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飛先生很早就和我講起他在寫關於王永慶的書,較早就送來了書稿。那次,我大致翻了一遍。前不久,他又給了我書稿的修改稿。這回,我比較認真地讀了一遍,邊讀邊思考。
之前,我也讀過介紹王永慶的書,聽李榮融先生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等場合,多次高度評價王永慶和他的台塑集團,所以對王永慶的管理思想,我是有所了解的。然而,讀了袁飛先生《“王者”心法——經營之神王永慶獨家管理秘笈》一書之後,並不覺得重複。不同的作者對同一個對象會有不同的描述和诠釋,對於王永慶,袁飛先生在大量採訪和閱讀相關資料的基礎上,作了自己的描述和诠釋。
不同的讀者對同一本書也會有不同的感受,我想談談我讀袁飛先生這本書的心得。最使我註意的,是書中引用王永慶的這段話:“從0分提升到80分不難,但要從80分更進一步到90分就難多了,這是一種臨界突破,必須特別努力,要現代化和合理化才能做到。”當今中國的一批優秀企業,可以說已經接近或者達到80分了,正處於臨界突破的關口。
我從袁飛先生的書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以現代化和合理化為基本特徵的工業文化。
王永慶對台灣企業和歐美企業作了文化比較,提出:“必須認清自己缺乏工業文化”。“西方企業已經有了幾百年的工業文明積累,制度和秩序都很健全,所以管理比較容易,台灣則沒有這種基礎”。文化是無形資產,王永慶認為無形資產比有形資產重要得多,他從文化的高度看企業,管理自己的企業,這是非常高明的。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清醒地分析了中國企業管理的狀況,指出:“我們存在的普遍問題是不會管理。我們要學會管理,善於組織我們的工業。管理好壞,效果大不一樣。”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時說,中國人民“有許多方面要向創造先進的工業文明的美國人民請教”。這些論述至今仍然是指導中國企業管理的至理名言。
中國企業要提升國際競争力,必須過好“工業文化”這道坎。企業在80分之前,這個問題也有,然而往往不太突出。80分朝90分走,文化問題就凸顯出來了。企業界的有識之士都有數,文化這道坎不好過,但是你繞不過。
怎麼過?王永慶用他的成功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範例。
中國企業需要什麼樣的工業文化呢?如前所述,在王永慶看來,基本特徵是現代化和合理化。再問,何為現代化和合理化的工業文化呢?王永慶沒有用教科書式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綜觀袁飛先生的大作,我的心得是,王永慶構建了一套完整的中國企業文化的基本理念。
從企業發展的目標看,他提出了“勤勞樸實、止於至善、永續經營、奉獻社會”。據此,確定台塑的核心價值觀是“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質量為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物美價廉)。
從企業與客戶的關系看,他提出了“兼顧客我”。企業要堅持“客戶導向”,對客戶,要“親近他們,回饋他們”。用台灣的俚語說:“買也要吃,賣也要吃”。台塑的經營活動,皆由接受客戶訂單開始。在生產現場,通過“生產異常反應單”,按照作業流程,不斷解決問題,滿足客戶需求。
從企業與員工的關系看,他提出了“與員工共舞”。企業發展,既要與人為善,這是外部條件;也要與“己”為善,這是内部動力。員工作為公司最大的資源,是企業永續經營最有力的保證——“事在人為!”台塑既講企業的高效率,又講確保員工的正當利益。王永慶誠待員工,一個頗為動人的細節是,他找每一位辭職離開台塑的員工談話,聽取意見,改進工作。
從傳承中華文化優良傳統看,他提出了“勤勞樸實”,並且給以新的诠釋。認為勤勞樸實,兼指勤於勞動、勤於運用智慧和儉樸的生活習性、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追根究底的精神。
從借鑒西方文化的精華看,他提出了“專業精神”。企業要養成一種尊尚專業精神的風氣,形成依靠專業技術和管理,贏取安身立命資本的價值觀,逐步改變過去依靠社會關系和仕途來贏得社會尊重的陋習。
現代化和合理化的工業文化如何才能形成呢?以下也是我對王永慶管理思想的一孔之見。
首先自然是理念的傳播。王永慶煞費苦心,用了各種方式來傳播他的經營理念。一個重要做法是講故事,包括本書一開始所講的“貝殼樹與珍珠鳥”的故事,以及他本人的家庭故事等。當然,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行動來傳播理念。
二是極其重視制度建設。王永慶把制度建設看得極重,並且從專業角度,從源頭上把握制度本身的質量——使制度成為“好制度”。在他看來,制度必須具備合理可行的條件,必須能夠提高事務處理效率,必須能夠提升群體的凝聚力。要以信息化工程作為制度建設的載體。台塑的制度建設,形成了一個嚴密的系統,做到了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單化、表單計算機化。
三是註重行為習慣?成。這是制度建設的延伸和拓展。王永慶十分講究細節、小事,從工作到生活,都是如此。台塑制定了嚴格的個人行為準則,使全體員工有所遵循。但是制度是不可能覆蓋一切的,所以台塑還營造氛圍,使員工自然成習慣。台塑員工參加宴會,把吃剩的飯菜打包帶回家,是“情不自禁”的習慣。
四是倡導者親力親為。王永慶是台塑的創始人,又是台塑的精神領袖。對於他倡導的經營理念,他都說一不二、帶頭做到。這是台塑過好“工業文化”之坎的關鍵所在。
魯迅先生認為,解決好文化的問題,是十分艱難的,所以必須有“韌”性。中國企業要過好“工業文化”之坎,要有王永慶創業中提出的“點燃一根火柴”精神:“與其詛咒四週黑暗,還不如點燃一根火柴,去照亮你的週圍。”
王永慶是中國人,台塑是中國企業。王永慶的經營之道,對中國企業而言,具有普遍價值。只要我們老老實實地向他學,踏踏實實地聯系實際做,就一定能從80分攀升到90分。
是為序。
寶鋼集團副董事長、黨委書記
劉國勝
本文摘自《“王者”心法》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企業快速茁壯成長,為增強市場核心競争力,學習國際企業先進管理經驗成了必要的共同選擇。台灣台塑集團作為匯集中西方先進管理思想的華人企業,無疑是學習的榜樣,特別是經營之神王永慶作為台塑集團創始人,其一生心血所淬煉的管理思想更是大陸企業追趕國際同行的捷徑。本書是作者在台灣台塑集團實地調研,採訪了上百位台塑集團中高層及王永慶先生的衆多親朋好友的基礎上撰寫而成。全書參考了近千萬字的台塑相關資料,其中很多都是獨家秘聞。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台塑王永慶管理經營理念對企業永續經營所產生的影響;下篇側重於闡述台塑王永慶管理理念所包含的企業社會責任思想。
本書融理論性與故事性為一體,是一本適合企業管理專業人士與一般讀者的企業管理類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