。中小金融機構的破產更是不計其數。日本政府為了穩定金融體系,不得不向日本金融機構投入大量的資金來處理因銀行倒閉遺留的問題,光是第一波的金融穩定基金就高達5兆美元,約當於日本年度GDP的12.6%。

  即便有這麼多血淋淋的例子擺在眼前,然而,資產泡沫仍持續地在不同的國家出現,過去是如此,我認為在未來也還會是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亞洲國家在2011年以後必然要面臨房地產泡沫破滅的問題,因為這一次,並沒有什麼不一樣。

本文摘自《預見未來》


  貿易壁壘興起、1%與99%的對立、人才争奪戰、科技交替下的大崩壞,以及小個體時代的來臨,將會是未來全世界最重要的五大浪潮。我們的政府與企業是否已經作好準備?身處這浪潮中的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改變?最後是乘風破浪或者被大浪淹沒?這中間的關鍵,就在於你的思考力!唯有當我們每一??人都能夠自主的思考,去判斷這一切的是與非,我們才有辦法知道我們該追求的是什麼,也才有辦法改變我們的自己的人生和未來。
  ?e再害怕和?e人想的不一樣、?e再盲從、害怕挑戰主流與權威!作者在本書中給你勇敢運用思考的力量,溫柔地改變這個僵化的社會,創造你所預見的未來。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