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鄙視的上司比比皆是
以吃苦耐勞的精神面對人生時,有一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明確的目標”。可惜的是,現在的上班族,仿佛都已經失去了目標和方向。
一個人,很容易受到身邊榜樣的強烈影響。比如說,前輩或者上司中有人是你的榜樣,讓你產生“我想變成他那樣”的想法,那你必定會模仿他工作的模式,並不斷向他請教。
至今為止,環顧週圍,的確有過那麼一兩個人物被我當作榜樣。可是,如果你問現在的年輕人身邊有沒有榜樣,多數人會回答你:“週圍沒有人讓我有這種感覺。”更有甚者,讓他們覺得“我可不想變成他那樣”的前輩和上司卻比比皆是。
另外,如果在以前,新人被公司的前輩或上司約去打高爾夫球或打麻將,即便再不感興趣也會去。這是因為,週圍有這樣一個榜樣,讓他不得不將高爾夫或麻將當作自己的目標。那個人都這麼做了我也這樣做吧,好像這麼做會比較好,人們會在他人的影響下做出這樣的判斷。
與此相對,如今的年輕人經常被說成不會應酬,出了單位就不想和單位的人再有任何瓜葛。我認為這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可以學習的榜樣。
這並非是僅限於公司職員一個群體的問題,全社會都適用。
比如說,政界。榜樣就相當於政界中的“派系領袖”,雖說給人的感覺不是很好,可對於年輕政治家來說,他們確實是榜樣一樣的存在。曾擔任首相一職的竹下登先生的派系,就聚集了以小淵惠三先生、橋本龍太郎先生和小澤一郎先生等“七奉行”為首的許多政治家。
當然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如今的民主黨内部也好自民黨内部也好,將其他政治家當作自己榜樣的人已經非常少了。這種情況在職業棒球界、相撲界等體育界,都廣泛存在。如今雖說不乏有名的選手和橫綱,可像過去的長島茂雄、王真治、大鵬和千代富士一樣有巨大影響力的人,如今在日本國内已經找不到了。
比起政界和體育界,商界則更迫切地需要一個榜樣出現。這是因為,從長遠角度來看客觀存在這樣一個事實:商人的工作非常抽象,如果沒有榜樣將很難設定目標。
企業如果失去了前進的目標的話將會如何?豐田汽車可以算是其中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豐田“失速”的最重要原因,與其說是因為爆發了大規模的召回問題,我認為,不如說是因為其“喪失”了目標。豐田一直將趕超GM(通用汽車)作為自己的口號,並將目標設定為“成為世界第一的汽車制造商”。在2008年,豐田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將逐漸走向衰落的通用汽車甩在身後,榮登觊觎許久的世界第一的寶座。可惜,心願完成的同時,也代表著失去了目標。豐田迷失了方向,只能“隨波逐流”的狀態,也是如今不好不壞的日本人的寫照。成為世界第一之後隨即迷失了方向的豐田,等待它的只有從世界第一退位的命運。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人均GDP曾達到世界第一,如今卻只排在二十名左右的位置。日本陷入了如果不能當第一,往後第幾名都無所謂的狀況。本計劃在超級計算機方面成為世界第一,可民主黨的“事業細分管理者”卻提出疑問:“為什麼第二就不行呢?”那是因為,如果我們認可第二也可以,那麼在相應領域就不可能投入最大的努力。
上班族在“公私”兩方面都沒有目標
話說回來,非常遺憾的是,即便環顧整個日本,也很難找出可以擔當榜樣的商業人才。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是因為理想的榜樣應該是於公於私都很優秀的人,可惜日本的商業人士在私人方面都不怎麼優秀。
在我比較感興趣的動力雪橇、潛水、摩托車越野、水上摩托等業餘活動的現場,就可以深切地體會到這一點。我在這些有趣的活動中認識的人,基本沒有日本的公司職員,也就是被稱為“上班族”的人。即便有也僅限於看護師、自由職業、個體經營、農業等幾個領域的人。
可能有人會反駁說:“公司職員上班都忙不過來了,自然不能隨便休息。沒有什麼業餘活動時間也很正常。”可這正是問題的核心所在。
恐怕日本的公司職員們,不僅在工作方面,連在私人方面也沒有目標吧!如今好多人陷入了可怕的惡性循環當中:由於無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姑且就拼命維持“上班族”的表象,連個人想法都去拼命壓抑。
這樣的生活被年輕人排斥也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在日本國内找不到榜樣的話,我們只能轉向海外尋求。至少在海外,過著“讓人憧憬的生活”的人應該比日本多很多。如果你認識外國公司的職員的話,那麼就請你問一問他的工作目標、工作方式和憧憬的生活方式。並非一定要成功人士才可以。年齡和工作單位的規模都和自己相仿的人是最好的。人家的答案中肯定會有令你大吃一驚的地方。
我曾經針對不同國家不同年齡段的商業人士進行過人生計劃和理財計劃的調查,他們都有一點共通之處,那就是每?人都抱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他們會為自己的將來描繪一幅理想藍圖,不斷鍛煉自己的專業能力,時刻不忘提高自己作為一個商業人士的價值。他們並非是一副依賴公司生存的姿態,即便被革職或者公司倒閉了都無需害怕,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一身本領以備不時之需。
而日本的商業人士又是怎樣呢?曾有過這樣的段子,當日本人被問到:“你能做什麼?”的時候,居然有人回答:“我能做部長”、“我能做課長”。這些並非是笑話,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如果你將自己的人生全部托付給公司的話,早晚有一天會變得和段子中的人一樣。有人對待遇不滿,總想著一有機會就跳槽,可真正為跳槽做準備或者學習充電的人卻少之又少。總之,這樣的沒有人生目標,每天只是重複地完成一些瑣碎工作度日的生活狀態,正是日本公司職員的現狀寫照。
只有日本人才過度在乎年輕時的“挫折”
為何日本人會落得如此狼狽的下場?
我想那是因為,在二三十歲這個正應該為將來的人生建立長遠目標,並專心致志地學習的時期,日本人不但沒能把握住,而且過於在乎升遷、評價等無關緊要的事情。即本來應該認真學習在任何一個公司、任何一個國度都通用的技巧,可如何在公司内部領先同期的同事脫穎而出,卻成了他們最大的關心所在。他們對於那些並不十分重要的成功早晚問題,和能否暢通無阻地步步高升問題過於重視。
恐怕只有在日本,才需要國民在年輕時就定下將來從商的志向。歐美也好,亞洲也好,所謂“待業青年”的存在是很正常的。大學畢業後兩三年内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多不勝數。他們對此既不感到絕望,也根本不會覺得丢人。只當是走了一條彎路,可只要將來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夠將落下的距離追趕回來。
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
能將落下的追回來。反觀日本的學生,如果在畢業當年沒能就業,或沒能進入一家正經的公司,就只能一臉悲怆地繼續求職之旅。可是就算進入了大企業又能怎樣呢,進去就等於終身有保障的時代早已經結束了。也許你好不容易進了一家大企業,不曾想卻破產了,如今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倒是非常可能發生。說起來企業如果沒有長期的人事計劃,只根據當前的繁榮或蕭條來調整新聘人數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今後,日本年輕人應該將外國企業的員工當成榜樣。可是這些人也不是一味地只知道充實自己的事業人生。他們在玩樂上也是全力以赴的,到了四十歲就開始描繪退休後的詳細藍圖,然後便會為了實現夢想而開始積累資產。
日本的公司職員們也對晚年的生活給予了莫大的關心,可這種關心也僅限於“擔心”程度而已,完全沒有實際“計劃”。在我看來,依賴公司的人,由於不需要自己計劃人生,所以只會盲目地瞎操心。可以預見這樣的人到了實際退休年齡,必將終日無所事事、走投無路,如同“喪家之犬”一般。這樣的人生你真的願意要嗎?
如今到了必須立即轉變觀念的時刻。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即便有了目標,如果不付諸行動的話,也終將被社會淘汰。
本文摘自《放膽去闖》
在全球債務危機漫卷、各地經濟持續低迷之際,“日本戰略之父”大前研一、優衣庫BOSS柳井正首次連手,為全世界的青年、企業找出路!
《放膽去闖:大前研一和柳井正給你走到哪兒都能生存的大能力》既是一本關於當下企業經營線路的反思錄,也是一本旨在強化年輕人“賺錢力”的輔導書。21世紀是機會最多的全球化時代,卻也是志向縮小的富裕年代。過去的企業家即使說一口破英文,也要與世界争,今天科技改變了國界,拉平了世界,青年、企業卻把自己放在舒適圈中,只想安定。苦留學生出身的大前研一呼籲年輕人“必須脫離手冊人生,學會通行世界的全球謀生力”;小老闆變身首富企業家的柳井正認為“以全球為目標,機會增多50倍”。他們的成功告訴所有人:“只要敢想、敢拼、敢做第一,世界就是你的。”