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塞總會有漏洞,疏導才能得人心(1)

2013-08-29 06:37:52

  我們平時總是千方百計立足於堵塞,堵來堵去,往往是出事的時候大家緊張一陣子、收斂一陣子。時間一長,很多人“好了傷疤忘了痛”,同樣的問題又會出現。只有改變思維,及時疏導才是長治之策。



  這是2006年6月發生的一樁人命關天的事件,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調整。

  一天晚上9點多了,我正在宿舍内與同事“楚漢相争”,突然接到人力資源部行政主管的緊急來電:“有一些員工又偷偷去河湧内遊泳,其中一名男員工溺水昏迷了。我們在現場組織搶救。這名溺水員工正在送往社區醫院的途中。公司派來接你和人力資源經理的車輛馬上就到宿舍樓下了。”聽完電話,我心中陡然一緊,疾步下樓,同人力資源經理隨車趕往社區醫院。

  又是一樁員工溺水事件!員工私自外出遊泳為什麼屢禁不止?溺水事件為什麼總是不能根絕?!究其原因,“地利”二字對員工起著極大的心理暗示作用。公司毗鄰珠江岸邊,珠江沿途許多被當地人叫做“河湧”的小支流密佈在廠區週邊。也許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的緣故,許多員工利用這天然的近水優勢,每當夏季來臨之時,便不顧潛在的危險,在節假日或下班之後,私下成群結隊到江邊或河湧内遊泳。而每年五月之後,珠江流域開始進入汛期。這個時期的珠江本來就到了豐水季節,又加上地處上遊的廣西境内的部分洪水也通過珠江入海,導致這一時期珠江中下遊及大小河湧内水流湍急,惡浪滾滾。河道拐彎之處更是旋渦衆多,險象環生。如果此時有人貿然下水遊泳,極易發生不測。工業區其他工廠每年都有幾例員工因遊泳而溺水身亡的事件發生。公司人力資源部門雖然每當夏季來臨之前,都不厭其煩地宣傳河湧内遊泳的危險性,專門制定了若幹條禁令,公司巡邏保安偶爾也到江邊不定期糾察,但是不能完全制止和杜絕員工私自外出遊泳的行為,部分員工還是悄悄地偷嘗禁果。一些員工因為江中水質太差,遊泳之後奇癢難止,直接影響到正常上班。個別員工或因水性較差,或因身體不適而偶爾出現險情。這類現象在公司内近兩年已經是第三次發生了。盡管至今尚未出現最壞的結局,但長此下去,一定會有大事發生!看來,必須採取新的措施了。

  我隨同人力資源經理來到社區醫院,看到搶救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之中。溺水的年輕員工已經完全失去了知覺,只能任人擺佈。大家將溺水者呈俯卧姿勢放在長凳上,使其全身平直伸展,整個身子癱貼在長條木凳之上,面部朝下,頭部伸出木凳之外向下垂落。然後,在醫生的示意下,溺水者赤裸的背部到腳後跟部位隨著木凳被旁人逐步升高擡起,其頭部便自然處於最低位置,與腳後跟最高之處大約形成了30°以上的傾斜角度。急診醫生先是伸出雙手從溺水者腹部兩側一次次從上至下“摟”向胸腔。在醫生的強力推拿之下,從溺水者口鼻之中源源“擠”出半盆渾濁的江水。接著,衆人又按醫生的吩咐,將溺水者變成仰卧平躺的姿勢。然後,一邊由醫生進行心髒電擊並配以手工按摩,一邊由護士裝上輔助呼吸器械。十多分鐘後,大家將溺水員工轉移到病房,醫生又重新對溺水者進行了一次生命體徵檢測,挂上了輸液裝置。最後,醫生才明確地告知我們,由於其溺水時間不長,加上衆人救助及時,情況正在好轉。雖然溺水者目前尚未完全蘇醒,但他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覺和漸漸穩定的自主呼吸,應該不會再有生命危險了。

  聽到這些,我心中稍稍平靜了一些。於是,我吩咐人力資源經理安排兩名員工在病室内輪班照顧溺水者,直至該員工康複出院,並通知其他員工返回公司宿舍。接著,我隨同醫生來到值班室内,再次詳細咨詢了溺水者可能出現的種種危險情況。在得到讓我們可以放心的肯定答複之後,我先是對他表示千恩萬謝,然後拍著胸脯向他保證費用問題由公司擔保,讓他不必為此擔心,並寫下了一張擔保字據,要求他竭盡全力保證下一步的治療效果。社區醫院的醫生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區之内,平時因為員工的小傷小病與我們打交道較多,彼此早就熟識。盡管當晚我只是寫下了一張白條,沒有預付任何費用,但是醫生們沒有為難我們。

  離開社區醫院時已是晚上10點多了,我隨同人力資源經理步行在返回公司宿舍的林蔭道上。我要求他針對剛剛發生的事件,盡快著手兩項工作: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收集工業區近幾年發生在河湧内溺水身亡事故的典型案例。同時,派人把江面洶湧處、河湧拐彎處、旋渦急流處拍成大幅照片在公司所有宣傳欄内顯眼位置張貼,並制成PPT教材。然後,以各分廠為單位組織一次安全教育培訓,反複強調公司嚴禁私自外出遊泳的規定,告訴大家私自外出遊泳一旦發生人身事故,將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無限痛苦。安全教育必須要求人人參加,不得缺席。二是起草一份以公司名義與員工簽訂的安全責任合同,表明公司已經一再提醒,當事人已經完全明白和理解了公司禁止私自外出遊泳的規定,企業已經盡到了教育和約束的責任。如果員工自己今後私自到江中遊泳,無論出現任何事故,均與公司無關,全部責任由當事人自己承擔。

  人力資源經理應承下來之後,突然關切地問我:“這類事件,你當時安排我們這些人到現場處置就行了,何必要親自出馬呢?如果凡事都親力親為,你哪有那麼多精力?”

  我轉身看了他一眼,一邊走,一邊對他說:“如果是較小的事件,我當然會讓各職能部門自己去解決,絕對不會插手你們應該承擔的事務和責任。但重大事件、對外事件、影響較大的事件,如果沒有代表公司的主要領導於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就會有以下幾個危害:一是中下層管理者的資源與公司領導相比,畢竟是有限的,不一定能及時調動内外資源解決這類問題。特別是對外的事件,人家很多時候是要看看出面人物的‘分量’和帽子才決定給不給你行這個方便的。很多時候,公司領導出面說話與其他管理人員出面辦事,效果是明顯不一樣的。所以,遇到這類事件,為了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我不能不出面,不能不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二是這類事件的當事人在這種非常時刻,都渴望有一個堅強的依靠,渴望公司的關照,我正好可以代表公司去給予他這類依靠和關照。我們都知道一個基本常識,人在病痛或受難的時候,内心都特別軟弱,特別容易被感動。比如這名員工在這種時候尤其需要人情的溫暖。公司主要領導親自出面去現場處置和看望,他本人雖然此時並不知情,但以後知道了,一定會受到感動,會感激公司不因為他只是一名普通員工而忽視他,而是在關鍵時候親自去幫助他、看望他。這樣一來,他就會因感激而想到回報,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公司。另外,我這一舉動除了現實作用之外,應該還有著更深遠的影響。你可以發現,今天到達救治現場的員工也有很多,他們會由別人的今天想到自己的將來,從而在内心深處產生一種對公司的信任感和依賴感。他們感覺即使將來自己有難處了,也一定會得到公司的依靠和幫助。有了這種聯想,他們就會對公司充滿感激,這也是贏得人心,形成企業凝聚力的源泉之一。三是便於協調各方面的工作。在重大事件的處置中,如果現場只有平行部門的領導,很可能會一人一個主張,一人一個方案。大家都是平級領導,究竟誰聽誰的?在這個時候,就需要由公司主要領導來決斷和協調了。所以,這種時候,我必須出現在現場。四是給老闆和股東們一個交代,避免打擾他們。你可以想象,如果事件比今天的結局更嚴重一些,而我又沒有出現在事故現場,沒有人去處置和安撫,很多人可能就會找到老闆和股東們,他們就不得安甯了。我們拿著人家的俸祿,卻沒有盡到我們的義務和責任,不管怎麼說,都有些良心不安啊……”

  人力資源經理喃喃自語:“我從來……沒想過這麼多啊。”

  回到宿舍,我陷入深思之中:有什麼辦法徹底杜絕員工今後私自外出遊泳而可能出現溺水的後果呢?近幾年來,我們總是千方百計立足於堵塞,辦法想了不少,禁令強調了若幹次,甚至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監控、糾察。結果呢,堵來堵去,往往是出事的時候大家緊張一陣子,收斂一陣子。時間一長,很多人“好了傷疤忘了痛”,思想上又淡化了、忘形了,又開始偷偷摸摸地帶著僥幸的心理去玩水了。看來,僅僅依靠簡單的堵塞這種方式,並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隐患仍然長期存在著。客觀地分析,年輕人愛運動,我們何不改變思維,採用疏導的方式來根治這一頑疾呢?如果將他們私下偷偷摸摸的行為轉化成光明正大的運動,效果豈不更好?另外,雖然我們可以與員工簽訂安全責任合同,將出現事故的責任全部推給員工,公司可以在法律上不承擔責任,但真正出事了,作為企業、作為管理者,我們當真就能做到與己無關,做到心安理得嗎?

  辦法想了一個又一個,但總是走不出堵塞的圈子……

  

本文摘自《CEO管理筆記》


  本書作者以自己十多年私企高管的親身經歷,向大家講述了奮鬥在私企一線的職業人士所經歷的許多鮮為人知的決策内幕以及其中的玄機。作者將那些每天發生在管理者身邊的平凡“瑣事”提煉成一個個具體的管理問題,並且將作者自己的感悟與讀者共享,為大家遇到的職場中的管理問題提供解決之道,以此幫助管理者規避職業風險,提高分析判斷能力。
  本書共分為6章42節,根據事件的共性進行分類。作者所叙述的這些案例,大多發生在私營企業,是作者從業十幾年中,以人力資源經理、總經理助理、董事長助理、副總經理和執行總裁等中高層管理者身份親身經歷和處置的一些實例。作者運用通俗的職場語言,由表及裡,循序漸進,將這些成與敗的經歷,道與術的運用技巧,按照“事件發生——決策過程——處置措施——總結得失”這樣一條思路緩緩展開,便於讀者理清整個事件從發生到結果之間的條理性及因果關系。這些策略和方法,無論對於職場新人,還是企業中高層管理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