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股票表現如何不僅取決於其公司業績表現,而且還取決於與投資者的集體預期之間的比較,表現出來就是投資者們願意付多少價錢來買這只股票。
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對兩種截然相反的投資策略争論不休:投資者到底應該買進並持有股票,而且永遠不再抛出,還是應該借助頻繁買賣賺取價差。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願意拿一家企業的壽命和自己的壽命做比較,這無異於冒險。既然如此,買進並持有又有什麼意義?為什麼有人選擇買進一只股票後就永久地持有呢?一個最常見的理由就是,如果公司分紅,或者說把一部分利潤以紅利形式支付給股東,那麼,持有股票就可以給股東帶來現金流。盡管有些人為了積累財富而持有股票,但持續賺取財富的欲望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永久持有某一只股票。誰想永久持有一家打字公司的股票呢?
和“低買高賣”之類一廂情願的老套路相比,“買進並持有”股票的基本套路更可取,而我們在這裡所探究的概念,就是“買進並持有”。如果人們認定一家公司長期盈利,那麼誰會願意賣出這家公司的股票呢?況且你又怎麼知道何時出手最合適呢?如果你計劃長期持有一只股票,那麼,什麼時候買進並不重要,因為這是一次性交易。如果多數公司實現長
期盈利,並向股東支付紅利,那就沒有問題。
大學初級金融學課堂上講述的理論可能讓你大吃一驚,居然以長期收益或現金流為依據確定某家公司的價值。就算世界上的任何股票都不在公開交易所中交易,同樣沒有問題。因為在交易所裡,股票的價值取決於每天的供需變化,而不是對公司真實價值的理性分析。我很難想象,在一個完全公開的市場上,對於像通用電氣這樣的大公司來說,人們怎樣才能對
其股票的價值達成一致?即便通用電氣的高管也無法告訴你通用公司到底值多少錢。人們只能知道買賣雙方在某個時刻通過市場博弈達成的價格。
買家持有一只股票是為了獲得股利嗎?如果這家公司不再支付股利怎麼辦?你還會繼續持有嗎?盡管我們可以花很多時間讨論這個問題,但“買進並持有”只不過是投資者的一種行為,而不是一種策略。如果你擁有菲利普R26;莫裡斯煙草公司的股票,並持有了50 年,那麼有人會告訴你,你的股票遲早遭殃,因為這家公司從事違法業務。實際上,這家公司的股票是過去50 年裡市場表現最優異的股票之一。你要享受他的出色業績,一方面,就得推翻無數專業人士的建議,義無反顧地長期持有這只股票;另一方面,你也可能隨波逐流,買進老牌傳統企業的股票。在投資者的心目中,這些企業的產品永遠都不會過時。於是,你可能選擇了通用電氣的股票,但眼下這場金融危機卻讓你血本無歸。
20 世紀50 年代,沒有人預見到今天的世界居然變成這般模樣,因此,我們也不應該去臆斷50 年後的世界將會怎樣。這些帶有幻想色彩的事情最好還是留給好萊塢。若幹年之後,如果我們回頭檢驗當初的選擇,那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因此,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是否買進並持有,而是在於自己有沒有認真思考,是否應該買進並持有。而華爾街卻不斷地誘惑你,這是一種值得效仿的投資策略。任何一個有理性的人都不會把賭註押在50 年之後的事情上,因此,我們需要以全新的觀點認識華爾街,“買進並持有”這樣的老套路早已過時,但還有一個更令人震驚的真相,這個套路從來就沒有真正被執行過。
我認為,第一個給“買進並持有”正名的人應該是股票經紀人。華爾街為人們創造出公開交易的有價證券。有些策略行之有效,但大多數毫無價值。難道你希望有人在你的商店買走貨物隨後又退回嗎?當然不願意。既然如此,你為什麼認為華爾街的吸血鬼願意接受退貨呢?毋庸置疑,他們在投資者買賣股票的過程中謀利。不過,這些被買家退回的貨物,再也不會出現在之前的貨架上。
我們遲早要離開這個世界,而且從生到死都被賺錢的欲望所左右,這是人的本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並以此為出發點?華爾街深知這種感受,於是,他們就為公衆創造了無數參與市場投資的金融產品。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對投資者來說,每一種思路只有唯一的答案。每個人都想不勞而獲。假如你找到了“答案”,為什麼還要求助於別人?而這恰恰就是“買進並持有”的核心。
某一天,你作出一個聰明至極的決定,於是,你義無反顧地走下去,永不回頭。很多人發現,“買進並持有”並沒有給他們帶來財富,這一點在互聯網股票泡沫破裂以及2008 年後的金融危機中尤為明顯。事實上,還有很多與此類似的花招。在這裡,我之所以用“花招”這個詞,並不是說不管用,而是因為人們總喜歡把這些花招僞裝成永恒不變的定律。因此,如果你不了解遊戲内幕,就永遠不可能打破這些的“定律”。
本文摘自《打敗操盤手》
選股報告漫天飛,天花亂墜的投資品營銷迷惑投資者雙眼,大盤股、小盤股、國際投資、黃金和債券等投資組合的優勢已經失效,但操盤手卻不想告訴你遊戲規則已經改變。
李-芒森透過掩人耳目的假象,告知那些遊戲操縱者不想讓你知道的秘密。作為深谙投資市場潛規則的内幕人士,從沒有人如此大膽地揭穿操縱遊戲的幕後黑手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